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磁磚的範圍會用在廁所廚房及陽臺地板。

透天物件,建商會將廁所擺在樓梯下的空間,所以1.5坪的廁所,是較常見的磁磚單元,廚房則是尺寸較大的磁磚單元。

地板常見的是拋光磚,因為產地原料的差異,及燒結的技術不同,在材質上多數人會以外觀來決定要不要用,但需承擔其可能發生的問題~~~膨共。

  拋光磚在出廠前的燒結,就有1.5%的膨脹,係經削邊於規格內後纔出廠至客戶端,當中的溫差信賴性試驗並未做過測試,各燒製的窯廠所用的料亦有不同,緯度差較多的產地胚土,燒出來的磚,膨脹率與在地的胚土燒出的磚會有差,所以需配以不同縫隙及接著劑,大部分的黏著劑都是在地產的,所以就會有水土不服的現象~脫落。

尺寸越大的磁磚,越需要有縫來伸縮,但因為密貼比較好看,這時選到膨脹率高的磚,就會容易因為溫差,擠壓造成拱起崩裂,當然也有磁磚背面不喫水泥或益膠泥的脫落。

處理的方式:通常是打除重新貼,近年也有直接植入新膠重新定位的工法,當然這些有問題的磚已慢慢在淘汰中,但廠商因為無法負擔鉅額賠償,所以就把責任都推給施工的師傅,跟建設公司劃清界線。

唯真在2008年接到一個案子,在臺中有一個"X軍"牌100*100的拋光磚,拆時不費力,輕輕打,整片起來,磁磚背面完全乾淨(建商的工地主任說有先上背膠),我估計是2004年生產的磚,交屋不到1年膨共,之後全社區跟建設公司調解,最後建設公司只願退磁磚材料錢。

 

磁磚可分為瓷質、陶質、石質三大類;

瓷質面磚吸水率 1% 以下,半瓷面磚吸水率在1%~3%

 1.瓷質(俗稱石英磚) :
     燒製溫度高於 1000  ,刨光磚硬度約 1200 ,硬度高  6-7H。吸水率低0.1~0.2%
 
拋光石英磚分為
A.多管:面為細毛孔狀,色澤均勻,易喫色,不易清潔
B.微粉:面料厚約4~5mm,二次高壓成形,1260度燒結,亮度硬度耐磨度佳,有豐富紋路,但因二次加工,前後料產生溫差,平整度不佳,易翹曲。
C.聚晶微粉:混入玻璃燒結,硬度6H,呈現較立體紋路(大陸/印尼產)
D.滲透釉:數位印刷於胚體後燒製再拋光,呈現多樣圖色,客製化首選,但亮度硬度耐磨度最低,不適用於地材。
E.奈米處理拋光磚:以滲透釉為基材,覆以奈米液拋光,亮度最佳,衰減期約3~6個月。
 
陶質,吸水率 18% 以下、
2. 陶質 :
燒製溫度約為攝氏 600-800 度,因為燒製溫度較低所以吸水率較高 (6%)及硬度差,一般用於,壁磚,判別方式可看磚的背面,目視可見粉質較高,若滴一滴水在背面;會發現水馬上被磁磚吸收,容易與泥漿結合,好施作;但只適合用於內壁而不適合用於鋪設外牆。

         石質面磚吸水率 6% 以下。

3. 石質(俗稱全磁化) :
燒製溫度約為攝氏 800-1000,硬度大於陶質許多但吸水率低陶質 (3~6%),此種質地一般都設計為室內外地板或外牆磚,也可鋪設於牆壁。

 

常用的磁磚規格如下:

10*10 

15*15 15*30

20*20 20*25 20*30

25*25 25*33 25*40

30*30

40*40

45*45 45*90

60*30 60*60 60*120

80*80 80*180

90*90 

100*50 100*100

換算磁磚數量每坪以180*180為被除數。每箱數量會標註單位,方便施工人員備料。

1.拋光磚規格

常用規格:400*400mm、500*500mm、600*600mm、800*800mm、900*900mm、1000*1000mm。厚度9mm

2.釉面磚規格

常用規格:正方形釉面磚有152×152mm、200×200mm、長方形釉面磚有152× 200mm、200×300mm等,常用的釉面磚厚度5mm及6mm。

3.玻化磚規格

常用規格:300*300mm、400*400mm、500*500mm、600*600mm、800*800mm等等。玻璃厚4~5mm

4.馬賽克規格

常用規格:馬賽克常用規格有20×20mm、25×25mm、30×30mm,厚度在4mm-4.3mm之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