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倚重的三大交易法則中,確定性法則側重提高勝率,穩健性法則側重避免暴虧,而成長性法則側重實現小虧大贏,即通過限制損失和讓利潤充分發展的辦法來賺取暴利,使得「一役大贏」所帶來的豐厚利潤遠超多筆「試錯交易」所造成的虧損之和——這種努力被稱之為提高「平均單筆交易盈虧比」。現在有一種說法謬種流傳,大意是輕視勝率,說什麼贏家的勝率甚至有可能低於五成——注意是「有可能」——而恰恰是單筆利潤遠高於多筆損失之和的交易結果奠定了其贏家地位。也就是說,贏家在判斷行情方面的勝率並不「顯著高於」一般新手,他們之所以能贏是因為具備了很高的「平均單筆交易盈虧比」。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一個極其時尚的新名詞——「資金管理」。自從這個詞開始在交易界泛濫以來,其重要性被一再強調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至於它在金融交易學中取得了遠超交易技術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似乎通過魔術般的「資金管理」,贏家地位就唾手可得,勝率問題就可以從此變得無關緊要。我認為,無論什麼東西都不能取消勝率的重要性和交易技術的基礎性地位。因為勝率不僅關乎金錢,更關係到交易者的信心問題。很難想像,一個判斷行情的正確率和實戰交易勝率低於六成的交易者怎麼能夠長期在交易這條道路上信心十足地走下去,更遑論取得輝煌的業績?而交易技術和資金管理更是顯而易見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關係。如今對資金管理的過分器重、和對交易技術與勝率的極端輕視,實際上是對過去不了解、沒聽說過資金管理這項技術的一種惡補,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種不良風氣會對初學者造成嚴重誤導,讓他們產生努力掌握交易技術提高勝率是一文不值的甚至是犯了方向性錯誤的誤解,從而偏離真正的成功之道愈來愈遠。

大致說來,參與一筆交易的因素總共有三種:市場(包括其它交易者)、資金和交易者本人。但凡是和判斷市場方向、研讀行情細節有關的方法和技巧,統稱為交易技術。交易技術主要用於解決在短中長期三個時間層面判斷行情有無趨勢,以及趨勢何時開始與何時結束的問題。K線技術、均線技術和成交量技術是交易技術的三大核心,有關交易的技術和理論本書前面大半部分已經做了詳盡的介紹,有許多理論還是出自我本人的獨到觀察與總結。為了化繁為簡和突出重點,在介紹這些技術理論的同時我對於影響廣泛的形態學(如雙重、三重頂底和頭肩型頂底等)和技術指標部分要麼乾脆沒有提及,要麼一筆帶過。但凡是和資金的運用有關的方法和技巧,統稱為資金管理(或「交易策略」)。但凡是和交易者本人通過心理與情緒控制來貫徹執行前兩者有關的方法和技巧,統稱為「自我管理」(或「自律」)。三者之中,交易技術位居最基礎、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沒有交易技術,資金管理和自我管理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實現的難度來說,掌握交易技術之難眾所周知,無需多說;而自我管理之難已有「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句話作為註腳,也無需多說;唯獨資金管理是相對容易了解和執行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資金管理當中的一小部分——即屬於純技術的那一小部分,是最容易了解和執行的;而需要自我管理的支持與配合的部分,或與自我管理相交叉、難以絕然分開的那部分,執行起來仍然是相當困難的。那些試圖繞過交易技術和勝率問題而整日把資金管理四個字掛在嘴上夸夸其談的淺薄的交易者們,實際上是在畏懼困難和避重就輕,藉以掩飾自己交易技術的低劣與交易能力的低下。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他們實際上並不真正理解什麼是資金管理。

