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互聯網和電信業泡沫破裂後,摩托羅拉的業績一直不好。在摩托羅拉股價暴跌的時候,其對手諾基亞的股價卻蒸蒸日上。有人說過,「幸福不是你沒有什麼,是你的鄰居有而你沒有。」摩托羅拉董事會決定尋找一位「空降兵」, 推動公司度過難關。一天,摩托羅拉董事會成員派柏邀請詹德共進晚餐。派柏在餐桌上問道:「摩托羅拉代表什麼?」詹德一邊嚼著嘴裡的魚,一邊看著自己放在桌上的手機——一款鑲有蝙蝠似的「M」標誌的摩托羅拉手機。「答案就在這兒。」詹德說,「M代表Mobile(移動),必須牢牢抓住移動做文章。」詹德的這句話讓他通過了摩托羅拉董事會測驗,接任高爾文成為CEO。

作為讀者的您相信上面這個公開流傳的故事嗎?

《銳智號》老薑可不信這是摩托羅拉公司董事會選擇詹德的理由,要知道當時是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爆裂時,很多人仍沉浸在往日資本吹泡泡所帶來的巨大喜悅中,總迷信資本的力量,總幻想用資本運作的方式讓公司股價迅速攀升,高速累積數字財富。想想愛德華?詹德的原銀湖資本董事總經理的身份吧!

2004年1月5日摩托羅拉董事會這個影響世界通信產業格局的人事任命,陰差陽錯地使華為保持了獨立,也讓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走向了衰敗。這個任命真可謂影響深遠。摩托羅拉董事會任命的詹德,是資本界的「寵兒」,但他不瞭解中國,也不瞭解華為,他上任後,馬上否決了摩托羅拉併購華為的決定。


在悟空問答上的236個問題,只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


我想如果不是任正非講起,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知道這樣一件塵封的往事:2003年華為差一點做價75億美元賣給摩托羅拉,後來因為摩托羅拉方面CEO換人,新任CEO認為75億美元現金太多,取消了這一次談得差不多的收購計劃。現在我們作為旁觀者當然可以馬後炮來一句:摩托羅拉錯過了一塊大蛋糕。但是站在當時的角度,你就會理解摩托羅拉的決定。

困苦交加

千禧年以來,摩托羅拉和華為的日子都不好過。首先說摩托羅拉,這家成立於二戰時期的公司,在20世紀後半葉可以說撐起了美國電子通訊產業的半壁江山,無論是計算機晶元還是通訊設備,都是毫無疑問的老大,上世紀90年代,摩托羅拉生產的「大哥大」電話風靡全球,當時全球每10部移動通訊設備中有9部來自於摩托羅拉。但是千禧年後,摩托羅拉收到了雙重打擊,首先是「銥星計劃」的低迷接近流產狀態,發射了66顆衛星耗費了幾十億美元,但是一部衛星電話要賣上萬美元的價格讓人望塵莫及;同時來自歐洲的諾基亞和加拿大的黑莓強勢崛起,開始瓜分手機市場。摩托羅拉在當時也可謂是內憂外患。

華為呢?實際上華為在1999年,全球員工總數就已經突破了15000人,並且開始在歐洲設立了實驗室。但是依舊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說是「太子」李一男的出走,這個毫無疑問是任正非一輩子的痛;同時華為引入的IBM管理方式引起了各個創業早期元老的不滿,紛紛提出離職順帶因為股權問題將華為告上法庭;並且在北美地區,華為又被思科起訴了,77頁的起訴文件幾乎告了華為涉及知識產權的所有問題,一旦判決成立華為就要失去美國和歐洲部分市場。所以當時的華為日子也不好過,任正非當時已經快60歲了,賣掉公司安度晚年情有可原。

無功無過

那麼我們知道的是,最終摩托羅拉沒能收購華為,誰也沒有功勞,誰也沒有過錯。其實不只是摩托羅拉,任正非很早就意識到,華為從事的通訊領域,遲早有一天會被歐美國家管控,當時他的設想是如果引入外資入股華為,那麼歐美國家也就不會制裁華為。所以在2000年來,華為曾經接觸過IBM、摩托羅拉、英特爾這些公司,願意拿出25%的股份吸收這些大公司入股,但是在談判的過程中華為發現,這些企業不僅僅想要得到利益,還要控制華為的核心技術和核心業務,這一點是華為無法接受的。在與外資不斷的溝通下,才逐漸讓任正非看清了外資的嘴臉,決定了華為什麼都可以談,引入外資免談。

至於摩托羅拉,我們目前最熟悉的就是摩托羅拉手機業務,2011年賣給谷歌之後,谷歌拿走了一部分手機的專利來應對蘋果的攻擊,之後又轉手在2014年賣給了聯想,讓聯想在當時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的手機製造企業,很可以沒能做起來,改名成為「摩托」又改回「摩托羅拉」。實際上我個人覺得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更多的考慮是獲得歐美的手機市場,為聯想手機留下可能的機會。如今的摩托羅拉其實依舊握有大量通訊的基礎專利,也算是看各位亂戰,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了。


有時候我們想來這個世界還是挺有趣的,如果當年華為賣給了摩托羅拉,如果當年馬化騰60萬賣掉QQ,如果當年穀歌160萬賣了;如果當年馬雲也把阿里巴巴賣了,那麼我們這個世界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摩托羅拉當年是如何錯失華為的?世事變化讓摩托羅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和華為的命運竟然給顛倒了過來。曾經的全球電子通信的領導者,佔據了全球90%手機份額的霸主摩托羅拉,當年對看不上小個頭的華為手機和不願意給現金而否決了本已談好的收購,沒想到這個小個頭手機成長為全球手機的巨無霸,而自己卻淪落為喪失了星光的其它裡面的之一。

2003年,華為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想要賣掉,於是和摩托羅拉談妥了7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但被後來的CEO億75億美元太貴和因需支付現金而加以否決。自此華為和摩托羅拉各奔東西,但想不到的是,曾經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卻步步滑入了泥潭,業務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輝煌,2011年最終不得不以125億美元委身於谷歌。

到了2014年,連谷歌也不願意繼續收養摩托羅拉,以29億美元價格把摩托羅拉的移動智能手機業務甩賣給了接盤俠:聯想。幾經折騰,摩托羅拉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即使掙扎著,但何時能冒出水面換幾口氣,還是未知數。

然而差點兒被賣給摩托羅拉的華為公司,卻像人生開了掛一樣一路高歌猛進,不但通信設備、還包括手機、晶元等一路狂奔,最終成長為如今全球的通信設備及方案解決商的第一、手機全球銷量第二、擁有了眾多的科技自主的晶元、5G技術的全球領頭人,連美國都不得不以國家的力量阻止華為的成長。正是在2003年這個「插曲」年之後的2004年,華為海思正式成立,正是因為它才擁有如今麒麟、凌霄、鯤鵬等一系列核心自主晶元,纔有了可以硬剛美國極限打壓的法寶。

華為可以感謝當年摩托羅拉的不收購。如果當年收購成行,現在的華為可能應該叫摩托羅拉,如今的麒麟、鯤鵬、昇騰、凌霄等等要麼消失要麼改名,哪還有現在的可以硬剛美國打壓的底氣。如以摩托羅拉的水平,華為也會隨著摩托羅拉從此煙消雲散了。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馬上簽收購合同的時候,摩托羅拉老總給收購否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