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多愁善感

(文、网路 编辑、杰出)

一、多愁善感的词义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多愁:经常操劳。 善:容易。 感:情感。 

1、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伤感。

2、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3、一般指一些精神上受到刺激的人对别人好意的一种不友好。

二、多愁善感的人格类型

多愁善感的典型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了。她敏感、多情,又十分脆弱,这是一种典型的抑郁型人格。

在九型人格中,多愁善感是第四号感觉型的代表人群。他们非常重视个人感受,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往往让人有种脚不著地、活在半空中的感觉。他们对过去的生活会缅怀,对未来的日子会憧憬,但恰恰忽略了把握现在。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在贾宝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林黛玉是一个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整日郁郁寡欢、极易伤心落泪的人物。从心理学角度讲,林黛玉的性格、为人表现属于变态心理学所讲的情感型人格异常。这种病态人格表现为某种情绪在患者一生中占主导或优势。它又分为3种亚型:一是抑郁型人格,又称情感低落型人格。表现特点为情绪持续低落、压抑、多愁善感。林黛玉就是抑郁型人格的典型代表。二是躁狂型人格,或称情感高涨型人格。它与抑郁型人格相反,特点是情绪愉快、精神振奋,人异常热情、好交往、不知疲倦,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印象,好管闲事,但做事有始无终。三是情感循环型人格,又称环性人格或躁郁型人格。在这种人格者身上,抑郁型人格与躁狂型人格的特点反复交替出现,情感循环变化,时高时低。其症状常随年龄的增长加重,多见于女性。 三、多愁善感都是有原因的。

林黛玉孤高自许,精神上表现出一种傲岸不驯的气概。但她又表现得如此的多愁善感。「见花掉泪,见月伤心。「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1、身体柔弱,常年吃药,常有「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对人生之短暂,人世之无常,早有思考。

2、早年丧母,寄人篱下,看人家颜色行事。因此,步步当心,处处留意。经常生出许多烦愁。

3、「金玉之说」,对「木石前盟」,对她的爱情,产生了很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林黛玉在宝玉面前为什么经常要耍点小脾气,也理解了她的人生悲剧感。

4、封建礼教的压力,使得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林妹妹在大观园诗会中,有多么出色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才女。她一直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个性比较追求自由和解放,然而,生活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她又不得不压抑自己,常常对月伤心,见花流泪。

以上原因,使得林妹妹多愁善感,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悲哀。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一点,才能读懂她的《葬花词》。

导致抑郁型人格的社会心理原因多与童年的压抑和挫折有关。躁狂型人格形成则多与童年的放任、溺爱及对家长暴力的模仿与反抗心理有关。情感循环型人格的形成,除形成上述抑郁和躁狂两种人格的原因以外,可能与生理周期(月经、体力、疾病等)造成的情绪周期性变化有关。

建议多愁善感的人应多关注眼前的生活,这样会感到更幸福。

四、和这类人沟通,要照顾到他们的感受,也要让他们明白你的想法。当他们向你诉苦时,别急著给意见,他们只是用这种方式摆脱负面情绪,不要批评或要求他们,别教他们怎么去处理情绪,这样他们会更加隐藏自己。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多称赞他们,多去站在他们的角度,照顾他们的感受,他们会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被重视和欣赏是他们所一直追求的。家人、教师、上级、同事、朋友对于情感型人格障碍者的偏常行为应该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同情,给予必要的照顾和帮助。例如限制躁狂型人格者参加某些竞争性和刺激性强烈的活动,对抑郁型人格者避免他们继续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必要时应督促他们到心理门诊部或精神专科医院去进行系统检查治疗。

五、多愁善感的人尤其是女人在现代应该如何呢?

多愁善感的典型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林黛玉毕竟是封建等级社会的产物。而今是繁荣昌盛的经济社会,是物欲横流的开放时代,多愁善感的人尤其是女人应该如何呢?