事實上,資金管理並非新事物。它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早期活躍在美國交易市場上的一代巨擘——有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交易家」之稱的傑西·利物莫。利物莫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其輝煌的交易業績——儘管他於1940年63歲時因破產和抑鬱症而舉槍自盡,為世人留下無盡遺憾——而是在於他對整個金融交易學的開創性研究和舉世無雙的重大貢獻。舉例來說,利物莫之於金融交易學,就如愛因斯坦之於現代物理學。你很少能夠見到人類歷史上有哪一個人,能夠象他那樣,留下那樣多膾炙人口的言論——這些上百條的言論,幾乎每一句都值得人們當作格言警句背誦下來,不僅詳盡地指導人們交易,同時也在生活的其它層面給人們以教益和啟迪。可以毫不客氣地講,除了K線技術和均線技術以及一些亂七八糟的技術指標——傑西所處的年代計算機還沒有被發明,他靠驚人的記憶力直接閱讀行情數字從事交易——我們今天所研究的所有東西,包括一切交易法則和交易策略,一切有關自我管理方面的關鍵問題,甚至包括成交量技術,都能在他那裡找到現成的結論。也就是說,無論我們今天如何努力,都始終無法走出他的陰影或光環。也正因為如此,儘管近百年來人類交易市場上誕生了眾多如璀璨群星般的交易大師,但無論是巴菲特還是彼得·林奇,也無論是索羅斯還是羅傑斯,都無緣「最偉大的交易家」這一稱號,而唯獨利物莫獨享桂冠。自從利物莫提出資金管理的概念和具體做法之後,經過近百年的光陰荏苒,任人們再怎樣花樣翻新,也無法發明出哪怕帶有一點點新意的東西。

我的三大交易法則,本質上全部屬於資金管理的範疇。確定性法則實際是解決資金運用的時機問題,注重尋找和等待「最佳交易時機」。穩健性法則實際是解決資金運用的力度問題,即設法把資金投放在最強品種的最強趨勢波段上,且在資金分配上施以重手、布以重兵,但為了安全起見不得超過一定極限,判斷的標準是「不得承擔過量風險」。成長性法則實際是解決資金的自我保護與發展壯大的問題,其指導思想是「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想方設法地提高「平均單筆交易盈虧比」。根據這一思想,成長性法則又可以派生為三個法則:止損法則、止盈法則和持盈法則。所謂止損法則,簡單說就是「止損要及時」。止損可以在制定交易計劃的時候通過把最大損失限制在單筆投資額的一定比例如5-10%來設定,也可以通過把最大損失限制在總資金的一定比例如1-5%來設定,還可以通過把某個具體價位作為止損位來設定。當然,設定價格範圍太窄的、經常容易被正常市場波動所觸發的止損也是不足取的,因為頻繁止損所造成的損失遲早將累計為一筆令交易者無法承受的大損失。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留著虧損頭寸(有些交易者就是如此,他們的做法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截斷盈利,讓虧損奔跑」),等待市場提供可以挽回全部或部分損失的機會呢?甚至如果還有資金的話,繼續加碼攤平——就象「價值投資者」經常乾的那樣?對於這個問題,只要經過簡單的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除非價格的不利變動已經停止,否則我們無法預測它將在什麼時間、什麼價位停止。所謂「上升無頂、下跌無底」就是此意。因此,沒有人可以忍受不斷擴大的損失,此為其一;其二,加碼攤平的做法如果可以成功,必須具備一個潛在的前提,即交易者的資金是無限的;但既然任何人的資金都不是無限的,那麼在虧損的情況下繼續加碼攤平必敗無疑就應該成為一個常識。我不否認在少數情況下有些人通過堅持抗戰甚至加碼攤平的作法最終熬過不利時期甚至獲利出局,但依據我和無數交易者共同的經驗,這永遠都屬於不足為訓的小概率事件,而且這種僥倖脫困的案例會給交易者樹立壞榜樣、留下壞經驗,從而導致他們在下一次同樣的情形下採用同樣的做法卻遭受極為嚴重的損失。而止損正是摒棄幻想後的做法,它試圖把損失限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為一場災難。

