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體快報原創】(通訊員 陳璐) Papi醬自稱「集才華與容貌於一身的女子」,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生。她於去年10月開始在互聯網上上傳原創短視頻走紅,被網路媒體評價為「2016年第一網紅」。但就在這「第一網紅」才剛剛火爆起來的時候,卻在4月18日接到通知要求其視頻下線整改。

近期,廣電總局已對多部粗俗網路節目進行整治,要求其去除粗口低俗內容,符合網路視聽行業的節目審核通則要求後,才能重新上線。業內人士指出,當今互聯網上存在眾多炫富、拜金主義,以帥哥美女萌寶貝作為噱頭,會對社會不深的觀眾產生負面影響,加劇社會浮躁風氣,理應被適當監管。

Papi醬遭到廣電總局封殺的消息在朋友圈廣泛流傳,輿論主要分為兩邊,一種觀點認為,人家有才華憑本事賺錢,沒理由被封殺;另一種觀點則認為,Papi醬用語粗俗,理應受到管制。

其實所有對於Papi醬語言粗俗的指控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其存在的道理,以Papi醬為代表的網紅群體,在活躍了網紅經濟和娛樂大眾的同時也備受爭議,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些都代表著新媒體時代發展的趨勢。站在各自角度上,以上觀點不無道理,但也很難分清誰對誰錯。既然如此,為何在傳統觀念看來粗俗的內容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會受到熱捧甚至是吸引來1200萬元投資額呢?這個事件背後不免引人深思,消息中稱是響應群眾要求進行整改,可事實上大多數網民都是倒向支持Papi醬這邊。相關部門出於凈化熒屏的初衷,最後卻落得費力不討好的下場,真的是群眾無法體會他們的一片苦心還是逆潮流而上最終也會被時局所棄呢?

Papi醬被封殺帶來的眾生相:沒有網紅規劃或者還沒來得及做網紅的企業及媒體人說,網紅經濟已經過時;已經做了網紅規劃或者已經開始謀劃視頻的企業及媒體人感嘆,還未開始進入,紅利期已過。此次光電封殺Papi醬視頻說明國家正在重視網路輿論的傳導,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三觀和衡量道德輿論的標尺。

從新聞傳播學角度而言,輿論是公眾關於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都產生了影響,其中也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輿論的主體是公眾,這次事件背後,大家對Papi醬褒揚大過貶低。Papi醬本是一個以惡搞、抖包袱為核心趣味的段子手出現在大眾視野,她也只是在娛樂大眾,為何又非要將三觀不正的罪名加之與身呢?在互聯網時代,語言粗俗的破壞力被大大消解,已經開始變成了某種娛樂元素,原有的含義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娛樂效果,網民自然不會反感。

現在網路時代浩浩蕩蕩勢不可擋,或許Papi醬的視頻中有一些不合適的話,但她的主要目的是調侃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起大家共鳴,而引資1200萬元,也算得上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探索。不一定非要強制性要求其必須一板一眼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多展示一些高雅文化,對低俗文化採取規制手段,不迎合偏離的社會審美情趣是必要的,堅守正確的審美傳統理應被尊重。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文友隨身秘書所有,授權給微媒體聯盟(QQ公眾號:微媒體快報)推廣;原創作者:陳璐。轉載請註明,文責自負。圖片轉載自網路,如構成侵權則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