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Papi醬又上了熱搜。她最近一次上熱搜也不過是幾個月前的事,因為「人生排序」把父母放在了最後引發了很多人的「不適」,這次又因為做客綜藝節目時談及了婚姻,談到了自己的「反常規操作」,讓人大嘆活得真自我。

1.結婚沒辦喜酒,也沒有婚禮和蜜月

2.戀愛10年,結婚5年,兩家親家都沒見過面,春節各回各家

3.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不是媽媽)

Papi醬到底是有才華,在談及這種即使非常反常規的事時,也會鮮明地亮出背後的哲理,讓人覺得並無不妥,只是一種不一樣的思路。

但拋開她的才華或者網友說的財力給的底氣,我卻從中看到的是她的媽媽對她婚姻觀甚至更多人生選擇的影響。

作為媽媽,我也經常會想OK長大以後會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因為我越來越清楚,婚姻的旅程是人生中最長久的階段,婚姻幸福才是高質量人生的標配。成年之前給孩子在教育上打基礎很重要,但對我們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慢慢滲透的婚姻觀也同樣重要。這些觀念不需要像上大課一樣的一套套地講給孩子聽,卻是隱藏在我們無時不刻、點點滴滴的聊天中,談及一些事物時的態度里。所以也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話題,作為媽媽,我們如何給到孩子未來在婚姻里的底氣。

01

明星都無法逃脫的婆媳矛盾

Papi醬:我沒有婆媳糾紛,我媽的話很對

常人眼裡的結婚流程是:雙方父母見面,商議婚禮。平常我們也常說,嫁給一個人就是嫁給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但Papi醬的操作卻是:結婚5年,雙方親家都沒見過面。

至於「過年回誰家」這種世紀難題,Papi醬也是一語驚人:每年過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當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時,Papi醬一臉淡定地解釋:對你的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兒子是最重要的。對我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女兒是最重要的。所以,要不要帶對方去見自己的父母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當何炅問Papi醬是不是因此就沒有婆媳困擾,PaPi醬說媽媽曾和自己說過一句話,她覺得非常對:「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

前半句的意思當然是婆婆應該疼媳婦,視如己出。至於「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是因為如果把婆婆當媽來相處的話,就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暴露,但只有當媽的才能真正包容自己的女兒,所以對待婆婆不能像對待自己親媽那樣毫無顧忌,要有禮貌有節制(其實就算是親媽也不能太任性哦)。

這條熱搜短短1天時間參與討論人數就超過了15萬,閱讀超過3億。大多數網友都表示Papi醬的婚姻讓人羨慕,簡直是「神仙婚姻」。

也有人說Papi醬之所以能這麼「瀟洒」,還不是因為賺得夠多。

不過看看《我最愛的女人們》——這檔節目是讓4對明星夫妻帶上婆婆一起去旅行,創意可以說是相當地no zuo no die了——里的幾對明星婆媳的相處日常,就會發現,就算賺錢同樣超級多的明星,也照樣會有婆媳矛盾,照樣會有委屈憋屈。

比如節目中,鍾麗緹把家裡里里外外都擦完了,很期待地問婆婆:我擦完了,媽您滿意嗎?結果婆婆板著臉:我不滿意,還早呢。

不但如此,還因為在擦過的地方蹭出一點灰,立馬diss媳婦:「不擦你不覺得心裡不舒服嗎?」意思是你這麼湊合怎麼乾的活!

這種時候,鍾麗緹就算是大明星,也只有兩種選擇:忍,自己委屈。不忍,兩敗俱傷。

所以錢並不能「消滅」婆媳矛盾。

而Papi醬之所以在婚姻里能如此獨立和篤定,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清楚自己對婚姻的要求,以及,婚姻之內,「我」最大!

這樣的底氣,有人認為是「錢」給的,有人認為是她有美貌和才華加持,而在我看來,想要成為為自己做主的獨立女性,離不開一個三觀正、有智慧、夠獨立的媽。

02

很多人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擰巴

Papi醬:我媽說,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

Papi醬和老公之間呈現出來的狀態非常平等、三觀一致。這和一開始她就知道自己如何去選擇婚姻有直接的關係。而這,恰恰是媽媽一直教給她的。

papi醬早前參加綜藝《我家那閨女》時,曾和焦俊艷大談人生與婚姻。

在節目中papi醬聊到了當年媽媽對自己擇偶的忠告:千萬不要因為到了年紀,或者是被人說什麼大齡剩女就去結婚,一定要找到那個你喜歡也喜歡你的人。沒有的話就不結,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不能為了結婚去結婚。

愛情應忠於獨立,婚姻也是。

不得不說,有這樣的媽才會有女兒這樣的幸福婚姻!

(網傳的Papi醬和媽媽、先生的合照)

很多人在年輕時對婚姻完全懵懂,只是因為年紀大了,「應該」結婚了,或是對方雖然也說不上很愛但至少不討厭,就結婚了。

愛不愛的沒那麼重要,反正最後都會變成親情的啊。

性格好,心地善良,找個好人就嫁了吧。

婚姻不就是有個伴嗎?大家不都這麼過的嗎?

