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狂躁者藥方

  我知道自己很容易狂躁和神經質,我還沒有達到那種修道者清心寡慾的境界,內心的糾結翻滾,常使我在自我否定和自我狂妄的兩極掙扎,滋味並不好受。

  在弗德曼博士和羅森曼博士為《A類行為與心臟》一書所作的調查中,羅列了與壓力相關的諸多特徵,他們認為如果表現出許多A類行為就稱做「A+類性格」,但只要表現出一種以下特徵就足以使你成為一個A類人。當你看完這些描述以後,你會輕易地發現,這些特徵幾乎全部是黃色性格的明顯特質,假設你有以下九種中的一種,恭喜你開始進入A類了。博士們的另一個觀點是,他們認為這些特徵往往在男性身上表現明顯,這點我倒是完全不同意,事實上,很多黃色性格的職業女性比比皆是。以下就是九種描述:

  1.我從來都不滿意我的成就。

  2.我對自己沒有耐心。我對別人也沒有耐心。

  3.我給自己安排的事情太多,以至於一次交通堵塞就把自己一天的計劃全盤打亂。

  4.我對刺激上癮;我寧願事情多得做不過來,也不願意整天無所事事。我覺得我在有壓力時工作幹得更好,所以我常常讓工作堆得如山,直到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為止。

  5.我在運動競賽時爭強好勝,工作中我暗地裡評估別人的進步,然後期望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

  6.我對自己期望太高,以致無法容忍任何進一步的要求或批評。

  7.我有電話緊張症。每次電話一響,我就以為有新的問題要我去解決。我非常討厭等待!

  8.我性子急,但是我竭力掩飾。

  9.我感覺工作已經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在細品九條後,我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炎症已經進入A+++++++++的病入膏肓級。博士們沒有描述這種級別的患者會帶來的心靈傷害是什麼,依照我的理解,常感覺已接近崩潰的邊緣,又被一隻無形的手拉了回來,而因為自以為看上去認可的目標的推動,繼續周而復始,這是紅+黃性格的內心狀態;而對於典型黃色的走向,走到極致,便是黃光裕式的結尾。無論是哪一種,我的確需要知道該如何解決。

  所以,以下法則贈送給從A+到A+++++++++的人們:

  老鄔一直對我有強烈不滿的事情是,他認為與我打電話和聊天極其無趣。譬如通電話的時候,我會經常同時敲擊鍵盤與第三、第四者MSN聊天;以他的法眼,到他家串門,不到二十分鐘,他便斷定我開始神遊,坐立不安,要準備去進入下一場的約會和戰鬥。

  我告訴他,我一直接受的教育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你必須首先做你應該做的事情,然後你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我也想玩啊,但是我現在怎麼能玩呢?玩會浪費時間,玩會磨人心志,我義正詞嚴地講述著我的哲理「現在的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將來努力地玩,而且工作本身就是娛樂」。

  老鄔不喜歡講大道理,他不會像教科書那樣告訴我「鬆弛有度」,不會像哲人那樣說「不要等著世界允許你休息一下,那時候你可能就沒有精力去玩了」。他也不會像教授那樣勸誡我:「累了一天之後,不要把你的孩子打發到別的屋裡去玩,而是要和他們一起玩。這會給你一段休息時間,也能給你一個機會去捕捉你的孩子從嬰兒到少年快速成長過程中稍縱即逝的一瞬間,另外我相信,你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樂趣。」

  學中文的他,說了一個很哲學的數學不等式:放鬆≠復原。

  如果你要虐待自己,送你三條高級法則:

  第一,要把自己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人這種動物很奇妙,每日高喊「壓力越大,動力越大」,「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只有在壓力下才能充分激發動力」十遍,你一定可以成為鐵人。

  第二,要努力遏制自己的情感需求。因為情感的需求是可恥的脆弱的幼稚的,強大的人可以自由進出情感空間,讓情感為自己的目標服務。

  第三,要在心裡對自己非常冷酷。即使有情感需求,也必先斷之而後快。「情花谷」之所以能成為天下第一毒谷,是因為谷主深知舉凡有情者必為情所傷,為了成功,必須要在心理上徹底斷絕情感需求。

  以上高級法則的代價一般都不算很大,頂多每年做兩個手術而已,或者將自己轉變為一個六親不認的魔道高手,反正《天道》中丁元英講了「神道也是道,魔道也是道」,反正都是道,有什麼關係呢?

  內心狂躁者往往把他們取得的每個成功都歸功於他們分秒必爭大幹快上的做事方式。他們認為他們同時做兩個工作或是在只能幹一個工作的時間裡幹了兩個工作,那必定是大賺特賺的買賣。而不幸的是「內心狂躁者」總會產生不耐煩、激動和憤怒這三種副作用。

  滑稽的是,那些從容不迫的人完成工作所用的時間,和那些匆忙趕工、埋頭向前的人所用的時間是一樣多的!因為「不耐煩、激動、憤怒」這三駕馬車足夠幹擾情緒,把手頭的工作打亂,從而導致效率的降低。這三大情緒使內心狂躁者距他們給自己定的目標越來越遠。

  難道真的有那麼緊張嗎?比地震來臨還要緊張?

  我們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樣的人,而我們中的有些人知道我們願意做什麼樣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人。

  知道我是誰,知道我現在在哪兒,知道我要往哪裡去,知道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知道為何別人對我的認知與我對自己的認知有如此巨大的差異,是五件完全不同的事情。這五件事情相加,構成了FPA 性格色彩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洞見」。你確信這五件事情你都清楚了嗎

  如果我們能夠知道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會出現以上九大特徵,我們便有了控制我們行為的可能,解決問題是從認識問題開始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些是問題,我們正在追尋的這些對我們真的很重要嗎?還是我們一直在尋找和追求那些其實對我們一生並不重要的東西,而我們卻身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內心狂躁者能像自己希望別人對待自己那樣善意對待自己,一切會朝好的方向發展。關鍵是你開始行動了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