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現場用石灰掩蓋

0羣眾對此事議論紛紛

0羣眾指出男女住所

  28日下午5點許,在柳江縣基隆開發區興隆市場附近,發生了一起慘案。男子羅某砍死前妻王女士後,選擇了跳樓自殺。事情發生後,迅速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對於雙方的身份和發生矛盾的原因是眾說紛紜。同時,也有不少人在關注著目睹了整個悲劇發生的那個小男孩。如果這兩名死者是他的父母,那麼一時間突然失去雙親的他,又會何去何從呢?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男子殺人後跳樓自殺

  28日下午,有微友在朋友圈爆料:基隆小菜市28路公交車終點站這裡,我突然聽到對面居民樓有點聲音,轉頭一看,一個男的拿著刀扯著女人的頭髮,出門口就是一陣亂刀砍,還有個小孩子哭著叫「救救我媽」,後來男的跑到對面樓跳樓死了。沒多久天下起了大雨,整個事件經過非常的血腥和恐怖。

  微友@小素姐:基隆5點多的時候異常堵車,因為發生砍人事件!老婆被老公捉姦在牀,老公把老婆砍死後自己也跳樓自殺!此時,對於兩人關係,有的微友說是夫妻,有的說是同居的男女,還有的說是離異夫妻。而事發原因,大家也是眾說紛紜。

  周圍羣眾議論紛紛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興隆市場小康苑1棟1單元樓下的事發現場,這裡已被清理過,地面上有一層石灰掩蓋。少了血腥,卻仍是那麼顯眼,不少羣眾路過時,還特意繞開這個區域。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十幾個小時,事發地點附近仍舊圍滿了議論紛紛的羣眾,三五個聚在一起,不時對著男女居住的樓房指指點點,述說著各自聽來的不同版本。

  幾經詢問,記者終於找到了一名目擊者鍾女士。鍾女士說,她當時正在事發現場對面樓的二樓上班,突然聽到樓下傳來一陣哭喊聲,便和工友們一起走到窗邊看,這一看便嚇了一跳。她看見一男子正在對面樓下拿著刀瘋狂地砍一名女子。男子砍完後,便自己跑到對面樓頂一躍而下,整個過程也就十來分鐘。

  兩人究竟是什麼關係?周邊的羣眾都不知道,甚至連受訪的幾位樓上鄰居,也因來往不多,均表示不太清楚,只知道二人是住在一起的,而女子是在對面的一家網吧上班。

  該網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被砍死的女子姓王,已經在網吧上了好幾年班了,案發當天還曾來網吧上班。王女士的同事韋小姐說,王女士性格開朗,和很多同事關係都不錯,但平時很少聽她聊家裡的事情,只知道孩子的確是她和砍人男子所生,但也不清楚王女士和這名男子的關係。

  善後處理工作正在進行

  男子和女子到底是何關係,孩子又是否有了著落?記者來到了負責該轄區的柳江縣城東派出所。民警證實女子確姓王,而男子則姓羅,兩人是各自離異後,重新組建的家庭,兩人育有一子,剛滿10歲。據兩人的兒子和親屬反映,雙方今年5月已協議離婚,但是離婚後還居住在一起。

  民警表示,據孩子和鄰居反映,近日兩人曾多次發生爭吵。案發當天下午,兩人先在小康苑1棟1單元304家中發生了爭執,後來羅某直接把王女士從家中拖拽到樓下,拿菜刀將對方砍死後,羅某隨後跑到對面樓上跳下自殺身亡。

  縣公安局隨後立刻啟動命案偵辦機制,迅速開展調查訪問。案發當天,民警就已通知了雙方親屬。由於雙方親屬都在外地,民警為了妥善安置好孩子,通知了孩子同母異父的哥哥將其接回看護。

  兩人10歲兒子何去何從?

  昨日上午,記者在城東派出所見到了10歲的孩子以及雙方親屬。孩子看起來一切正常,只是經常黏在舅舅身邊,不願離舅舅太遠。

  羅先生是羅某的二哥,29日早上才從來賓忻城趕到柳江縣。他告訴記者,弟弟在柳江做焊工,平時和家裡聯繫並不多,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弟弟會這樣做。「家裡還有85歲的老人,弟弟出事的消息至今都不敢告訴老人。」他們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弟弟留下的孩子,但由於兄弟姐妹都在農村,家庭條件不好,可能負擔不起小孩生活,而且似乎孩子習慣了城市生活,也不願意跟他們走,只能看女方那邊能不能接受孩子。

  無論如何孩子總是無辜的

  昨日中午12點,王女士的堂弟王先生從南寧趕了過來。

  他告訴記者,堂姐在網吧上班比較自由,便經常上網,羅某因為工作經常不在家,便懷疑妻子有出軌行為,因此經常爭吵,還有家暴行為,甚至還立過案。

  王先生猜測可能由於兩人爭吵越來越頻繁,於是今年6月便協議離婚,但仍住在一起。不過,離婚後兩人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這個月15日,兩人帶著兒子還回湖南的老家住,23日纔回來。」王先生說沒想到悲劇發生如此突然,因為27日堂姐剛過完自己46歲的生日,他還和堂姐通過話,但次日晚上7點他再打電話,堂姐已出事了。

  「孩子總是無辜的。」王先生說堂姐的三個親弟弟已經連夜從湖南老家趕過來。孩子最終由誰撫養等問題,也只能等三個親舅舅來了才能決定。

  不過,王先生也表示,不管他們與男方家屬如何協商善後事宜,孩子還得首先安頓好。「孩子要麼是帶回湖南老家,要麼跟我去南寧,總之會安排好他。」正說著,孩子走過來找舅舅。王先生一把摟過孩子,摸了摸他的臉蛋,孩子露出了一絲笑容……(記者 李瀾 見習記者 周仟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