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Designer 2018 大型畢業設計報道暨「NEXT 設計獎」已經正式拉開帷幕,第一站我們來到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在往年的 Young Designer 畢業設計報道中,廣美的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的本科畢業設計作品都受到許多歡迎以及關注,來看看今年的本科畢業設計將有哪些驚喜?

汽車設計處在一個新拐點。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日臻完善,電動汽車正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再次登上歷史舞臺,並在未來數十年內逐步取代傳統燃油汽車。在這種大背景下,110 年的汽車工業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汽車設計評價體系面臨重構,汽車評價的維度將更加側重感性、強調可用、注重體驗、追求場景。本屆畢業設計正是在這種發展變化的環境下,針對這些設計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探索與實踐。

2018 年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的畢業設計與廣東省汽車製造業深度合作,採用國際汽車設計教育通用的畢業設計贊助模式,將汽車企業未來面臨的研究性課題與畢業設計選題相結合,通過或內或外、從外到內、從內到外、內外並舉的設計,多角度、多視點、多元化的與企業共同探索未來交通工具設計的可能性。在 15 件畢業設計作品中,結合用戶未來的生活形態、出行方式,提出一個智能化、情感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出行解決方案。在內飾設計方面,依託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根據用戶在車內空間的個性化需求,為用戶營造不同的場景感。在外飾設計方面,以電動車技術為前提,探索全新的造型美學、比例姿態和細節特徵。

藉此機會,工作室向本屆畢業設計合作的廠商:廣汽、本田技研、廣汽豐田、吉利、東莞廣州美院文化創意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2030 中國都市電動大型共享車

這是一輛面向未來都市人羣設計的大型共享車。

外觀結合了建築通透,穩定的視覺效果。車內座椅,中控的設計採用方形元素以實現空間最大化利用。概念特色是多樣化的乘坐空間,乘客可自由改變座椅佈局,於開放與私密空間任意切換,類似建築空間內自由舒適的體驗。

設計:吳桐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2、自動駕駛技術下的奢華內飾設計

本次畢業設計是對廣汽未來品牌高端走向的思考,在滿足消費者移動出行的基本需求後努力創造更優的用戶體驗,結合當下流行的「情感化」來提升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和對品牌忠誠度。以內飾設計為開端引導出外造型是該設計的亮點。

設計:葉馥士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3、共享車內飾設計

這個概念是未來內飾空間體驗。內飾佈局被設計成一個獨立的駕駛艙和一個開放式的乘客客艙,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乘客更好的面對面交流。通過全息影像及智能面料的技術手段,整個內飾成為互動和個性化的空間,乘客可以完全沉浸其中享受體驗出行的樂趣。

設計:黃家冠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4、移動的時裝

時裝設計與汽車設計之間有著一定的共通之處,本項目試圖利用時裝設計的手法進行汽車的造型設計。目標人羣是時尚界工作的充滿野心的成熟女性,該設計是她們出席高端社交活動的座駕。

整車造型以「風中飄舞的裙擺」為主題,重點表現包裹感和輪廓感,以及隨型而動的皺褶等。通過型面、光影、以及色彩的變化來表現優雅的女性美,也帶有一點狂野和叛逆。

設計:成立榮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5、2030 年本田電動車——單身空巢青年的智能汽車

該設計使的內飾可以按照環形排布,希望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自然的體驗,與友人達到家庭般的輕鬆交流,為用戶提供舒適愉快的駕駛體驗。

設計:張海媚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6、2030 年中國電動車——自由職業者的出行方案

隨著當前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平臺以及各種社交媒體平臺、直播平臺、知識分享付費平臺的發展,人與人的聯繫變得更加密切,完全開放的市場傾向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而互聯網平臺的共享與連接效應恰好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會解放出來很多「自由人」。