……

這些大概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從父母輩那裡聽說的關於婚姻的「道理」吧。

沒有人告訴我們:

婚姻很長很長,長到和你的人生捆綁,長到要一起面對生老病死這樣的大事,也要一起面對每一個瑣碎的日日夜夜,以及孩子的眼淚鼻涕屎尿屁……

所以,找個知疼你、懂你的、聊得來的、能一起帶娃的人很重要。

沒有人告訴我們:

所有的婚姻需要容忍,但愛可以讓你心甘情願,不愛只會讓你肝腸寸斷。他平日里對你的種種好,都會化作他得罪你時你的控制力和容忍力。

所以,愛不愛怎麼可能不重要呢?

沒有人告訴我們:

「好人」也會傷人,三觀不一致,溝通成本太大,並且直接影響了婚姻質量。

所以,越早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越有可能找到「對」的人。

很多媽媽都和我說,自己也想各回各家或者輪流回某一方家過年,但老公死活不同意,因為老公,以及老公全家的觀念里,過年肯定是回男方家裡。「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就沒法談下去,以一敵三的無效溝she通zhan,想想都累。」

不但如此,甚至自己的親爹親媽也是這種觀念。有個媽媽和我說,自己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結婚以後也想回親爸親媽家過年,結果老公反對,婆婆不高興,連親爸親媽都把她往外推:「你不要回來。」

等到了大年三十視頻聊天的時候,她卻看到媽媽一直在抹眼淚。她當然懂媽媽的心思:不是不希望女兒不要回來過年,而是覺得女兒「應該」去婆家過年,希望女兒不要「忤逆」公婆,希望女兒婚姻幸福。

然而媽媽卻不知道,這樣的委曲求全,委屈的是自己,也是女兒。

03

最好的母女/子關係是,各自獨立各自精彩

Papi醬:我媽很滿意老年大學生活

人人都羨慕Papi醬夠瀟洒,夠特立獨行。但別忘了,她同樣也選擇了沒喜酒沒婚禮沒蜜月。這一點放到很多人身上,可能會覺得這樣不夠有儀式感,覺得這樣對女孩子來說太委屈。但Papi醬卻主動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包括現在的生活,我們看到的是她的小家庭足夠獨立足夠瀟洒,但節目中也「暴露」了這種生活「冷冷清清」的一面,她家的冰箱打開全是各類包裝食品,平常不開火不燒飯,沒有蔬菜,沒有煤氣,只有一個用來加熱外賣的微波爐。

所以,Papi醬之所以能做到種種「反常規操作」,是因為她從一開始就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婚姻,並且從內心真正認可這樣的婚姻相處模式,哪怕為此付出其他方面的代價。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選擇、取捨下的結果,區別在於有些人懂得選自己想要的,有的人卻始終在參考別人的方式生活。

之前在《我家那閨女》里,Papi醬就曾因提出的「人生最重要的排序」引發熱議。她說: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應該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對很多人來說,會擔心是不是太「自私」,尤其是把父母排在最後,很多當媽的聽見內心或許會心酸吧?

Papi醬能在節目中公開如此說,可見父母對她的這種想法是贊同,至少是不干涉的。她曾在微博上發過自己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即使心疼孩子,也照樣不影響自己去「happy」。

美好的母女/子關係,一定是各自獨立各自精彩。

正如之前提到的不辦婚禮、親家不見面、各自回家過年,Papi醬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想想如果父母不理解,老公不理解,一個女人要堅持這樣做,那會是什麼代價?

有的人只需要自己做決定就可以了,有些人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引發雞飛狗跳。婚姻的獨立性不只在於自己,還要有夠獨立的爸媽/公婆/老公。

當然,這裡面或許是父母足夠獨立,兒女也因此耳濡目染,也可能是兒女足夠獨立後反過來影響了父母。Papi醬就曾在某次視頻中透露,媽媽以前也曾一心撲在照顧孩子上,但現在也會有自己的生活,退休後就去上了老年大學,並且至今對去上老年大學這件事很滿意。

我們這一代大多對於婚姻有太多懵懂太多痛,從父母輩那裡獲得的認知往往在生活里撞得鼻青臉腫,我們只能在前行中邊走邊摸索。但如果可能,我們對於自己的下一代,或許可以給到更多的支持,包括足夠的愛,足夠的自由,以及,我們人生閱歷中咂摸出的一些體驗和經驗。

PS:也有眼尖的網友指出,Papi醬之所以能這麼「清凈」,過年可以各回各家,主要是「沒孩子」,

的確,有了孩子雙方老人不見面恐怕也難,各種關係很可能也會變得「複雜」起來,但不管怎樣,在當下能為自己做主,能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不招碎嘴,已經是人生贏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