但是「止損」這個詞現在的處境就如「資金管理」一樣,被強調得過於泛濫,以至於不少新手誤以為它就是成為贏家的秘密武器和不二法門。事實上,恪守止損法則固然重要,但是根本不足以使你成為贏家,尤其是當你還沒精通交易技術的時候更是這樣——當然,除了我,這是任何一本宣揚「止損萬能論」的書的作者打死也不肯向讀者透露的秘密。道理很簡單:一般中小交易者的交易賬戶都是屬於中小賬戶,由於資金不足,即便他們只建倉很少的股票或合約,所佔用的資金量要低於總資金的50%已經很難。哪怕將單筆損失控制在單筆投資額的10%以內(以中國大陸A股市場為例,單是交易稅費損失就高達0.8%;因為T+1交易機制,追漲殺跌造成的滑移損失至少各一個百分點,這樣實際止損範圍將變得最多只剩7%),這個比例相對於總資金已經高達5%。假設連續失誤20次,連續損失20個5%是個什麼結果?回答是總資金將損失三分之二!問題的尷尬之處在於:對於那些還沒精通交易技術的個人交易者而言,連續失誤20次、連續損失20個5%是「天下至易之事」!不必扯太多理論,只要你有那麼一丁點實戰經驗,和有那麼一丁點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你就會明白我所說的全是事實。如果你試圖減小止損範圍,由於沉重的交易稅費和資金不足的限制,那也是基本上不可行的。如果你非得這麼做,比如將上述最大10%的單筆損失修改為5%,那麼結果將變為:累計失誤40次、累計損失40個2.5%,總資金損失三分之二,和上次並沒有什麼不同!就是說,止損法則只對那些掌握了交易技術、能夠準確判斷買賣點的交易者起保護作用,而根本挽救不了外行和新手失敗的命運!要想走出「止損怪圈」只能通過精研交易技術和提高勝率,舍此之外別無它途。

所謂止盈法則,就是通過提前設置「移動止盈點」(即根據利潤拓展情況不斷調整的緊緊跟隨最新價格變動但又保持適當距離的止盈價位),及時限制利潤的回吐幅度,避免將利潤的大部分或全部還給市場——尤其重要的是,絕對不能讓一筆原本是盈利的交易變成以虧損收場。因為這樣的交易結果不僅僅意味著金錢的損失,還意味著對於交易者自信心的重大打擊和對其交易心理嚴重的負面影響,其結果之糟糕甚至超過了一開始就虧損的交易。所謂持盈法則,就是沒有正當的技術性理由不得平倉那些處於盈利狀態的頭寸,要讓其充分發展,直到交易技術發出趨勢結束或逆轉的信號。有時候,日線級別的趨勢結束了,但是周線圖和月線圖所指示的中長期趨勢並沒有結束,我們雖然暫時退出或大部分倉位退出了交易、兌現了利潤,但是由於中長期趨勢方向沒變,這樣當日線圖上再度出現與中長期趨勢方向一致的趨勢信號時,我們還可以再度進場——即實現以中長期趨勢方向為指導的「長線短做」。這種「長線短做」可以體現為「(日線級別的)趨勢開始——進場——獲利——(日線級別的)趨勢結束——離場——(日線級別的)趨勢重新開始——再度進場」,也可以體現為「(日線級別的)趨勢開始——重倉——獲利——(日線級別的)趨勢結束——輕倉——(日線級別的)趨勢重新開始——再度重倉」。所謂的輕倉就是指雖然日線級別的波動方向開始變得對頭寸不利,但仍然持有少量部位的做法。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中長期的趨勢方向沒變,我們不想失去那些仍然是可能的利潤;二是不想失去和市場的聯繫。因為人類有一個弱點:就是當人們平掉全部倉位的時候,他們將失去對原有交易品種的關心,從而有可能完全錯失該品種後續的行情。