因此為自由職業者設計一款車將具備一定的探索價值。在車的後部提出一個「自由空間」的概念,在這個空間裡面用戶可以自由地選擇工作或者是休息,定製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設計:丘慧聰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7、未來城市社區智能出行交通工具——年輕家庭智能共享車

此項目專門針對在未來城市社區多城聯動、一體化經濟圈(例深莞惠)發展形勢下,22—35 歲年輕家庭的智能出行交通工具設計。為瞭解決當下年輕家庭日常工作出行和家庭出行中所遇到的問題而設計的未來城市社區智能共享車。

設計:曾逸敏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8、2030 中國電動車

在未來共享系統和自動化駕駛系統成熟的環境下,設計一個新的模塊化的電動車和半共享系統,使用戶在價格可接受的範圍內既體驗到內部空間的舒適性和個性化,又考慮到共享汽車應有的特點。設計重點探討的內容是如何在用戶需要的個性化和共享模式下汽車應有的特徵中找到平衡。

設計:陸建邦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9、家庭出遊共享車

這是一款關注中國城市空巢老人的交通設計,旨在讓他們有機會和孩子們一起旅行。通過一個有機和靈活的內飾設計,創造舒適的室內空間。而且後座也可以根據父母的想法需求隨意變換,後面的房間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間,以確保父母長途旅行的舒適和寬敞的空間可以幫助他們充分享受旅行的樂趣。

設計:梁佳欣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0、2030 中國電動車

2030 年,中國已完全進入互聯網社會,所有事情都可以在電子設備上解決。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活動成為問題。人們長期嚴重依賴他們的電子設備,他們的社交能力將會逐漸喪失且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機會也會不斷流失。智能社交共享車將成為人們進行現實社交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避免初次見面眼神接觸的尷尬,前排座椅採用頭部環繞包裹的設計,並能進行旋轉。後排座椅可以選擇分開/合併。搭乘者通過自主改變座位佈局來轉換個人/交流模式。

設計:李沅姍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1、2030 中國電動車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家庭將從三口之家的標準結構向兩孩結構轉變。二孩家庭數量也將同步上升,同時二孩的教育,身心問題也將引起父母們的重視。本車的造型設計以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為靈感來源,意在為孩子們的出行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出行工具,並在車內擴寬空間,方便家庭成員在車內交流互動,提供更溫馨的家庭出行方案。

設計:翁廷信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2、海底撈移動無人火鍋店概念車

該設計是一個移動無人火鍋店電動概念車,為了使顧客能擁有更好的火鍋外賣體驗以及更加多樣的火鍋就餐環境。用戶通過手機來下單預定,菜倉處的員工收到訂單後,從車的後部裝配菜品,車從菜倉發出在預定時間到達用戶的指定地點,用戶上車後即可開始享受愉快的火鍋時間。車內還配備備用菜櫃,若需要加菜時用戶可加單從備用菜櫃取菜品。

設計:吳穎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3、無人駕駛小型公交

廣州城中村是城市發展的遺留問題,村中居住人口多,居民出行需求高。其外部交通系統完發達,但村道狹窄,傳統公交無法入村運營,且管理不到位,村內部交通處於無序、複雜、自然生長的狀態,居民短途出行極為不便。

小型公交以體量小、高窄的設計適應於城中村狹窄的道路,雙向行駛的方式方便在複雜的路況行駛,簡單的線條、圓潤簡約的面、產品化的造型賦予小型公交平穩、小巧、輕快的感覺。

設計:張作葵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4、澳大利亞自駕旅行車

該設計是可供長途自駕旅行的概念車,結合了現有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與實用性。通過對一線城市 20 歲到 35 歲之間的年輕羣的市場調研,挖掘該羣體的心理需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外觀造型設計。

設計:張浩澤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15、家庭戶外休閑概念車

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產生較大的壓力,以家庭為單位的戶外出行作為有效的減壓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該設計師無人駕駛的家庭戶外休閑車,開放式與封閉式的結合予家庭戶外活動帶來一種全新體驗。

設計:彭威豪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