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悟空邀請!

在我看來,王石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都還是很行的。

作為一個1951年出生的「老人」,掐指一算,王石今年已年屆68,按咱們中國人的觀點,那是已近古稀之年的人了,但他的狀態,看上去仍然不輸很多年輕人啊。

一、從生活上看——能

他被議論最多的,可能就是和田的婚姻,認為這樣的搞法,不符他的身份與地位,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他被萬科掃地出門的首要原因,其實在我看來不是這樣的。

王石可以說是中國、甚至世界企業家面裏最喜歡運動的,運動是排解壓力、開啟智慧的極好方式,他不僅是中國登頂珠峯年齡記錄保持者,更是滑翔傘、深潛等各種極限運動的狂熱愛好者,通過種種極限的挑戰,一次次突破自己的瓶頸,從而在人生和工作上實現新的可能。

另外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不瞭解,越是運動量大,身體肌能就會越好,體內分泌的多巴胺、睾酮素就會越多,為什麼王石要來個人生第二春,就不足為怪了,作為王石這樣的頂級企業家,婚變時選擇的是凈身出戶,對前妻所表現的愧疚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前妻所展現的態度,言詞之間,不是嗔恨,更多的是祝福,雖然很多人難以理解,但其實正是王石生命狀態與精神世界的一種展露,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從工作上看——行

從年齡上看,王石早已進入了人生下半場,很多人感嘆「最美夕陽紅,只是近黃昏」,但從王石身上看不出來。

自經歷「萬科驚變」之後,王石先後進入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遊學,至少是兌現了他在萬科頂峯時間所說,將來退休之後,自己的身影應該在大學。

在此期間,王石應該想通了很多問題,譬如企業家的身份焦慮與階層定位問題,政企之間的邊界問題,都有了深入思考。

所以,王石再次創立了「大運河」品牌,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人生的第二次創業。

這個「大運河」概念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大運河概念它不僅僅包括京杭大運河,還要包括全球的大運河,比如蘇伊士大運河、巴拿馬運河等等,他要打造的就是這些城市的經濟、體育、文化、交流。

不僅僅是搞水上運動,他的創業將會與大健康、大教育、大體育這些未來的風口產業相結合,用王石的人脈,整合全球的資源,將進一步優化營銷環境,推動商業進程。

這個事兒,目標遠大,價值巨大。

除此之此,王石是萬科永遠的名譽董事局主席,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深圳基金會理事長,華大基因、遠大的聯席董事長,無論是社會職務,還是企業職務,王石都是充實且能發揮其能量的。

所以,無論從工作還是生活上,王石都是行的。

我是劉薄士,專註爆品研發、產品/品牌升級、IP打造、全網營銷,我們在不搞錦上添花,專門雪中送炭!自古評論出英才,歡迎點贊+關注,拍碼+拍磚。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第一大品牌飲料(健力寶)第一代掌門人李經緯?

王石,李經緯,曹德旺,宗慶後……等等,都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前兩個屬集體企業,後兩個是民企。無論什麼結局,他們都將名留吏記,說到這裡,大家心裡應該明白,我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健力寶在李經緯之後,進入張海時代,最後健力寶不了了之。這些網上都有,由於方園內受限!這裡我們不再多餘。

萬科的王石時代是輝煌的!鬱亮接班後的萬科仍然依舊嗎?時下房地產業已大不如前。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宣告結束。我們都知道,人的成長週期為二十年,新生人口成長成人至少要二十年;這二十年內,這些新生人口是不需要買房的,而前二十年新生人口,大部分城市人口也不再需要買房,原因是,他們將有機會繼承祖輩或父輩的房子。因為前二十年出生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兩個年輕人的前面是四個老人以上,住房對他們來說並不緊張。餘下沒有機會繼承房子的那部分人才是市場的真正剛需,但,市場上已經建成的房子足夠供應剛需很多年。前十年房子之所以好買,其中有多種因素,六十後,七十後之前買不起房子,是子女讀書影響,當子女完成學業,這兩代人碰上八十後,一起擠進購房大軍,造成剛需暴發。當這幾代人購房結束,中國房產業將告一段落。這些年,一路看過來心有體會,至於那些專家學者所說的什麼貨幣理論,經濟環境,那些都是他們故做深奧,我們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有的不過是替開發商助威吶喊罷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真實情況其實就是以上所聊。房地產業終將要來一次大洗牌,王石見好就收,也是明智之舉。至少,王石不至於步及李經緯的腳印走進歷史。

