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無商不奸」、「為富不仁」,說的是大多數富人是少有濟世愛民之心的,也說明古人對商人的一種貶損。其實,古人這樣評價從商者,並不含有現代意義上的」仇富「心理的,因為,在很長一希歷史時期,商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如我們所熟悉的職業排名——士農工商,商人就身處末位。整個封建時代,我國都是以農為本的,所以,農民的地位只比高高在上的控制國家機器的軍士們(也有人認為是士大夫)低一個檔次,這種重農抑商思想一直影響到現代,至今還有些人家寫春聯時還會用到」耕讀傳家,讀書繼世「。

以農為本

而不可否認的是,商人在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富民強國的觀念也慢慢為世人所接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念,可能正是基於這點的。但是,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確實沒有很好地執行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後半句——」帶動大部分地區,然後達到共同富裕「,所以,才會有了現代意義上的」仇富「。

陳嘉庚先生

其實,有許多先富起來的人,為了回報社會也是投入了巨大愛心的。比如,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陳嘉庚先生;另如,遍佈全國各地的」逸夫樓「的捐獻者,香港電影大王、邵氏影業的創始人邵逸夫先生;再者,如創辦汕頭大學的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嘉誠……這些都是」喫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窮鄉親「的典範。

逸夫樓

李嘉誠們的付出,也得到了廣大民眾和社會的認可與褒獎,可以說是人們心目中的」慈善明星「。但是,今天小編給你介紹的這位」先富者「卻更特別:一生與巨賈高官打交道,身價上千億無償捐獻給國家,沒有自己的汽車,也不置房產,直到去世時,都住在香港中銀提供的員工宿舍,他的兒子到退休前也不過是以租車送貨、開巴士維生的普通香港人——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名叫莊世平,遺憾的,現代卻很少能有人記起他。

莊世平先生

1911年,莊世平先生出生於普寧縣果隴村的書香門第大家庭,少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2歲就離別家鄉到汕頭營石中學讀書。爾後求學於廈門、上海和北平。大學畢業後旅居泰國,歷任新民學校副校長、中華中學訓育部主任、《中原日報》記者/編輯、泰國各界華僑抗日聯合會負責人等職。在泰國擔任各界華僑抗日聯合會工作期間,發動社會捐款支持國內抗戰,並動員學生、青年回國參加抗戰。

南洋商業銀行

1947年進軍香港,籌辦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任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在他領導並主持南洋商業銀行的三十六年間,銀行由小到大,由 1949年創辦時僅18個人和借貸1萬美元起家,發展成為擁有50家分行、員工2000多人、總資產達733億港元的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商業銀行。

澳門南通銀行年曆卡

汕頭大學的創辦還有個鮮為人知的有個小插曲,很多人覺得汕頭大學是李嘉誠一手創辦的,其實並不是,當時創辦的時候苦於沒有資金,莊老卻想到了成立香港基金會,解決了資金的問題,這纔有瞭如今的汕頭大學。

汕頭大學

莊世平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直至他臨終,沒有一個子女在政界和商界,連當一個小老闆、做點小生意的都沒有。依莊世平的背景和為國家的付出,他要為子女謀一官半職,要從自己創辦的銀行劃出一些資金給子女做生意一點都不難,他沒有這樣做,還把他創辦的幾家銀行的股權都捐給了國家。

莊世平先生(右)

莊世平靠著自己無私奉獻精神與人格魅力,受到了全世界金融業界的尊重。有一年莊世平出席國際金融研討會,有人介紹說:今天與會的金融大亨中有一位香港老頭兒,他是國際金融界的一位傳奇人物。他身無分文,住的還是宿舍。會議結束後,助手扶著莊世平老人走出會場,在走道兩側,與會者一字排開,讓莊世平先離開,向老人家表達欽敬之意。

莊世平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座談會

莊太太晚年老年癡呆,只有莊世平喂她飯才喫。那時莊世平已90多歲,但不管有多少應酬,他都要趕回家喂太太喫飯。太太沒有醫療保健,香港住院費昂貴,就送到深圳住院,太太最後在深圳過世。

莊世平先生的葬禮

2007年6月2日,莊世平先生因心力衰竭在香港去世,享年97歲。莊世平去世後,在香港殯儀館進行公祭及出殯儀式,曾蔭權致祭,扶靈者共10人,包括董建華、李嘉誠等知名人士。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的輓聯「萬人追仰惠澤深、一老功勳邦國重」,也許是對莊老一生的最好總結。

莊世平先生

令人遺憾的是,莊世平先生離世僅僅十年,但是,普通民眾卻很少能有人記起他的名字了。請讓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在一個老人去世十週年之際,默默地遙致哀思——並請記住,那位老人名叫莊世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