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图三)(图二)

文/卢月丹

摘要:清末考据与金石学的兴盛,很多画家融入了倡导碑学的潮流,在绘画中吸取了书法篆刻的长处,以金石笔法入画,形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富有创造性的绘画风格,这对中国写意画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写意画中的金石气这一创作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却很少有人论及。通过研究写意画的金石气表现形式阐释画者对篆刻的理解和借鉴、画者对金石画派的继承和取法、画者在写意画中的用笔用墨,提出影响书法金石气表现的首要因素是画者对篆刻的理解和借鉴、笔墨的金石味仍是写意画的审美标准的看法。注重金石气的追求,可改变用笔用墨的单调呆板,增加线条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对当代中国写意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书法篆刻, 金石笔法,金石气 ,写意画

前言

清代金石学以来的研究对中国写意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石派画家将篆刻的趣味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金石气是中国写意画里很重要的一个审美元素;金石味是书画笔墨中重要的审美趣味之一。这种坚实厚重、斑驳苍浑而又空灵的味道值得我们很好研究。但目前对于写意画中的的金石气这一创作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就篆刻对写意画有著重要的影响,注重金石气的追求,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一、关于写意画的金石气

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国写意画文化发展到了清代中叶,随著当时金石学的兴起,随著各种商周彘鼎、秦汉刻石、墓志碑碣的出土和发现,特别是书法篆刻的艺术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备受关注的金石派写意画。画家们相互交流和学习,不断地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将新的书法风格、用笔方法及金石篆刻趣味、布局等因素引入绘画,使中国写意画表现出苍劲雄郁、奇逸高古的气派。这种苍劲雄郁、奇逸高古的气派体现出了「清二百年中,唯金石家画尚存古意,其余不足论也」[1]的地位。

谈到有金石气味的画,我们一定会想起金石画派。那么什么是金石画派呢?金石派画家是清末涌现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由于他们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们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金石画派者融书法写意为主,虽也具文人画意或形式,更为重要的也是使中国画形式化的开端。作者计有虚谷,画作以写意为主,将自然景物变形、简化、书写化;赵之谦,书画皆佳,善金石考据,画以花鸟画为佳,笔调涵有金石气,即枯湿浓干白,以书法线条为行笔方式;蒲华,以青藤、白阳为宗,笔墨恣肆、奔放、真率。学生杨士猷传其方法;吴昌硕,书画印均为所长,行笔如写,画境质朴,力求画面光整与平衡,受其影响者如齐白石、潘天寿等等;高邕,以书法为主,用笔深重,画宗八大、石涛,对于书画活动贡献大,此画派特色,均强调画法如书法,书画同源,以书法笔法应用于绘画形质,力促笔墨的老辣古朴。

「金石气」的成功表现它一直成为写意画创作的重要审美特征,现代中国画家们对金石趣味的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继承了金石画派的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等书画大家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篆刻的艺术道理与书法、绘画相通,篆刻的艺术对写意画的深刻影响。清代金石学以来的研究对中国书法和中国写意画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金石学」跟「金石气」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铜器和石刻。究其铜石载体的本身对金石艺术的研究已经没有多大价值,关键是刻在铜器和石刻上面的文字(被称为金石文字),这些文字粗拙简练,笔法尚未成熟,比之后来笔法完备的帖书更具雄浑的特性。而仅仅的雄浑还不能完全体现其真正的美.只有当这些文字被纸和墨拓出来以后,出现一种诸如自然风化形成的斑驳。这种班驳的视觉效果不仅打破了原有文字线条的中调和均匀,使原本简单的文字结构变得奇拙而含蓄,同时其自然属性和文字也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从而形成了挺拔坚厚,奇拙古朴的美学特性。这就是书法美学领域经常提到的「金石气」。因此,「金石气」的构成特征便是雄浑与古朴.凡是具备雄浑与古朴这两种美学特性的绘画作品自然透出「金石气」。