對於王石而言,這是好事情,他反而脫離了一個限制他的條件(萬科)。牛人,到哪裡都是牛人。你剝奪了它的一個條件,並不代表這個人的能力,不能整合、運營更多的條件,只要他想做事,他完全有能力做出一個「新的萬科」。當然他如果要做出一個「新的萬科」,可能需要學習馬雲的整合技術,纔能有效率的打造出一個比萬科更加強大、能抗衡萬科的團隊。我想,這是王石最好的選擇,關鍵是想不想的問題。

萬科誠然沒有誰都能運營,但有沒有市場就不懂的了。


王石是不是不行了,或者說王石的時代結束了?可能需要多角度思考,首先,王石是他那個時代較為優秀的企業家,無論怎樣評價王石畢竟萬科是在王石的帶領下從一個小公司成長成為地產行業的最大的公司。

當然有人會說王石的成功有強大的背景,這一點不可否認,有著這樣強大的背景再加上王石努力,王石帶領萬科成功了。

順風順水的王石開始走下坡路與另外一個女人有關,王石在長江商學院學習時認識了一個比他小三十歲的女演員叫田樸珺,王石被田樸珺迷上了還是田樸珺手段高明?只有王石清楚。

後來王石與原廣東省委書記王寧之女王江惠離婚了,與小三十歲的女演員田樸珺在一起了,從此王石就開始走下坡路。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屬於王石的那個時代也結束了,人類社會舊的經濟模式結束了,中國房地產行業舊的經濟模式結束了,王石也老了,不再積極開拓進取,謀求轉型,舊的經濟模式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沒有新的生機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


媒體們終於可以拿到祝九勝的照片了!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2月23日消息,萬科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今天下午兩點半在深圳召開,董事會主席鬱亮攜萬科新任CEO祝九勝等高管出席了本次會議。

  2月5日及2月13日,萬科分別在港交所和深交所公告了此次臨時股東大會的兩個議案:《關於調整公司董事和監事薪酬方案的議案》以及《關於提請股東大會授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議案》。

  由此,在大會召開之前,媒體便指出,有七大焦點需要關注,其中不僅涉及到獨董劉姝威能否成功加薪、也十分重視王石的離任審計報告會否披露……在本次股東大會上,萬科管理層對部分關注點給與了明確回復,並且透露了以祝九勝為核心的新領導班子的未來新計劃。

  附現場乾貨,投資界記者根據網路直播整理如下:

  1、高管分錢為何不按時披露?

  萬科副總裁譚華傑:2010年變更獎金制度,改為經濟利潤獎金,每年10%的數字都披露了。2010年當時在年報薪酬合併披露。在這之後沒有披露,是因為沒有拿錢,只是積分而已。沒有披露積分,是因為積分最終會對應多少錢有很多因素影響,披露極易導致誤導。什麼時候計算積分,什麼時候就會公佈積分。

  2、高管解釋350億融資計劃

  萬科CEO祝九勝:350億的受權申請是公司發展的需要,以前的額度太小,萬科確實是把凈負債率從來不超過40%,實際上在下降的趨勢,幅度比較大。

  2018年的特殊的環境,從監管,去槓桿等大環境,大部分公司危機的應對,好學生喜歡難題目,大家看到十九大以來,更加支持實體經濟,比如租賃住宅等,萬科各種場景16種,在債務融資的品種,在萬科的歷史上都發生過,不算新的品種。

  萬科執行副總裁孫嘉:這次申請的授權是常規性的授權,在2014年和2015年我們拿到150億的債務授權。這次加起來是350億,跟公司業務發展規模相匹配。

  3、王石7年賺了10億?

