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橋大阪燒片  

聽說到關西旅遊  就應該嘗嘗當地特色風味 ~ 大阪燒(お好み焼き)

這家鶴橋風月大阪燒位於梅田區阪急百貨32番街樓上(如您想遠眺大阪景色  這家店會有很棒靠窗的view可賞) 

 日阪急百32番希媽  

它 是連鎖餐廳  有很多分店  口味好  價格合理  要在哪賞味不難

看起來外型跟希媽做的"臺式煎餅"很像的大阪燒

口味又跟章魚燒有幾分雷同  差別在大阪燒不只一味  有肉類  蔬菜  海鮮...隨人口味搭配

所以說  大阪燒又叫"御好"(喜好)燒  也因為多種食材混合粉類  也稱什錦燒 

來關西就品這一味~大阪燒  就錯不了

喫起來的好料  風味多很多  其必殺技  就是加上特殊燒肉醬汁與美奶滋  最後放上柴魚片  灑上海苔粉

讓鐵板上的煎物  變成關西地區一種絕佳美味的特色餐點! 

 

為了趕赴京都  待在大阪的最後一天決定去品嘗大阪燒

拖著大皮箱  拎著小行李箱(內裝各大賣場與藥妝店的戰利品)

在沒有電扶梯的日本地鐵  只好費盡力氣  氣喘吁吁地爬樓梯  就為尋覓美食 

終於 決定進入有冷氣的阪急百貨公司裡這一家"鶴橋風月"  沒想到阪急之大

雖有冷氣空調  還是得步行千里  尋尋覓覓...

好不容易坐定位置  選好餐點  看著服務人員端上一鋼盆的高麗菜 

 鶴橋大阪燒鍋拌初

預熱的大鐵板就在餐桌上您的面前  一點點的熱氣  正直沖鼻息而來

好奇心地等待第一款"風月燒"的開演(cook show) ~ 直見餐廳服務生一直攪拌著鋼盆裡的食材 

拌好  一個倒扣  將全部食材倒在炙熱的鐵板上  吱吱作響(沒有油煙)

這下  才明白這盆裡玄機  好料全在裡頭  難怪要拌上好一會兒

鶴橋風月燒料放鐵板  

 倒在鐵板上  菜糊會散落  用鐵湯匙將整個材料撥在一起  形成個盆狀小山

鶴橋風月燒料定型   

靜待時間琢磨  由鐵板熱將這對麵糊給煎熟

 鶴橋風月燒加料

再點的另一個海鮮口味的大阪燒  就放在另一處鐵板上煎

倒下前  服務生也重複做著上一個的攪拌動作~有節奏的快速叩叩聲  倒也形成喫大阪燒時的一種"前奏樂"

鶴橋燒拌定型  

這下用著桌檯上的大煎鏟撥聚所有散落材料  形成另一個小山

鶴橋燒加麵  

大阪燒還有另一個配套喫法 ~ 就是加麵條  多一些錢(忘了差多少?  反正不多  大概多個一兩百日圓吧?)

 鶴橋燒加柴魚  

待所有材料放上  底部差不多熟時(服務生依照經驗判斷吧  多少時間  心裡有數)

加上柴魚片  整個附蓋在大阪燒上頭  讓它繼續加熱  熟透  融入所有料的味道與湯汁...

鶴橋燒加柴魚多  

當溫度直達上面的柴魚片時  會瞧見所有的柴魚薄片  正在顫抖著  鮮活起來似的

其實  這個時候  應該表示底部鐵板熱氣已經上竄到頂部  所有材料應該加熱快告成熟   

 鶴橋燒翻面  

這時  服務然生便用大鐵鏟這麼熟練地一翻  便將整個大阪燒給翻了過來

那一翻底部朝上的大阪燒焦黑模樣  正讓希媽置疑它的美味程度?

因為以"貌"取人  這麼看這餅模樣  實在難以置信其美味  能成美食? ! 

 鶴橋燒上美奶滋

餅煎好時  服務生便問我們要加美奶滋嗎?

當然  遇見小孩  都會興奮說:好

兩坨美奶滋  便這麼被一勺丟在餅上

這職業級的動作  也算表演項目之一吧?!

鶴橋燒家燒肉醬汁

大阪燒最最重要的除了材料可以任配外

那完成時的醬汁 也可以千變萬化

甚至 還有當地人推薦的無花果醬汁

是美味一絕! (不用拘泥一種口味 在大阪喫燒類 可以大膽用醬汁)

先抹一個  再抹另一個  井然有序(依剛才下鍋的順序抹醬  絕不會亂了熟成時間)

 鶴橋燒加醬完成

接著便抹上燒肉醬  用湯匙底部這麼一畫  變成了這個螺狀樣

被蓋住的焦黑部分已被抹醬取代  看起來美味誘人多了  

 鶴橋燒灑海苔粉  

最後  服務生會問是否加"辣椒粉"?

要的灑上紅色辣椒粉和綠色的海苔粉  不要的就只有灑上海苔粉

大功告成  服務生會提醒您用桌旁的碟子和小鏟去切來食用  趁熱喫哩

鶴橋風月大阪燒啤酒  ˇ

開動  美食當前  只欠"東風"助興  叫來冰啤  萬事俱備  即可大快朵頤  享受美味的大阪燒了

鶴橋燒蛋肉卷  

除了大阪燒  這而有的是其他的餐點  像這份蛋包捲  配料多  內料豐富  大小跟大阪燒不相上下

鶴橋風月泡菜豬肉燒  

這辣炒韓式小鍋物  可是另外加點的菜色  韓國人應該會喜歡  因為它就取名韓式XX...  味道也不賴

 鶴橋燒切內樣  

一份大阪燒價格約在日圓八九百到一千二三(摺合臺幣約三五百元)  物美價廉

一個分量約可兩三人分享  料多味美  喫起可以非常過癮  尤其有"大喫客"在(肯定滿足矣) 

但其調味 若以臺灣人攝鈉量而言  似乎稍嫌鹹些

若能再降個幾度鹹  相信這美味更能讓臺灣人鍾愛  扣住臺灣人對美食的饕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