二、写意画金石气表现形式

篆刻文字文字的古朴源于自然的风化,它使篆刻文字的结构奇拙含蓄,斑斑驳驳。同样体现于绘画当中,也是那种奇拙含蓄,古朴率真的美感,似乎是无意之作,确实是功力所至。比如,黄宾虹的山水作品(图片一),浓密厚重的笔墨中常常留一些弯弯曲曲的一逍逍的空白,这些逍逍或连或断,或粗或细,或隐或现,在画面中形成一种深邃通幽的意境,给读者留下很大的审美空间.这些或连或断,或隐或现,或粗或细一波三折的笔道其实就是得源于被墨和纸拓出来的残损的碑文,得源于阴文印,用于画中显得斑斑驳驳,敦厚质朴,宁静苍茫,所到之处,无不给画面带来巨大生机,从而体现一种古朴之美。

在写意画中这种古朴的金石味还表现在用笔的「拙」上。拙」和巧」是一对矛盾。处在矛盾一面的「拙」是笨重,粗略的意思,但「拙」不仅仅是笨重,粗略,它更有一种率真,朴实的特性。书法界有人提出「大巧若拙,返朴归真」,甚至有人提出「宁拙勿巧」的口号。同样,吴昌硕的画上(图片三)也把『拙」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尤其表现在他的用笔上如但漏痕」、如折钗股」。作品用墨赋色富于质感,干湿浓淡,各取其宜;画面构思布局,力求新颖,处处苦心经营,不落前人俗套。画幅中配以雄强古朴的书法与铃印,诗书画印熔为一炉,著力于表现出自然物象的内在气质和神韵。我们再看齐白石在下笔画虾(图片二)时既能巧妙的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著丰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

三、写意画的金石气在书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绘画和书法上很讲究「金石气」,金石气是中国写意画里很重要的一个审美元素,金石味是书画笔墨中重要的审美趣味之一。「金石气」的坚实厚重、斑驳苍浑而又空灵的味道很值得我们研究。这就是篆刻对书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金石气」强调的是书法和绘画上的审美要求。「篆刻的线条它具有一种浑穆雄郁的气象,一种粗犷、朦胧、天然的美,书法线条的质朴、结构的峻峭稚拙、神采的飞动、气韵的高古等均是金石气息的表现内容。」[2]那么「金石气」在书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主要与画者对篆刻的理解和借鉴,对金石画派的继承和取法以及用笔用墨有著密切的关系。

(一)画者对篆刻的理解和借鉴是影响写意画金石气表现的首要因素

「篆刻是以冲刀、双刀等丰富的刀法体现出文字结构和线条的美,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一种独特的意趣感受。」[3]篆刻在创作中,如运用冲刀的刀法时出现的班驳不齐的线条,这就是篆刻讲究线条的金石气味,这对中国写意画线条有著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又如印章破损的地方都很结实有形,破损之处相对于刀痕清晰的部分显得很空灵,这实际就是绘画线条的虚实关系处理。所以绘画里需要处理虚的地方,并不是把它画得飘,也要稳厚,但感觉是虚灵的,这就是金石气中的一个很细微的审美因素。

篆刻对写意画金石味影响如此之大,那么就学好篆刻来说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对书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篆刻技法的要求,实质上,对前者的要求是要对其有很深的理解,之后才能学好篆刻。画坛上有所作为的金石派画家无不是对篆刻有很深的造诣。金石画派的特点在于,其理论及观点多半由书法及篆刻演变而来,此派画家大多都先学书法及篆刻,对各种书体均有深厚之基础,而后才开始绘画。由于他们多受金石及北碑的影响,所以用笔常带有书法风味及石刻意味,亦有金石刀势之感。在绘画上,他们并不以宋、元名家或清初「四王」为楷模,而以画风具有书法意趣的徐渭、陈淳、八大山人、石涛及「扬州八怪」等为模板,因此他们多写花鸟,少作山水。由于画风接近书法,因此多不求形似,而注重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及造型,从中达到画家个性之发挥,具有抽象的美感,气势雄伟。此派画家完全脱离了工笔画的传统,而由古代金石碑版中取得古拙之风,其最终目标在于写意,注重内涵精神,以求达到一种雄强古拙的审美境界。

