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爆發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將使用石頭和棍棒交戰。這句話的意思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是場核戰爭,人類文明將被徹底摧毀,並且回到原始社會。

二戰期間,美國投向廣島的原子彈,讓世人見識到了核武帶來的強大威力。不過,人類並不滿足於此,爲了起到更大的震懾作用,人類又研發出氫彈,爆炸威力比原子彈還要強烈。作爲國家戰略威懾的“壓箱底”武器,各國絕不敢輕易使用核武,因爲一旦核戰爆發,帶來的後果將無法估量。

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美蘇兩國都處於緊張的戰備狀態。當時,美蘇雙方都會派遣重型轟炸機,搭載着千萬當量級的核彈在邊境執行戰略巡航。爲了能裝下重量驚人的大塊頭武器,美國將B36“和平締造者”戰略轟炸機派上了用場,這是歷史上量產的最大型活塞引擎飛機,翼展達到了70米,能夠攜帶33噸彈藥執行遠程轟炸任務。諷刺的是,“和平締造者”並沒有像它的名字那樣爲世界帶來和平,反而險些釀成大禍,美國本土也差點毀在B36之下。

1957年5月,美軍一架攜帶着氫彈的B36戰機完成了戰略巡航任務,像往常那樣飛回空軍基地。機組人員在執行完緊張的任務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只要能平安返航,他們就能迎來短暫的休假,好好放鬆一下了。

不久後,飛機離基地越來越近,機場跑道已經依稀可見,飛行高度也在不斷下降。就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強烈的亂流吹得飛機上下顛簸。在當時,飛機的自動化程度遠沒有現在這樣先進,很多機械裝置需要人爲操控才能發揮作用。飛機投彈手擔心機艙內的氫彈會受到影響,便去檢查其是否固定牢靠。就在投彈手起身時,劇烈的顛簸讓他失去平衡,在即將摔倒的瞬間,他本能地抓住了身邊的槓桿。沒想到,這個槓桿是飛機的應急投放裝置,隨着艙門緩緩打開,一枚1000萬噸當量的MK-36氫彈脫離了飛機,向地面砸去。一瞬間,投彈手和飛行員都嚇傻了,投彈的地方離空軍基地近在咫尺,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在一陣令人窒息的平靜過後,一切相安無事,機組人員才終於舒了一口氣。幸好,氫彈內部還有多層保險裝置,不是輕易就能爆炸的。

事發後,基地趕忙派遣救援隊和應急人員趕往現場,從高空墜落的核彈無異於一塊巨大的鐵疙瘩,把地面砸出一個大坑,所幸沒有砸中住宅和民衆,只是砸死了一頭倒黴的牛,這頭牛也成了事故中唯一的受害者。

在確定沒有造成核燃料泄露後,這枚氫彈被運回基地,美國人也被這個烏龍事件嚇得虛驚一場。由於氫彈的保存條件極爲苛刻,核聚變材料非常不穩定,維護成本高昂,因此在冷戰結束後,各國陸續銷燬了自己的氫彈,將更易維護的原子彈和中子彈保留了下來。如今,隨着戰爭觀念的轉變,各國已經不再片面追求核武的威力,而是朝着小型、精確化的方向發展。

文編:奔跑的羊糞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