  萬科副總裁譚華傑:經濟利潤獎金除了2011年外,王石再也沒有拿到一分錢,只有積分。因此王石過去7年除了現金薪酬外,經濟利潤獎金只有2011年獲得過,金額已包含在當年披露的總收入內。

  報道說過去7年萬科管理層搞了事業合夥人制度,自己給自己發錢、買股票,王石過去7年賺了10個億。第一,萬科的經濟利潤獎金,究竟是不是管理層自己給自己發錢?當然不是。是每年年經濟利潤乘以10%,不管是正負都要乘以10%。經濟利潤是請第三方計算的。萬科的管理層不但沒有決定權,甚至沒有建議權。

  4、王石的離任審計報告是否會披露?

  萬科董祕朱旭:離任董事的審計在安排中,王石的審計會按照規定進行。

  5、萬科獨董薪酬調整方案

  萬科董祕朱旭:我們的調整方案是,鑒於獨立董事酬金每月2.5萬元(含稅)提高到5萬元(含稅),每月領取的董事監事的酬金從之前的人民幣1.5萬元含稅提高到3萬元(含稅)。

  這也意味著,萬科獨董劉姝威的年薪將從原來的稅前30萬提高到60萬元。

投資界 查看官方網站 投資界官網

王石並不是不行了,王石所代表的是職業經理人在中國的沒落,簡單來說,中國缺少信任機制。

曾經王石的成功代表著一種區別於國企和民企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在美國叫做公眾公司,簡單來說就是控股方更加類似於財務投資者,並不真正參與經營,而經營方則是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在美國許多百年企業都是這樣的運作方式,比如可口可樂,肯德基,殼牌石油等等企業,這樣的運作方式,使得投資者更加少的幹預經營者,被譽為現代企業最為優良的企業運作方式。

但是這樣的方式毫無疑問在於企業經營方和企業投資方也就是企業真正的擁有者,擁有企業股份最多的投資者之間一定有相當大的信任不然無法完成這樣的企業經營方式,王石曾經就是企業職業經理人最佳的代表,因為他能夠得到萬科最大的股東華潤的信任以及廣大投資者的信任,並且把企業經營的井井有條,使得這樣的企業能夠長治久安。

可是隨著華潤的沒落以及前海人壽的介入,很顯然王石已經不被信任了,投資者跟經營者之間沒有建立完善的信任關係,這個時候王石也沒有足夠的公司股份來控制公司,所以王石就不行了。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企業都是企業經營者就是企業的擁有者,也就是說除開我說到的有年頭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為了避稅,家族成員放棄經營,企業戰略轉變等等原因,總之這個時候的企業擁有者已經控制不了企業的走向了,所以才放棄。

王石本來應該擁有千億江山,可惜了,他在一個錯誤的時間段做了一個看似在未來的正確的決定,使得往後的許多決定都看起來那麼虛無縹緲。

我相信王石再也不會做房地產了,他也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熱血,他曾經經營過萬科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地產公司,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退休了。


不是王石不行了 而是人們。。。

縱覽王石一生,得出的結論是:不是王石不行了,而是人們並沒有真正瞭解認識王石!

作為地產界開天闢地的開發商,作為改開後,我國房地產第一隻發行的股票,作為連續幾十年一直發展壯大的萬科掌門人,捨我其誰的大亨,王石早已事業有成,功成名就了!

