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廣營、望京及附近的文物古蹟

(2014-07-15 08:18:08)

來廣營、望京及附近的文物古蹟

城鐵13號線望京西站下車,向東沿湖光中街東行,路北的望京廣龍家居市場北側,有南湖渠興隆寺(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屬朝陽區望京街道,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原只存一進院落,2009年原址修繕一新,並增建了前面的一進院落,估計為復建。

從這裡向西走小路穿過京承高速,稍西行從一座小橋過北小河,到達北湖渠護國天仙聖母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位於朝陽區來廣營鄉北湖渠村南,南鄰北小河,始建於明代,清光緒年間重修。供奉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該廟為原址,坐北朝南,現有歇山式山門(2005年復建);正殿三間,進深兩間,硬山筒瓦箍頭脊,東耳房三間,硬山筒瓦過壟脊,西耳房未復建;以及東、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亦為硬山筒瓦箍頭脊。廟內東西山牆殘存有兩幅碧霞元君初世圖壁畫,為目前朝陽區文物古建中僅存,修繕中對壁畫進行了專業揭取和保護。逢農曆初一、十五開放。

沿河道北側小路東行,過京承高速後從路北側的一個小門進入北小河公園,到達公園內西南部的東湖關帝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屬朝陽區東湖街道。南鄰北小河,始建於清代,原位於東湖渠村。2004年底,在開發建設東湖渠時,對該廟西移 1500米進行了移位遷建。按原廟宇規制復建了硬山筒瓦過壟脊隨牆式小門樓;正殿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耳房各二,硬山筒瓦過壟脊;東西配殿,硬山筒瓦過壟脊。

回到北湖渠,從護國天仙聖母廟西側向北穿過仍在拆遷中的北湖渠村,到達辛店路,乘630、629或913西行去往黃草灣站。路南側黃草灣公園內的西南部樹林內,有太清觀(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屬朝陽區大屯地區辦事處,建立年代失考,乾隆年重修,光緒十三年又重修。1984年被公佈為朝陽區暫保單位,當時由大屯中心小學使用,僅存前殿三間、帶東西耳房的後殿三間,兩座大殿均是硬山筒瓦過壟脊建築樣式,後被棄用。太清觀供奉的主神是太上老君,也稱道德天尊,就是老子。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太清觀由原大屯村(現慧忠北里住宅區附近)移位遷建至黃草灣公園內,2005-2006年建成。

太清觀南面,隔北小河相鄰的北京市四清環衛工程集團院內的西北角,有關莊關帝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屬朝陽區大屯地區辦事處,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原有東西耳房各兩間。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山門倒塌損毀。僅存正殿三間,原歸大屯鄉關莊村委會使用,先後作為合作社、大隊部辦公室,因年久失修,原使用單位無力改善致使廟宇圍牆、山門、東西配殿、耳房自然倒塌、損毀,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騰退空置。2006年因奧運會佔地需要對該村整體拆遷,此地被北京市四清環衛工程集團徵用,建設成為奧運環衛清潔配套設施。現該廟東為四清集團清潔車輛廠,北靠北小河。2007至2009年由朝陽區政府出資對古建進行了移位復建。復建後廟址由原址向西移動了10米,已成為四清企業集團加強職工傳統文化的教育基地。

回到黃草灣公交站,乘630公交到達來廣營西橋東,路北的公交場站東側,有來廣營關帝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位於來廣營鄉原來廣營村。該村已於2006年實施搬遷,只存該廟為本村的地標性建築,又是北京的水平坐標基準點位。始建於清代,原為村委會使用,曾作過糧店,後因年久失修閑置。2007年原址修繕。坐北朝南。現存院落一進,院門為筒瓦過壟脊門樓,院內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硬山筒瓦過壟脊建築,前後出廊,有東西耳房各兩間。殿內供奉關帝神像一尊,兩側山牆、後山牆繪製關公事蹟壁畫。東西配殿各三間,亦為硬山筒瓦過壟脊建築,各面闊三間,進深一間。

來廣營關帝廟路南側,隔路相望的一個樓盤院內,有來廣營娘娘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位於來廣營鄉原來廣營村內,始建於清代。該廟坐西朝東,有山門殿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石券門窗,倒座房各二,硬山筒瓦過壟脊。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耳房各二,硬山筒瓦過壟脊。東、西配殿各三間,硬山筒瓦過壟脊。該村居民已完成搬遷,廟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我去時正在原址修繕中。

從這裡乘530公交到達清苑路北口站,路東側潤澤莊園的西北角有清河營娘娘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原位於朝陽區來廣營鄉清河營村內,始建於清代。廟內立清乾隆年間《大興縣正堂禁約事碑》,證明清河營村在清朝之前已經形成。2008年,該村拆遷開發改造,將該廟向北平移1500米至清河南岸進行遷建,現為二進院落,山門殿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石券門窗,倒座房各二,硬山筒瓦過壟脊。第一進院內有鍾、鼓樓各一。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無耳房。第二進院後殿面闊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左右耳房各二,硬山筒瓦過壟脊,東、西配殿各三間,硬山筒瓦過壟脊。復建過程中,在耳房落架時發現帶有「五七」、「反帝」、「反修」、「清窯」字樣的壓模紅磚,並發現「護林禁約碑」。該碑碑座雙面浮雕「二龍戲珠」。碑陽上額浮雕「五福捧壽」紋,額題「萬古流芳」;碑陰浮雕「靈芝瑞草」紋,額題似為「永垂萬年」。紋式設計雅俗得體,雕工精美。刻碑人為昌平生員王臣敬,落款時間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碑文記載該村土地多沙鹼,難種五穀,村民們合議栽種楊柳,以備收成不濟時充當錢糧。為保護楊柳不被砍伐,村民們立碑以作警示。「護林禁約碑」證明早在200年前,中國人便有植樹、護樹的傳統。

從清河營娘娘廟乘530到悅溪小區站,換乘596東行至水岸南街東口站,北苑東路東側的清河營郊野公園內,原有雷家橋村,現已基本完成拆遷。村中部有雷家橋關帝廟(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又稱雷家橋家廟、雷家橋菩薩廟。屬朝陽區孫河地區辦事處,始建於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該寺原為村委會使用,村委會遷出後改為磨坊。由於年久失修,房屋自然損毀嚴重,部分房屋自然倒塌,僅存建築成危房。坐北朝南,只有一進院落,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七架樑帶前後廊,硬山筒瓦箍頭脊,東西耳房各兩間。東西配殿各三間,進深兩間,硬山灰梗瓦,五架樑。山門及東西倒座房各三間,古柏兩棵。正殿地面殘損嚴重,檻牆磚酥鹼嚴重,門窗缺失60%,椽子、望板糟朽50%,院內雜草叢生,屋面瓦殘損嚴重,後檐屋面坍塌30%,大木構架歪閃。主坨上的金龍彩繪至今尚存。東西耳房已全部倒塌,只存地基。東配殿倒塌,只存兩側山牆;西配殿倒塌一間,存兩間,樑架走閃。東倒座房牆面全部改造為紅機磚牆,西倒座房倒塌兩間,僅存一間,牆體樑架走閃。

可以向西回到水岸南街東口公交站乘車,也可以東行到達來廣營北路,從奶子房西村公交站乘車回城。

這篇文章中所看的來廣營、望京及附近的9處古蹟均為寺廟建築,且均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是一篇沒有涉及到「墓地」以及「摩崖石刻」的博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