聰明的讀者已經看出,恪守持盈法則本質上就是倡導中長線交易,但這是依靠交易技術的支持、通過對中長期趨勢方向作出正確研判之後的中長線交易,有別於價值投資者以基本面為依據的「買進——持有」策略。關於這種差別,利物莫的一段話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千萬不要把這種讓頭寸奔跑的方法與「買進並永遠留在手裡」的策略相混淆,我就從來沒有混淆過。我從來不盲目地買進一隻股票,也從來不盲目地留著一隻股票。我們怎麼能知道一隻股票在將來會走多遠呢?事情總是要改變的,生活總要改變,人與人的關係總要改變,健康總要改變,季節總要改變,你的孩子總要改變,你的情人總要改變,為什麼使你最初買一隻股票的條件就不能改變呢?盲目地買進並留著某隻股票,往往是因為這隻股票是一家大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強勢行業的股票,要不然就是因為經濟整體上在健康發展,對我來說,因為這些原因而買某隻股票,無異於在股市上自殺。」由成長性法則派生出來的三項法則,全都依賴於交易技術和自我管理的雙重支持。拿我來說,我在止損(或止盈)的時候幾乎從來不使用試圖把損失限定在單筆投資額或總資金額的一定百分比,或把某個具體價位作為止損位的「機械止損法」。我採用的是「技術止損法」,就是說我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行情的圖表,當我發現行情的變動方向開始對我的頭寸不利的時候,我就平掉它,而無論此前它是盈利的還是虧損的。

獲取利潤需要耐心,獲取驚人的利潤需要驚人的耐心。耐心不僅僅是一項美德,更是一種能力。每當我在月線圖和周線圖上瀏覽歷史上那些波瀾壯闊的宏偉趨勢的時候,總是慨嘆金融交易市場偉大的價格變遷,絲毫不亞於大自然史詩般滄海桑田的巨變。有些大級別的上升趨勢的升幅可以達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之巨,運行時間可以長達數年乃至十年以上;而有些大級別的下降趨勢的跌幅可以深達90%以上或更多,運行的時間也可以數年計算。組成這些大級別趨勢運動的無數根K線中的一根,就代表一周甚至一月的時間!正是這一根根的K線,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偉大交易家的夢想和夙願。只要經過技術研判發現中長期的趨勢方向顯示交易品種正在經歷一輪大級別的價格運動,那麼接下來就會很容易地得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論:能夠識別大趨勢且具備耐心者將獲暴利,能夠識別大趨勢但不具備耐心者將獲小利,無能力識別大趨勢者將不獲利!我認為根據耐心的多寡可把交易者分為三種人:一種人具備與生俱來的耐心;第二種人需要在技術性證據支持下先產生信心,然後再在信心的支持下產生耐心;第三種人即便是在有信心的情況下也不一定有耐心。我屬於第二種人,自從我學會閱讀月線圖和周線圖,並且學會把它們和日線圖放在一起綜合研判,我的耐心缺乏的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麼,經過中長線交易得到暴利之後怎麼辦?利物莫是這樣回答的:「我建議,你每次賺了錢,就拿出50%的利潤,特別是在你的最初資本翻了一番的時候。把這筆錢拿出來,存進銀行,作為儲備金留在手裡,或者把它鎖在保險箱里。我唯一最大的遺憾是,在我整個交易生涯中,我沒有對這條規則給予足夠的關注」。利物莫的話也完全符合我個人的經驗。

題記:

在交易獲利了結之後,放一天假做為獎勵。我發現我自己很難持續兩星期都維持良好的交易成績。任何人從事交易時,都會經歷一段持續獲利的大好光景。例如我就能連續12天都賺錢。可是最後一定會感到疲累。因此每當我持續獲利一段時間時,我就會減量經營。遭逢虧損的原因通常都是獲利了結之後卻不收手。

——馬丁·舒華茲

不要被獲利的喜悅沖昏頭。天下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持續獲利。一旦賺到錢,你就會希望繼續賺更多的錢。這樣一來,你就不可能懷疑自己既定交易原則的正確性,而這就是導致自我毀滅的原因。

——馬可·威斯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