王石是現代企業開拓發展壯大的實踐者,管理者,萬科從無到有,由一生二,發展至今,能傲視羣雄,傲立頂峯,王石的作用是無人可比的,王石的功績是實至名歸的。

面對如此"大唐盛世",王石始終是清醒的,睿智的,情感的。他深知一個現代企業的管理,可一時繫於人治,然,不可一世繫於人冶。必須要有一套科學合理、與時俱進的現代管理制度。來治理企業。

無數事實證明:建江山,壯江山,天下英雄,非曹劉兩人就可所為。故而,始終保持清醒狀態的王石,始終以職業經紀人自居。始終以低姿態出現在公眾視野面前。始終以現代化手段管理企業。

尤其是經過股權變更,股權紛爭,王石顯得更睿智了。他更清楚的認識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不在逆流而上,而是曲徑通幽,放下一切,去國外留學,去登頂珠峯,他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寬闊,越來越高大,越來越自信了。。。

王石的智商高,是眾所周知的。王石的情商高,則是隨著情感的變化,"水落石出"的。當王石真正看清一切,看穿全部時,他對感情世界的追求,顯得如此坦誠,如此奔放。。。

昔日的王石,是為了事業,為了形象,與時竟爭,不行也行!今日的王石,為了完美,為了無憾,石破天驚,重塑自身!

情商高的,都能善待他人。情商更高的,更能善待自己。

莫道浮雲遮望日,君行未早也消魂。


我們受輿論影響、傳媒影響太大,太深,我們不關注,或者傳媒不太關注,就以為不重要了,不行了。所以說,認為王石不行了,就是非常武斷,讓人想當然的印象了。

關注財經新聞也有十多年了,趨炎附勢、落井下石、飛揚跋扈、信誓旦旦、唉聲嘆氣等的財經新聞、商業新聞太多了。總體感覺有以下:

1、自己關注了的信息,就以為是中心。簡單說,我們都太自我了。

王石的正面新聞、報道在雜誌、報紙,電臺廣為傳播時,我們就會以為步入王石的時代,比如他不行賄,比如他的專業主義,比如他跑馬拉松,攀珠峯。一比較,其他商業領袖統統不如也。

而負面信息出來時,比如捐款門,紅燒肉事件,萬寶大戰,王石的角色就很可調笑一番。如今他退位了,就認為他不行了。

關注什麼,焦點就是什麼。事後一想,太過情緒化了,不管是表揚或抨擊。傳媒,多數就是鼓動了情緒,啥都沒留下。

2、我們從來不是什麼中心,王石也不是什麼中心。他是一名優秀的創業家、管理者、運動達人、企業家。在如此波動的商業世界,他成為了一名典範,某種程度說成為模範,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這麼看,王石不是不行了,而是越來越有滋味。跟蹤研究他的各種轉身,是國內商界人物轉型風向標呢。

3、做財經媒體多年後,再近距離接觸企業家,才更直觀地感受到:新聞傳播是非常片段化,過於簡單化,道德倫理化,粗暴諂媚等。也就是說,能暴露出來的新聞是企業實際運營中,是人性千變萬化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幾乎都是以偏概全的。

王石沒那麼偉大,也不會那麼背運而不善終。

4、說王石所代表的專業主義、精英思維等不行了,舊有管理理論不行了、落伍了,有一點道理。因為當下新技術變革對商業的衝擊,在重構方法和理論,他那個時代是翻片了。

同樣,以萬科為領銜的房地產支柱產業受到極大的衝擊,這也是確定了的。萬科步入鬱亮時代,不管今後好壞,王石被重提的可能性,追責可能性大。若干得更好,肯定說鬱亮的本事,說不好,肯定會提這是王石歷史遺留,就這種評論邏輯,都是輪流重複的。

說王石不行的邏輯,說柳傳志不行了,張瑞敏不行了,都可以用得上,畢竟人都會老,企業也有生命週期。

再有這類信息出現時,就分析背後的含義。是為了強調任正非老當益壯,還是強調產業更迭,還是王石之前被過於拔高,輿論平衡拉下點他,各有側重。

不過,你說他跟小女朋友分手了嗎?

財經新聞轉到娛樂新聞,那才更八卦有趣呢。話說有一次本人見到樸同學,旁邊有人說她是熱心的好姑娘,更多人說,她的公共場合的發言有點裝呀,肚子裏還沒啥貨。

呵呵呵呵,你們認為呢?


