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收復河西之戰是在公園前366至公園前300年,《周顯王三年至三十九年》,原因收復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

公園前419年,魏文侯任用吳起為大將軍,成功奪取了秦國河西之地,並且設立河西郡,稱為秦國東進的心腹大患,為了收復河西,秦國耗時三十六年,歷經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位君主。

第一次秦獻公的河西之戰,公園前364年,秦獻公率領秦軍主力攻進魏河東腹地,在石門殲滅魏軍六萬,獲得大勝。

第二次秦孝公的河西之戰,公元前352年秦趁魏軍在桂陵之戰大敗齊軍之機,由龐城東渡黃河包圍了魏國舊都安邑,魏與齊趙和戰後,反攻固陽,秦與魏和談,歸還魏國河西之地。

第三次秦惠文王的河西之戰,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認命公孫衍為大良造,率軍攻魏上郡重地雕陰,經過兩年激戰,魏軍大敗,被斬首4.5萬,魏國主將龍賈被俘,魏國被迫於次年歸還河西之地的剩餘部分,自此秦國收復了被魏國奪佔的全部河西之地!


河西之地向來是秦國和魏國的必爭之地,他的位置不是河西走廊,而是涉及河南,山西,陝西等圍繞黃河的周邊區域。

秦國真正的收回河西之地,是在秦惠文王執政時期,也是秦國第一次從諸侯稱王。

從魏國名將吳起奪得河西之地,到秦晉惠文王重新奪得河西之地,前後經歷了100多年的戰爭,更是讓秦國五代先王為之付出生命。河西之戰應該說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河西之地被魏國吳起攻陷。

吳起攻下河西之地的時候,也是魏國最為強大的時候。經過之前的李俚變法和吳起變法,成就了強大的魏武卒,他的實力凌駕於戰國時期的任何國家。所以吳起奪得河西之地是情理之中。

第二階段,秦魏攻守不斷,但河西始終歸強大的魏國所守護。

在之後的很大一段時間之內。秦國經歷幾代先人的努力並沒有有效地多回河西之地,反處於魏國的壓制之下,可以說屢敗屢戰,屢戰屢敗。這個時期充分說明只有血性是不夠的,在戰國逐鹿的環境下,硬實力纔是根本。其中最大的挫折來自於秦孝公的秦獻公,吳起用5萬魏武卒壓制了秦軍30萬大軍。

第三階段,從初勝到拉鋸到反攻,秦國逆襲,魏國盛極而衰,最終歸秦。

都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經歷獻公的大敗傳到孝公,秦人的血性從來沒變,但他們的情商發生了很大改變。嬴渠梁,大刀破斧,引入魏國棄子商鞅的改革,廢井田制。獎勵耕戰。軍功授爵,最終讓秦國的實力上了一個大的臺階。

最明顯的一個徵兆就是,一改之前秦軍一直無法戰勝魏國的歷史,秦軍在商鞅的指導下攻破安邑,雖然龐涓調集大軍之後又重新奪回。但這次變數意味著兩國實力的天平開始傾斜。

魏國從魏文侯到魏惠王。主政領導的差距顯而易見。魏國再強大。其實力也在於中原的征伐之中得到削弱。此消彼長。秦國的實力在不斷的積蓄,秦惠文王執政之後。雖然車裂了商鞅。但並沒有對秦國的軍事實力形成削弱。在 馬陵之戰之後,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成功奪得河西,也就在情理之中。


秦收復河西之戰是在公園前366至公園前300年,《周顯王三年至三十九年》,原因收復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

顯示所有大圖

公園前419年,魏文侯任用吳起為大將軍,成功奪取了秦國河西之地,並且設立河西郡,稱為秦國東進的心腹大患,為了收復河西,秦國耗時三十六年,歷經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位君主。

第一次秦獻公的河西之戰,公園前364年,秦獻公率領秦軍主力攻進魏河東腹地,在石門殲滅魏軍六萬,獲得大勝。第二次秦孝公的河西之戰,公元前352年秦趁魏軍在桂陵之戰大敗齊軍之機,由龐城東渡黃河包圍了魏國舊都安邑,魏與齊趙和戰後,反攻固陽,秦與魏和談,歸還魏國河西之地。第三次秦惠文王的河西之戰,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認命公孫衍為大良造,率軍攻魏上郡重地雕陰,經過兩年激戰,魏軍大敗,被斬首4.5萬,魏國主將龍賈被俘,魏國被迫於次年歸還河西之地的剩餘部分,自此秦國收復了被魏國奪佔的全部河西之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