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如其食」 (You are what you eat.) 這句話是真的,那麼經常食用終生處在壓力、恐懼之下的動物肉品,人體是否會「感同身受」?相反地,假使我們每天喫的是無化學農藥的天然蔬果,是不是同樣會充滿活力生機?


以經濟利益為目的所飼養的肉牛、豬隻、蛋雞等家畜,不只生活環境受到限制,而且經常被施打抗生素、生長激素,或被餵食基改作物。長久下來,這些肉品早已堆滿毒素,人們喫了又怎麼可能感到健康快樂?

高果糖玉米糖漿、味精和人工甜味劑等是現今民眾很容易就攝取到的成分,也是導致肥胖與憂鬱的因素之一。除了牽涉到體內血清素水平的變化,這些化學物質也可能幹擾腦內神經細胞間訊息的傳遞,進而影響情緒反應。

除了各種加工食品,還要小心氟化物與抗抑鬱的處方藥物。臺灣雖還不像美國有供水系統加氟的廣泛爭議,但氟化物仍然常見於牙膏等日常用品當中,氟中毒可能會導致內分泌腺受阻、甲狀腺失衡、憂鬱症、便祕等問題;知名的抗憂鬱藥物百憂解實際上也是一種含氟產品,並且還有很多危險的副作用,民眾不可不慎。

情緒波動大或是總是覺得憂鬱的人需要的並不是藥物,而是有機綠色蔬菜和一些超級食品,像是藍綠藻、綠藻和一些草藥。明白這些道理之後,便不會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破壞自己的情緒了。

出處:http://www.naturalnews.com/037021_foods_depression_mental_health.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