(二)画者对金石画派的继承和取法

黄宾虹曾在《画学篇》中所说:「金石书法汇绘事」。一个「汇」字十分生动地说明道咸金石学及碑学思潮对这一时期绘画的影响。这一时期以金石、书法入画的画家中,最杰出的是赵之谦。特别是他把篆隶及北碑笔法和篆刻刀法吸收到绘画中,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因为北魏书法及金石篆刻的注入,赵氏在绘画的用笔上一扫四王末流的柔靡之习,同时在技巧上又比扬州八怪更为精到。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传统绘画的新局面。金石派大家如蒲作英、吴昌硕,乃至近世的齐白石,都受赵之谦的影响至深。

黄宾虹绘画之中锋铺满、一波三折,追求沉涩的金石之气;吴昌硕在花鸟画中将书法、篆刻趣味融入绘画,在运笔、泼墨、著色等方面的开拓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齐白石那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这些都得力于他们对篆刻及金石文字的研究。而我们继承的目的是吸作画中的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吸收金石画派中质朴、自然、雄浑、奇崛、稚拙等审美特征。

(三)画者在写意画中金石气的用笔用墨

「画有雅俗之分。在笔墨不在章法。章法可以临摹,笔墨不能勉强。画中笔墨本源书法。篆、隶、真、行、各有师授。书法精妙,彰于金石。彝器碑碣,神采斐然,古人详诸记载,发为文辞。道形而上,艺形而下。兼该并举,悉悉相通。书味嫣然,谓之文人画」[4]写意画审美要素追求的金石味,就是有「笔墨」。「笔墨」、「金石味」就是中国画与非中国画的分水岭、试金石。这也是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要求,虽属技术范畴,但它和我们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审美理念有很大关系。这也正是外国人理解中国画的难点。

中国绘画即称为艺术,就是讲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感情,加上在中国书法审美意义上,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技巧」,才能成为高品位的中国画艺术。

笔墨结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笔墨结构是画面的核心。画面上要讲虚、实、浓、淡、黑、白关系的处理,若没有仔细研究笔墨结构,就没法组织画面。笔墨是由人的创造而实现的,它是主观的,有生命、有气息、有情趣、有品、有格,因而笔墨有哲思、有禅意,因而它是文化、是精神的。怎么用笔墨也有个说法,「用笔之法,书画既是同源,最高层当以金石文字为根据。」[5]画画要用书法的笔法,元代以来,早已成为共识。随著金石之美的崇尚,碑学的兴起,绘画用笔随之而变,也就势在必然。在书法的用笔中有:疾而徐、按而提、走而留、顺而逆、重而轻,圆与侧,柔与刚,拙与巧,干与温,「屋漏痕」,「折」等等体现在篆刻中,而在篆刻中又更加显著地把这种线条感觉体现在写意绘画之中。当写意绘画摆脱「形似」的束缚,「写」的成份就更加突出。虽然笔墨仍和物象的形相结合,但笔墨本身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形愈简,笔线愈自由,如同书法篆刻里的线条一样,表现著动的韵律,流露著作者的性灵。写意画采用书写的形式,也正是为了最自由地抒发人的情感。

现在有一些作品,虽然也讲究形式美规律,看上去很好看,但因不含中国书法和篆刻审美要求的笔墨技巧和基本功,所以很难被称为中国画的上品,其中之理不言而喻。

结 语

书法篆刻对写意画有著重要的影响,不论在线条的处理或是艺术风格方面。笔墨的金石味仍是写意画的审美标准。注重金石气的追求,可改变用笔用墨的单调呆板,增加线条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对当代中国写意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画家们应该不断加强书法篆刻的学习和吸取,提高自己的用笔功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增强中国写意画的金石气韵,这也是学习中国写意画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创作具有丰富内涵、气格高逸、意趣生动自然的优秀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黄宾虹文集 .书画偏( 下 )[M]. 人民美术出版社,1941.

[2]陈振濂.篆刻艺术纵横谈[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3]王大勇.格.http://202.116.41.231/kns50/detail.aspx?QueryID=36&CurRec=2

[4]潘天寿.黄宾虹美术文集 [M].人民美术出版社,1947.

[5]邓散木.篆刻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