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9月至今,國內已有19只養老目標基金先後成立,並開始投資運作。同時,更多後來者在申請發行、準備募集或正在募集。數十家基金公司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夜以繼日地爲養老目標基金的設計、募集和投資奔忙。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各大基金公司上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沒有白費,已初步取得出色的成績,且遠好於預期。

首先,規模方面,在個稅遞延政策仍沒有正式落地的背景下,19只養老目標基金的首募規模合計已接近70億元。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基金公司高漲的熱情,主要來自於養老目標基金將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美好前景。根據《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開始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一年試點期結束後,將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把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相應將中登公司平臺作爲信息平臺,與中保信平臺同步運行。

不過,在2019年5月1日前仍處於納入個稅遞延前的準備期內,缺乏稅收優惠政策的刺激。儘管如此,基金業用7個月時間就合計募集到了約70億元的資金,爲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養老需要靠自己。即使稅收優惠尚未正式落地,一批先知先覺者已經通過申購和認購養老目標基金,率先爲實現自己在未來養老方面的財務目標而積極行動起來。

第二,在業績表現方面,已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其中,截至4月8日,興全安泰平衡養老、中歐預養老2035的單位淨值分別爲1.1329元、1.1103元,雙雙取得兩位數的收益率。

作爲一隻平衡型的目標風險基金,興全安泰平衡養老投資權益類的資產的比例爲50%。該基金成立於2019年1月25日,首募規模6.29億元,有效認購戶數5.98萬戶。在成立後,該基金建倉迅速,從而得以分享了本輪股市的暴漲行情。

中歐預見養老2035主要針對2035年前後退休的人羣,成立於2018年10月10日。在成立初期,該基金主要配置了債券基金。截至2018年底,持有的前10名子基金中前8只都是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第9只、10只分別爲中歐成長A、華夏上證50ETF。2019年2月份起,該基金明顯提高了對偏股型基金的配置比例,獲得了良好收益。

無論興全亦或是中歐,這兩家基金公司的股票投研能力都在業內一直居於一線位置。它們在養老目標基金的投資運作上獲得起跑階段的領先,並非偶然。

除了興全和中歐旗下的養老目標基金外,南方養老2035、泰達宏利泰和養老的單位淨值都已達到1.05元以上。

相對於養老保險產品而言,養老目標基金開局不凡,業績驕人,彰顯了興全、中歐、南方等爲代表的基金公司在股票投研方面的巨大優勢。

目前,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的高原,養老問題相當嚴峻。現在大部分人只擁有基本養老賬戶,擁有企業年金或事業年金的所佔比例很小。據測算,在退休後,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不到50%,且仍處於下降趨勢,這意味着大量企事業單位職工在退休後將面臨退休金不足以支持退休前生活水準的問題。

鑑於上述現實,建立養老第三支柱,大力發展養老目標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已經刻不容緩。發展和壯大養老目標基金,關鍵舉錯在於個人所得稅的遞延。

從美國等成熟市場在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方面的經驗看,實施個稅遞延,能有效刺激居民的養老投資需求,促進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而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不僅能爲居民的養老理財提供豐厚回報,而且能爲證券市場帶來中長期資金,有利於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借鑑和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讓稅收政策成爲促進養老金融和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工具,一年前,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證監會五部委聯合發佈通知,拉開養老稅延產品試點的序幕。

如今,近一年過去了,按照市場各方對政策的理解,今年5月份起,養老目標基金都將納入個人養老賬戶投資範圍,享受個稅遞延優惠。

隨着5月1日的臨近,無論衆多投資者,還是各大基金公司,都在翹首以盼相關部門積極迴應社會關切,加強與公衆的信息溝通,及時兌現承諾,通過稅收優惠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增進人民福祉。

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購買養老目標基金,能讓基金公司發揮專業特長,爲自己的養老進行資產配置,通過中長期的證券投資來戰勝通脹,實現老有所養。年輕人在選擇養老目標基金時,主要風險之一在於過於保守,要清楚只有承受適當的風險,才能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因此,應選擇股票投研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產品,以股票的投資比例在50%附近、持有期3年的養老目標基金爲主。

掌握50萬億的機構,他們在買什麼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