多愁善感的女人,不是那种因为看到缤纷落花就想到自己身世而伤心掉泪,更不是那种为了哗众取宠而故作深情和忧伤的女人,而是那种有著淡淡的愁绪,有著人文的关怀,有著缜密的思索的现代的时尚的女性。

多愁善感的女人,首先应该有慈爱之心。多愁善感的女人看见缤纷的落叶会惆怅,但看到失学的儿童更有义善之举;多愁善感的女人看到世俗的肥皂剧会唏嘘不已,但看到流浪街头的老妪更动恻隐之心;多愁善感的女人更重要的是明白先人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要义。她们尊重和热爱自己家的老人,就也会尊重和热爱别的老人,呵护和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就也会呵护爱护别的孩子。于是,家庭中多了这样多愁善感的女人,就多了一份安宁,因为她们会把爱自己的父母和爱自己的公婆一样对待,她们能够平衡家族之间的各种关系;生活中多了这样的多愁善感的女人,也就多了一份温馨,因为她们会用一颗能包容一切的心去爱她周围的人。多愁善感的女人因为慈爱,所以温柔。

其次,多愁善感的女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多愁善感的女人不会忘记父母的恩情,于是总会以反哺之心来孝敬父母,以报恩之情来报答恩人;多愁善感的女人不会忘记朋友的友情,于是不管岁月沉淀了多少往事,她都会铭刻朋友于心中,都会懂得「报李」的幸福;多愁善感的女人不会忘记自己心爱深情的人,因为过去彼此相遇对方才有今天的深情,过去彼此的激情澎湃才有今天的收获; 多愁善感的女人不会忘记深爱自己的家人,现实生活才多了一份灿烂,因为彼此的相依,情感绿洲才不至于荒芜;是的,多愁善感的女人在喝水的时候,决不会忘记曾经给她挖井之人。多愁善感的女人因为感恩,所以美丽。

多愁善感的女人更应该有善思的大脑。多愁善感的女人喜欢居安思危,她如果躺在幸福的安乐窝里,会不时把头探出窝外,警觉风雨的袭击;多愁善感的女人心思细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到别人的长处会赞叹,更会想到自己的不足,于是在看似不经意中在努力提升自己;看到破碎的家庭会伤心,更会珍惜自己的所有,于是在看似不经意中在尽力保鲜爱情;多愁善感的女人还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女人,她明白: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多愁善感的女人因为思考,所以进步。

多愁善感的女人不可能完全具有「古仁人」那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阔的襟怀,多愁善感的女人具有小女人的情怀,她为自己而悲,也为自己而喜,她喜欢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她读著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会落泪,她读著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会慨叹;她看著云卷云舒会伤感,她看著花开花落会惆怅;她有幽幽的情怀,她有浅浅的思念,但是,落泪慨叹也好,伤感惆怅也罢,她照样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她始终会明白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这样的多愁善感的女人有一种凄美,有一种优雅,有一种高贵,有一种脱俗。

多愁善感的女人独具一种韵味,她们情感丰富却不会滥用,她们心思细腻而不会烦琐。

附一:林黛玉的人物塑造

一般认为,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广泛地集中、概括多种素材的基础上塑造而成;二是以一个原型为基础,适当地吸取其他素材,加以融合而成。《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形象可以说是曹雪芹巧妙运用两种手法,并进行潜心整合出的完美典型。

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的构成,绝不可能是只对过往形象的揉合,必定有其生活的原型,但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是谁,目前尚无研究可令人确信,但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她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恋人,作者始终不能忘怀她往日之痴情,故创造了林黛玉这个「情情」,以充分表现她美好纯真的一面。

曹雪芹并不以情诗艳赋来邀宠于读者,而是用诗歌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性格、气质得到丰富的补充和展现。

如果说林黛玉以其自身独特的生存方式的选择,完成了她对自主人格的追求,那么,通过对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塑造,曹雪芹也完成了他本人对自主人格理想的追求,完成了他对人的生存方式的选择。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