人們常常抱怨食堂裏的土豆燒肉沒有肉,其實這沒什麼值得抱怨的。老婆餅裏面有老婆嗎?沒有!東坡肉裏有東坡嗎?沒有!孟婆湯裏有孟婆嗎?也沒有。扯得有點玄幻了,但在現實之中,汽車的手套箱裏,竟然沒有放手套,那爲什麼叫手套箱?手套箱本來是用來放手套的,但手套經歷了出現、火熱到消失幾個階段,所以現在的汽車上,手套並不常見。

  話不多說,故事開始。

  首先說一點,早期手套箱是真的用來放手套的,因爲在那個時候,手套可以說是汽車上一個必不可少的配件。那個時候,汽車都是敞篷的,而且沒有擋風玻璃。司機不僅要戴手套,而且還要穿上厚外套,戴上帽子和護目鏡,圍巾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時候手套的作用很明顯,無他,唯手凍爾。

  其實說無他,也不是真的沒有其他理由。早期的方向盤沒有助力和加熱功能,又冷又重的方向盤,如果不是用帶着手套的手來盤,手上遲早出繭子。

  同樣要盤的還有早期的汽車啓動搖把,這個搖把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的一些拖拉機依舊會用搖把來啓動,在快速搖動這根鐵棍子的時候,一副手套能夠防止手掌受傷。

  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汽車和配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汽車出現車頂,加上車內有了暖風機,原本比較厚實的手套逐漸變得沒那麼需要了。也是在這個階段,厚手套變薄了,而且更加貼合手掌,讓司機可以更好地掌握由方向盤傳遞過來的路感。

  我們現在看見的手套其實可以追溯到戰後時代。在1950年5月的時候,第一場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在銀石賽道舉行。在比賽的新聞片段中,一些瀟灑的車手,比如邁克·霍索恩、傑克布拉漢姆、斯特林·莫斯(上圖)和阿爾貝託·阿斯卡里,他們戴着手套朝着攝像機揮舞。一時之間,手套在賽道上變得極爲常見。

  早期的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方向盤通常是木質或者硬塑料的,戴上手套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同時,這種薄皮革的材料和精心的接縫提供了良好的觸感。爲了防止駕駛者的手心出汗,手套還會打孔用於通風。

  在五十年代中期,一些車企,比如阿爾法羅密歐、MG和保時捷,在打廣告的時候,都會特地宣傳一下用於駕駛的手套。

  到六十年代的時候,手套迎來了最火熱的時期。這個時候,一級方程式冠軍吉姆克拉克(上圖)經常戴着手套拍照,這讓人懷疑他的手是不是和手套粘在一起了。

  這個時候,手套甚至在電影中也比較常見,比如好萊塢警匪片《布利特》中駕駛黑色道奇Charger的惡棍,手上就戴着手套。

  到了今天,真皮方向盤的出現,似乎皮革手套的需求就沒那麼大了,也因此在手套箱裏,很不容易看到手套。但是,手套依舊有着它的用處,像是防滑,避免磨出老繭,還有就是研究表明,長期駕駛機動車的人,由於方向盤震動的影響,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下降,導致駕駛員手臂肌肉痙攣、萎縮,引起骨關節的改變。因此,跑長途或者專業司機,依舊會備一副手套,在駕駛時就戴上。此外,專業的賽車手,因爲高強度的駕駛操作,同樣會戴上手套。

  小技巧

  至於家用車,使用強度不高,戴不戴手套完全可以看心情了。害怕出汗的話,把空調出風口對準方向盤就可以了。所以手套箱裏沒有手套,其實主要是針對我們開家用車的車友們來說的。要是喜歡,在雜物衆多的手套箱裏,依舊可以放上一副手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