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年輕崇拜」已經漸漸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所謂「年輕」,個人認為是一種對態度和精神狀態的追求:敢於質疑、敢於行動、不盲目崇拜……因此,如果純粹的追求年齡上的年輕我認為是盲目的,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慢慢老去,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優雅地和有尊嚴地老去。在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其實長者也需要大家帶去絲絲溫暖和關懷。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正在步入一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長者數量在總人口數量中的佔比越來越高。按照國際上的通俗說法: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長者人口數佔到總人口數的10%及以上,或者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佔總人口數的7%及以上,就意味著該國家或地區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早在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就已經超過2.22億人,佔總人口比例高達16.15%。據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長者將佔到總人口的17.17%;2025年,60歲以上的長者總人數將突破3億人。

人體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由此帶來的疾病也逐漸困擾著個人、家人及整個社會。跟老齡化疾病相關、危害最大、影響也最為深遠的當屬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主要表現是認知功能的逐漸喪失。

阿爾茨海默症多發於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但是,隨著當前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壓力的逐步加大,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人群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除了老齡化這一主要的風險因素外,老年痴呆還有多方面的患病風險,例如:老年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發病率;有痴呆家族史的人群其風險是普通人群的3倍;另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抑鬱病史、興趣狹窄、受教育程度較低、吸煙、酗酒等因素也是引發老年痴呆症的潛在風險。

阿爾茲海默症的先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記憶障礙(日常生活中「丟三落四」、「說忘就忘」、反覆複述相同的問題等),語言障礙(找詞困難: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視覺空間技能障礙(不能準確判斷物品的位置,在原本熟悉的環境中找不到路),書寫困難(導致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計算障礙,行為及性格改變以及精神障礙等種種表現。其中,記憶障礙是老年痴呆早期患病的一個主要表現但不是老年痴呆症的充分條件。如果長者存在記憶障礙或是出現以上其他情況,建議到醫院記憶門診相關部門進行檢查。

通常情況下,阿爾茲海默症具有以下七個階段:第一階段(認知完全正常),第二階段(非常輕微的認知下降),第三階段(輕度認知下降),第四階段(中度認知下降),第五階段(中重度認知下降),第六階段(重度認知下降),第七階段(非常嚴重的認知下降)。當病人病情發展到第五階段的時候,病人已經無法獨立生活,越嚴重情況越糟糕(例如:記不起親人的名字、大小便失禁、性格和精神異常行為、幻覺、易激怒等),直至大腦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一旦一個家庭中有老人患上此病,給家庭帶來的不僅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

目前,市面上還不存在完全能治癒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所以,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輕度認知下降及前期階段的人為干預中。因為在輕度認知下降階段進行行為、藥物等干預後可延緩病程的發展。因此,當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症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識別早期認知下降的患者。首先,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漸進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早期癥狀極容易被忽視。其次,人們目前對該疾病的認知程度有限,致使大眾對其重視程度還不是很高。再者,利用傳統手段診斷阿爾茨海默症時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一般確認病情時已到了疾病發展的中後期,而病情發展到中後期已經沒有逆轉的餘地。

隨著國際上人工智慧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利用其實現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自動識別成為當下的一個研究熱點,通過將病人核磁共振(MRI)大腦結構圖像輸入到自身的人工智慧系統中即可在早期對認知障礙患者進行自動識別,以利於病人實現早期干預和延緩病程發展。目前,國內行業也已發展出與國際同步的人工智慧大腦影像技術,建立起首個全年齡段中國人群標準化腦影像資料庫,能更客觀有效地為醫生和患者服務。期待該技術能更為大眾所認知。

參考:

xinhuanet.com/2018-02/2

wenku.baidu.com/view/c1

mp.weixin.qq.com/s?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