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相聲界的第一把交椅,自2003年更名後一路扶搖直上,孕育了無數大小名角兒。德雲社大電影,卻是屢敗屢戰的典範:德雲社電影的豆瓣評分長期穩定在3分左右。誰也沒想到3月票房黑馬竟然會是一部同樣來自德雲社的電影:《老師.好》

3月22日上映,首周票房8460萬,累積票房破億,貓眼評分9.4分,把屬於德雲社的標籤剝離乾淨後,這部于謙監製、德雲社出品的“最不德雲社”的電影《老師.好》,拿下了多平臺高分評價與首周高票房的成績。

《老師.好》中除了于謙主演以外,孫越與王海只露了一小臉,基本看不到德雲社的影子,當觀衆把注意力放回影片本身,自然就會被拉動情緒,更何況,這部電影的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影片主流觀衆的“回憶殺”時代。

捧哏之王、郭德綱身邊的男人,是多數人提到于謙的第一印象,對德雲社有些瞭解的,還要加上“抽菸、喝酒、燙頭”這三樣於大爺專屬愛好。50歲的于謙其實遠比外界對他定義的更有意思。祖籍藍田生於北京的于謙,從小便被鄰裏戲稱爲“少爺”,因爲他愛玩兒。

老北京說起來玩,那其他人可都要靠邊站。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跑的、哪怕是不會走不會跳的花花草草,老北京人都要玩出點門道來。

走街串巷、提籠架鳥。于謙小學時就開始養鳥,說起來養鳥心得一套又一套;郭德綱說:“在我記憶中,好像沾玩兒的事兒,謙哥沒有不玩兒的。”

在北京人所有喜歡的玩意兒裏,于謙最愛的是動物。從養鳥晉級到養魚、訓鴿子,養狗訓馬,

于謙的玩兒得越來越大,不僅最後給自己玩出了個馬場,搞了個馬主爭霸賽,更是成爲了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

在臺前,郭德綱逗哏于謙捧哏,在幕後,郭德綱紅臉于謙白臉。小角兒們提起郭德綱臉上總是不自覺充滿了敬畏神情,而說到于謙,則都好像鬆了口氣,爭先恐後地給於老闆“揭短兒”。

少班主郭麒麟說給於謙寫信,說我羨慕您的颱風瀟灑,我崇拜您的喫多少東西都不撐;小嶽嶽和于謙搭檔說相聲,戲稱他是“臭捧哏兒”的。即使是爲了演出製造效果,也足見得於謙在德雲社中走得是和藹可親的親民路線。

因爲他喜歡玩兒,人一愛玩兒就喜歡扎堆兒,喜歡一大羣人一起玩兒,也就端不起嚴厲的架子來。在這一點上,郭德綱最瞭解于謙。他說:“于謙的全部精力都體現在一個玩兒上”。

因爲愛玩兒,于謙選擇加入了德雲社,成就瞭如今這對相聲界最佳CP。于謙1982年考入相聲班,1985年拜師石富寬先生,正準備靠着這個“好玩”的本領安身立命爲自己謀衣食之際,相聲寒冬來了。

于謙與郭德綱的合作是一場意外。2000年左右張文順先生在演出中突發狀況,郭德綱找來於謙救場,兩人初次合作默契十足,在幾度小劇場順利合作後,于謙乾脆離開當時的單位,加入德雲社。爲了這份玩兒心,于謙放棄了正式工作單位,下海單幹。

如今德雲社一躍成爲全國屈指可數的相聲界“第一豪門”,郭於二位搭檔也不必再如昔日輾轉於各處演出,看盡世人冷眼。於老闆這顆玩心,也算是歪打正着,成就了一番傳奇。都說郭德綱與于謙是最佳拍檔,臺上逗哏的郭德綱看起來詼諧好動,于謙則安穩沉靜。

于謙自稱是搖滾老炮,從十幾歲開始聽搖滾,《新長徵路上的搖滾》、《一塊紅布》,這些80年代最熱門搖滾單曲,對於於老闆老說是信手拈來,想唱就唱。更絕的是,身爲相聲演員的他,還身兼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一職,與年輕時的偶像崔健、黑豹等稱兄道弟,真是玩兒出了一部追星勵志史。

德雲社的大封箱演出上,於老闆總是要被觀衆起鬨唱上兩段,搖滾版《學貓叫》,是獨屬於于謙的硬核萌。更難的的是,于謙會玩兒,更愛鑽研怎麼玩兒。喜歡養玩意兒,於是玩兒出了本心得。

​2018年,于謙在自己微博上“吆喝”買書,書名更直接,就是叫《玩兒》,籤售會乾脆開在了動物園,要玩就玩個徹底。但是於老闆說,玩得越多,越覺得自己差得遠,越學越覺得沒入門,越覺得沒入門就越要繼續學。拍電影,對於于謙來說也是一種玩兒。站在玩家的角度,他比純粹的創作者更清楚,觀衆會被什麼樣的劇情所吸引與感動。所以會玩兒的于謙,給德雲社電影正了一次名。至於於老闆會不會藉由這次成績乘勝追擊,開始自己的大銀幕事業呢?說不好,因爲於老闆實在太愛玩兒,又追求玩兒得好,他心中對於電影沒有執念,唯一讓他執着的只有玩兒。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