首先,我們不知道「王石不行?」這句話為何而來,我們也許孤陋寡聞,也許是偏執執念,「寶能大戰」的硝煙還縈繞盤桓,怎麼突然問這個問題呢?不行了,指的是哪些方面?不在鎂光燈下,就是不行了?休整一下,過點自己想過的日子,就是不行了?武斷,還是無聊?

我們知道,王石,宗慶後,曹德旺,李經緯,柳傳志等都是在八十年代以後崛起的企業家,他們都有過在各自領域卓越的成績。算一下,他們也都在60歲以上的年齡了,有的還在一線,比如:曹德旺;有的隱居在二線,比如:柳傳志,有的已經沒落,比如:李經緯;有的馬放南山,刀兵入庫,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王石。

人各有志,也有企業的因素,大環境的因素,曹德旺更多的是企業因素,現在的實體經濟處於一個糾結掙扎時期,因此,曹德旺還需要再堅持堅持。而,王石的萬科,並不會因為王石的離開而走向沒落。

只是,現在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存量時代,李嘉誠的退出和王石的退出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王石也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無奈罷了,還有,王石的堅持,是否也是鬱亮等人的委屈和壓抑呢?

最後,王石是否是不行了,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王樸君吧(好像這個名字記錯了),反正是玩笑話,大家一笑了之。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緣分,點贊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王石們行不行?行不行沒關係。王石們是一個時代輝煌的標誌:制度的寵愛,讓少數人掐到了改革初期的尖尖,也就站在了歷史某個段位的頂端。

而,歷史是在前進的,社會更是在進步超越。很幸運看到這種超越。

另外,老王于田小姐,那是人家生活上的事兒,就別叨叨了。雖然田小姐一度極高調,那也是公眾人物的廣告類:打廣告是公眾人物的日常生活吧。

社會在跨越,普通人的生活同時需要進步是不是?不要停留在老王們那裡:都過去了。普通人更可以想考:在沒有更多制度的支持,沒有家庭大背景的(你們愛叫人脈關係的東西)依靠,怎麼能夠出人頭地,讓自己有能力提高物質(先物質吧)和精神方面的擁有量。


謝邀!如果單單就這句話問:王石為什麼不行了?估計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會用同一個答案回答:王石老了!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第一大品牌飲料(健力寶)第一代掌門人李經緯?

王石,李經緯,曹德旺,宗慶後……等等,都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前兩個屬集體企業,後兩個是民企。無論什麼結局,他們都將名留吏記,說到這裡,大家心裡應該明白,我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健力寶在李經緯之後,進入張海時代,最後健力寶不了了之。這些網上都有,由於方園內受限!這裡我們不再多餘。

萬科的王石時代是輝煌的!鬱亮接班後的萬科仍然依舊嗎?時下房地產業已大不如前。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宣告結束。我們都知道,人的成長週期為二十年,新生人口成長成人至少要二十年;這二十年內,這些新生人口是不需要買房的,而前二十年新生人口,大部分城市人口也不再需要買房,原因是,他們將有機會繼承祖輩或父輩的房子。因為前二十年出生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兩個年輕人的前面是四個老人以上,住房對他們來說並不緊張。餘下沒有機會繼承房子的那部分人才是市場的真正剛需,但,市場上已經建成的房子足夠供應剛需很多年。前十年房子之所以好買,其中有多種因素,六十後,七十後之前買不起房子,是子女讀書影響,當子女完成學業,這兩代人碰上八十後,一起擠進購房大軍,造成剛需暴發。當這幾代人購房結束,中國房產業將告一段落。這些年,一路看過來心有體會,至於那些專家學者所說的什麼貨幣理論,經濟環境,那些都是他們故做深奧,我們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有的不過是替開發商助威吶喊罷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真實情況其實就是以上所聊。房地產業終將要來一次大洗牌,王石見好就收,也是明智之舉。至少,王石不至於步及李經緯的腳印走進歷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