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orth.com.cn  2003-10-22 09:28 【專題】天津設衛築城600週年

天津建城600年歷史文化篇·史海鉤沉

  

  提到錢,大家可能會浮想聯翩,也許大家不知道,就在河東區的一處普通民居里,坐落著一傢俬人錢幣博物館。當記者第一次走進這家錢幣博物館時,一種掉進「錢眼兒」的感覺油然而生,兩間居室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錢,牆壁上也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錢,博物館的主人王定祥笑著對記者說:「有人說我是天津的有『錢』人,其實像我這樣的人有的是,只是我有個小小的博物館罷了。」

  把玩著一枚古老的錢幣鏡頭搖向遙遠的1404年,天津在明王朝的永樂二年正式設衛築城。由於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明帝國首都的南邊,無形之中起到了一個門戶和橋樑作用。設衛之後不久,天津就設立了十集一市,讓天津「市民」天天趕大集。各式南北貨品在這裡經過商人「轉戰」南北,而進行交易必不可少的就是「錢」。

  造假的「槍斃」舉報的獎勵

  王定祥、王宗發是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錢幣分會副會長和會長,作為內行一提起明朝的錢幣,兩位先生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而兩位先生首先提到的,竟然是現在仍不時擾亂人們經濟生活的兩個字——假幣。

  王宗發和王定祥說,自從中國開始使用錢幣,假幣就沒有離開過人們的生活,貨幣流通頻繁的天津當然也不會例外——據史料記載,北京、江西、遼陽、湖南、廣東、南京,全都出現過偽鈔案,數目巨大,禍害民間。

  紙幣在明清兩代得到了大力推行。在明王朝,雖然《大明律》中已經明確說明:「惟銅鐵私鑄者,故斬」,明清朝廷都把嚴禁偽造的條文刻印在紙幣的正面,時刻告誡人們。明朝在「大明寶鈔」的正面的下半部分印上了大明律法的條文,「戶部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貳佰伍拾兩,仍給犯人財產。」銀子在當時是絕對的「硬通貨」,一錢銀子等於100文銅錢,而據史料記載,當時宮裡的太監穿的最高檔的靴子才3錢銀子一雙。而在民間,一個燒餅才2文錢,而且幾乎沒有什麼物品購買時能夠使用上白銀。舉例來說,舉報製作偽鈔者獎勵250兩白銀,如果換成銅錢就是25萬文,可以說是天文數字,這種獎勵不可謂不高,但就是這樣,也都沒有攔住「假冒」之風。

  假幣肥了黑心官

  天津作為一個貿易經濟極為發達的地區,假幣的使用無可避免,各地客商來津做生意,想必也有收到過假幣的事情。據介紹,當時的「偽鈔」被人們稱為「私鑄」,有人將一些銅私下裡鑄成銅錢,通過減輕錢重的方法來達到「高產」「多產」,這樣能鑄100個銅錢所用的銅就可以鑄150個。

  另外,官方制幣機構的一些官員也參與製做偽鈔,他們也是用減輕重量的方法,多鑄銅錢,按低於面值的價格出售給民間,再用得到的銅錢多鑄「偽銅錢」,或換成銀子。「大明寶鈔」所使用的紙雖然比較特殊,但是由於各級官員腐敗,這種紙張在民間也是可以得到的,雖然沒有確切有印製假鈔的記錄,但可以肯定,假的紙幣是有的。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真偽鈔票的區分也變得無從查考,也就是說,現在的藏家所收藏的大明寶鈔根本無法追究是否為「國家銀行」覈准的真貨,同時,收藏家也指出,當時的真假並不會減損今天大明寶鈔的收藏價值和市值。

  假幣火了小爐匠

  後來,來津客商紛紛使用銀子作為結算貨幣,但由於各地區銀子的質量不同,到津後就必須融化後重新按照天津銀子的質量進行鑄造,因此在天津出現了以更改銀子成色為生的人。由於這些可以更改銀子成色的商號都是私人擁有,在融化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偷手」,往往銀子的重量在更改之後與原重不同。雖然在實施這一過程會出現「火耗」,但更多的是被這些「小爐匠」扣下了。

  天津的普通百姓一般不會使用大明寶鈔和銀子作為日常生活費用,因為寶鈔的面額太大,一般買菜、購物只使用銅錢就足可以應付,所以假寶鈔發生的幾率就被大大地降低,但這不表明天津百姓不會得到假幣。銅錢也是有假的。這種作假就是「缺斤短兩」。以至到明朝末期,還有大量重量被減輕的銅錢在市集流通,甚至出現官錢和私鑄錢全都分量不足的情況,有了「崇禎錢越使越薄」的說法。記者在錢幣博物館採訪時,一些銅錢用手輕輕一按,立即就分為二塊,不能再次使用,可見私鑄錢已經到了猖狂的程度。還有,經過考古部門發現,一個私鑄銅錢的遺址中,在一棵錢樹上(銅錢鑄造工藝流程之一),竟然有各個時期的銅錢,而且私鑄者對「外匯」也不放過,也就是說,竟然有多個國家的銅錢同在「一棵」錢樹上「首尾相連」的奇怪現象。據王宗發王定祥兩位先生稱,當時被偽造的「外匯」都是與中國有密切經貿往來的國家的貨幣。

  假幣垮了明王朝

  「假幣的出現,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明王朝對經濟制度管理不嚴而造成的。」王宗發向記者展示一個已經被按裂了的銅錢向記者介紹說,洪武即位以後,政府曾經鑄造過洪武通寶銅錢。由於銅錢使用不便,洪武八年乃發行寶鈔作為法幣。這一生財之道一經開闢,政府就不再願意繼續鑄錢,以免和法幣發生競爭。其後由於形格勢禁,再度感到鑄錢的必要,但許多問題又隨之而產生。官方沒有充分的現金收入,只能少量鼓鑄,而所鑄成的銅錢又有欠美觀和整飭,其後果就只能為私鑄大開方便之門。各種雜有鉛錫、形制濫惡的劣質銅錢充斥於人民的經濟生活之中,用者怨聲載道,有些人拒絕使用。這種情形造成了通貨緊縮,致使商業蕭條,失業者不斷增加。面對這一嚴重的社會危機,政府不得不承認失敗。於是無需鼓鑄的碎銀乃不可遏止地成為公私交易中通用的貨幣。

  稿源: 天津青年報   編輯: 劉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