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屬於這種語言形式,明白淺顯,通俗易懂,易於流傳的特點。主要是在中下層勞動人民之間廣爲流傳,是世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蘊含了老百姓數千年的生活智慧,在很多時候都能告訴人們最樸素的人生哲理,即使其中有很多都有着不科學的成分,但是它所代表的一種生活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不太符合正常的情況,但是卻着實有道理可循。藝是指技藝、技能,一般指一個人擁有某種特定的技能。但是這種人往往都會很窮,另一方面,那些毫無長處的人,卻更容易成爲人中龍鳳,容易成爲領導層。

乍一看這句話着實不科學,按照其中邏輯,就是說沒本事的人比有本事的還能更厲害麼?一身本領的人還能混的不如身無長物的人嗎?

所謂“百藝百窮”意指術業要有專攻,這是人們掌握一項技能的普遍原理,學一門精一門纔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而並非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的那種。《西遊記》中的唐僧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在整個神仙打架的羣體中何以能走到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他絕不是武功最厲害的一個。

《水滸傳》中也同樣如此,宋江作爲一百單八將的頭號首領,他並不是武力值最大的,也不是最會算計的,反而是軍師吳用以及朱武聰明睿智、料事如神;另一方面,宋江也不是武藝最高強的,比起打虎的武松、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宋江那點花拳繡腿根本不算什麼,但是確實是宋江的統領使得水泊梁山發展到了鼎盛,人心統一。

上面舉得兩個例子裏,唐僧和宋江都不是全能型人才,甚至也沒有明顯的特長,但是卻成爲人生贏家,成爲集體的統帥。他們都是“無藝成龍”之人,他們的凝聚力和團結力都高於常人,只有他們才能把有着各種技能和才華的人聚集在一起,各取所長,共同進步。

有句話叫做“禮賢下士”,我想這些能成爲集團領導的人都具備這個特徵,他們往往懂得如何去尊重那些有才之士,將他們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找準他們在集體中的定位,防止他們出現相互排擠的現象。

相反,那些有才之士很多時候恃才傲物,“文人相輕”的現象從古至今向來都不缺,所以他們的相加並不能帶來團隊效益的最大化。反而需要領導者的制約和平衡,才能使得他們共同奮鬥。

生活的智慧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種辯證法的存在不僅在集體裏面,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那些做領導工作的人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即使他們沒有明顯的優點,但是他們對於團隊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