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完全可以跨過去——來自「中國改革國際論壇」的報道

作者:時間:2011-11-14瀏覽次數:6 次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margin-top:0em;margin-bottom:2em;line-height:2;text-indent:28px;}.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em;margin-bottom:2em;line-height:2;text-indent:28px;}.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em;margin-bottom:2em;line-height:2;}.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前不久,一場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來10年的中國」為主題的論壇,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論壇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聯合召開。與會專家就中國未來10年的發展前景與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風險進行了深入探討。

  度形勢:發展前景仍然向好

  論壇期間,來自中央、地方有關部委、研究機構、高校的官員、學者,德國、印度、俄羅斯、挪威、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的國內外專家400餘人濟濟一堂,對全球經濟與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作出分析和展望。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將伴隨不確定因素,形勢不容樂觀。對中國而言,「十二五」期間將面臨「兩難」――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貨幣政策開始收緊,要同時兼顧「增長」和「通脹」。但綜合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仍然向好。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認為,國內外環境變化使中國發展面臨新形勢。全球經濟正面臨新一輪考驗,恢復增長、調整結構、實現再平衡成為各國主要挑戰,同時會伴隨不確定因素;中國需求結構的變化直接引發消費結構的變化,形成改變經濟結構的現實需求。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遲福林在題為《公平與可持續:未來十年的中國追求》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未來5~10年的轉型與增長,不僅對中國中長期發展具有歷史性影響,而且對世界經濟的再平衡與恢復增長也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從經濟增長的長週期看,未來10年,儘管國際市場有可能繼續動蕩與萎縮,中國經濟仍將處於上升通道。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由於人口規模、經濟結構等因素,中國並不缺乏新的增長點。

  而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則認為,亞行預計世界經濟沒有「二次探底」。亞洲經濟的前景明朗,但同時也面臨著工業化國家的增長不如以往高以及通貨膨脹這兩個下行風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祕書長魏建國表示,雖然歐盟通過瞭解決債務危機的政策安排,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普遍低下的民意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因此歐美全面經濟的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對中國而言,在經濟發展方式尚未全面實現轉型之前,拉動內需又一時未取得預期的效果,而投資又因當前銀根緊而無法有效的實施,外貿出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困難時期。

  跨陷阱:促轉變是主要路徑

  在討論中多位專家表示,「中等收入陷阱」並非不可逾越,而要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這些難題,轉方式、調結構是題中之義。因而如何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討論的焦點。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駐華首席代表司嘉麗認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某些國家喪失了經濟增長活力,社會發展停滯。但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這就意味著「中等收入陷阱」並不必然發生。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常駐代表羅黛琳表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支柱。中國從經濟增長主導走向可持續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平衡發展的模式,需要系統性的變革。「十二五」規劃已經充分意識到三大支柱的重要性,當前是過渡的關鍵時期,重要是做好社會動員。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卓元認為,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經濟必須從追求數量擴張型轉變為注重質量效益型,這就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要致力於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要適當放緩經濟增速,不再通過大規模、粗放擴張追求經濟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提出,中國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係數比較小,但需做到「三個到位」,即改革能夠到位,經濟結構調整能夠到位,發展方式轉變能夠到位。

  高尚全表示,中國過去以經濟總量為導向的發展方式,積累了資源環境問題等諸多矛盾,未來10年是加快發展方式轉型以規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未來10年,關鍵是以改革攻堅加快發展方式轉型,以體制創新保障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他說。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只有經濟轉型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說「人口紅利」使中國從低收入國家成功邁向中等收入國家,那麼未來中國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則要靠改革和創新形成的「制度紅利」。

  遲福林在分析墨西哥的發展路徑時談道:快速增長是好事,但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出現「成長陷阱」,即經濟的快速增長不僅沒有帶來多數人福祉的增加,反而積累和造成大量的社會矛盾。因而他提出,增長不等於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重在研究防止「增長主義」導致的「成長陷阱」。

  瞻改革:為發展提供動力

  會議間隙,主辦方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主題定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事實上,還想請大家討論副標題「未來十年的中國」。談及未來,許多與會者都表示要「以改革為發展提供動力」。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許多改革還遠不到位。」下午的議程之前,記者把遲福林約到會場外,落座後,他語氣凝重地說,未來5~10年,中國的經濟轉軌與社會轉型的任務還十分艱巨。例如,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壟斷行業改革等,都處在改革破題的關鍵時期。

  採訪中,遲福林表示,未來10年中國要實現繼續獲得成功,需要防範「成長陷阱」,推進以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二次轉型與改革: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使市場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資源環境可持續;使政府能夠以公共服務為中心。這就需要在「消費主導、民富優先、綠色增長、市場導向、政府轉型」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為中國未來10年、20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看來,「未來有很大不確定性,既可以成熟起來,成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也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指出,過多依靠低成本勞動力的增長已經難以為繼。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從國內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現狀來看,都需要儘快突破原有的瓶頸。

  也有與會者認為,我國存在著一些有可能影響我們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體制因素,包括國有經濟和壟斷行業改革不到位、金融體系較為脆弱、城鄉二元制度尚未根本打破、政府職能尚未實現根本性轉變等。因此,唯有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改善制度供求關係和供給質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能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新一輪改革浪潮正在開始湧動。但是,飯要一口一口地喫,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要選擇大家能夠接受的、能夠操作的方式進行改革。」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