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談蘇聯解體教訓:我們不能迷信改革

戈爾巴喬夫缺乏政治基礎 必然標新立異

但戈爾巴喬夫的問題在哪?他沒有政治基礎,雖然黨內老的領袖去世了,但整個黨內的老人政治還存在,老的政治家還存在,戈爾巴喬夫作為年輕幹部,上來以後受到很大抵制,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通過標新立異來建立自己的合法性,而這種標新立異的趨嚮往往迎合社會上的、非主流非蘇共的那種意識形態,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他纔可以引入社會資源,從而尋求到社會的支持。他要扮演一個所謂的改革者形象。蘇聯解體我認為這是政治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肯定是罪魁禍首,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不批判他了,也不替他辯護了,這種辯護都沒有意義,有的人說不怪戈爾巴喬夫,有的人說怪戈爾巴喬夫,我們要尊重基本的事實,蘇聯就是在他手裡毀掉的。至於他是什麼動機、什麼原因,我們當然可以去討論,但是我想從制度上來揭示,因為我是政治學家,我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可能和別人看的不一樣。意識形態可能說沒有堅持馬克思主義,蘇聯整體的困境是政治交接缺乏規範性和安全性,所以造就了老人政治,老人政治最後的反動就出現了戈爾巴喬夫。

鳳凰網歷史:明白了。

房寧:戈爾巴喬夫上臺後仍然還面臨著困境,他沒有合法性,他沒有政治基礎,他是局外人,根本無力去左右蘇聯體制,但他又是名義上的領導,這時問題就產生了,毀滅蘇聯的因素就出現了,就是他要去動員社會力量,在黨外尋求支持。而在黨外需求支持,必然就要標新立異,必然就是要搞所謂的大民主主義,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摧毀原有體制,或者說破壞原有體制,或者說把原有體制撕開一個口子,但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口子一旦撕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體制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巨大衝擊,蘇聯沒能經住這種衝擊。

蘇聯體制當然還有很多問題,包括民族問題、軍備競賽等等,但是我覺從蘇聯體制看,為什麼僵化,為什麼缺乏活力,和蘇聯的老人政治有關,蘇聯是保守的,不願意出事兒。從經濟特別是全球化的角度來解釋,從蘇聯體制中的核心制度,政治錄用制度、政治繼承製度上看,我認為這兩個都是很重要的原因,這種高風險導致蘇聯危機,很不幸導致了蘇聯解體。

同樣一個體制,可能在有些情況下是好的,有些情況下是壞的,是無法存在的,我覺得跟這個有關係。

斯大林晚年便認為蘇聯一切都是完美的

鳳凰網歷史:西方和蘇聯媒體在蘇聯解體中起了什麼作用?

房寧:西方當然起了很多作用,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它是蘇聯的競爭對手,千方百計的去破壞,這個好理解。但蘇聯的失敗並不是西方打敗的,還是他自己的經濟、政治模式有了問題。

如果談到媒體的作用,我覺得那表示意識形態,從文化的角度也可以來解釋。蘇聯誕生於民族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現民族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入侵,之後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蘇聯文化原來很豪邁,很積極向上,意識形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在後來的歲月裏,特別是在斯大林晚年,蘇聯的意識形態的確出現了停滯和僵化的趨勢。一個是價值觀,蘇聯叫一神論或者完美主義,從斯大林晚年開始,就認為蘇聯一切都是完美的,蘇聯已經達到了共產主義發或發達社會主義,認為蘇聯社會一切都做好了,一切都做完美了,基本上已經到了理想天國的過道裡頭了,還沒進去,他那是謙虛。實際上他們認為蘇聯已經實現共產主義了,已經成為全世界的楷模了。

我最近剛剛去過俄羅斯,和俄羅斯大使館的那些同志有很多的接觸,他們我講了很多小故事。現在已經是我們的公使了,孫公使,當時蘇聯解體的時候他就在那,包括龔大使也講過,中國的首席翻譯,給鄧小平、戈爾巴喬夫做翻譯的。

他們說當時每天有一個任務,就是把各種蘇聯領導人的講話,重要文件翻譯成中文,要發往國內寫報告,他們給我講得特別清楚:每個報紙上的第一版,文章的前幾頁不要看了,完全一樣,他們當時都覺得特困惑,蘇聯能到這種程度,所有人都照抄照搬到這種地步,這也是文化的一個表現。整個陷入了一個僵化的教條主義,不用思考,一切都完了,歷史都終結了,是這麼一種狀態,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世界在變蘇聯正在落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