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間馬上就到了2017年執業藥師考試的時候了。經過這一段時間大家的努力和堅持,相信大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最後的這一刻,我們更不能有所鬆懈,對於每一個學員而言讓自己順利通關,最根本的還是要喫透書中的重點知識點。

但是,留給我們的複習時間已經屈指可數了,所以我們在複習的過程中,切忌廣撒網的面面俱到。正所謂打蛇打三寸,特別是對於這種應試考試而已,不需要大家每個知識點都掌握,我們只要把握住最為核心的知識點,照樣可以輕鬆突破及格線。所以小迷妹給大家重新梳理了《中藥綜合》的必考和高頻考點,把這些內容掌握,我們就已經一隻腳跨入了執業藥師的大門。

一、藏葯六味與八性

1、藏葯六味:辛、甘、酸、苦、鹹、澀(只是比中藥五味:辛、甘、酸、苦、鹹多了一個澀味)。

2、藏葯八性:重膩、涼鈍、輕糙、熱銳

  • 記憶口訣:揍你兩頓清燥熱睡
  • 3、八性歸屬

    土元偏盛:重、膩(記憶方法:泥土重)

    水元偏盛:涼、鈍(記憶方法:涼水)

    風元偏盛:輕、糙(記憶方法:風輕雲淡)

    火元偏盛:熱、銳(記憶方法:火熱)

    第六章 中醫藥文獻信息與諮詢服務

    一、傳統文獻

    本草典籍:《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註》、《本草綱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方書典籍:《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祕要》、《太平聖惠方》、《太平惠民合劑局方》、《普濟方》

    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巢氏諸病源候論》、《瘟疫論》

    二、現代文獻

    一次文獻:由本人研究成果所寫的原始文獻、論文(期刊、畢業)、專著、專利說明、會議文獻等。

    二次文獻:在一次文獻上整理而成的文獻、書目和題錄

    三次文獻:在二次文獻上整理而成的論文綜述、詞典、百科全書、教科書等。

    第七章 中藥調劑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識

    一、中成藥的藥引

    1、黃酒

  • 功效:溫通經絡,活血化淤
  • 應用:活絡丹、醒消丸(「消腫」)、跌打丸、七釐散(七釐與「氣理」同音,可以由此記憶七釐散有活血行氣的功效,故可用黃酒為藥引)
  • 2、生薑湯

    功效:溫中散寒,止嘔

    應用: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

    3、淡鹽水

    功效:引葯入腎

    應用: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

    4、鮮蘆根湯

    功效:清熱透表,生津

    應用:銀翹解毒丸

    5、清茶

    功效:清上利下

    應用:川芎茶調散

    6、米湯

    功效:保護胃氣

    應用:四神丸(腎陽虛泄下日久易損傷中氣)、更衣丸(「更衣」即解大便,更衣丸功效瀉火通便,苦寒易傷胃,故用米湯保護胃氣)。

    7、焦三仙

    功效:消導積滯

    應用:至寶錠(功能清熱導滯,可由「至」聯想滯,「寶」聯想飽,由此記住其具有消導積滯的功效)。

    懷山藥、田三七、東阿膠、杭白菊、江枳殼

    記憶方法:

    2、對品質有要求的飲片

    明天麻、子黃芩、左牡蠣、左秦艽、金毛狗脊、鵝枳實、馬蹄決明、九孔石決明

    記憶方法:

    三、特殊煎藥方法

    1、先煎

    增加藥物溶解度:礦石類、貝殼類、動物角甲類飲片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打碎先煎20分鐘,再與它葯同煎。

    比如:生龍骨、生磁石、生牡蠣、鱉甲、鹿角霜

    降低或緩解藥物毒性:某些有毒飲片先煎可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

    如生川烏、生草烏或制附子,經1~2小時的煎煮後,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原鹼,降低毒性。

    2、後下

    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葯煎好前5~10分鐘入煎。

    如降香、沉香、魚腥草、砂仁 、白豆蔻、薄荷等。

    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壞的飲片需後下,一般在他葯煎好前10~15分鐘入煎。

    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生大黃、番瀉葉等。

    3、包煎

    含黏液質較多的飲片在煎煮過程中易粘糊鍋底,宜包煎。

    如車前子、葶藶子。

    富含絨毛的飲片宜包煎,因絨毛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如旋覆花、辛夷、枇杷葉等。

    花粉等微小飲片宜包煎,避免漂浮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

    如蒲黃、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等。

    4、烊化(熔化)

    一些膠類,蜜膏類中藥不宜與羣葯同煎,以免煎液黏稠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糊化。可將此類葯置於已煎好的藥液中加熱熔化後一起服用。

    如鹿角膠、阿膠、龜膠等。

    5、另煎

    一些貴重中藥,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引起的損失,需在另器單獨煎煮取汁,再將渣併入其他羣葯合煎,然後將前後不同煎煮的藥液混勻後分服。

    如西紅花 、人蔘、西洋參等質地較疏鬆者,需另煎30~40分鐘。

    質地堅硬的貴重葯,如羚羊角、水牛角等應單獨煎煮2~3小時。

    6、對服

    對於液體中藥,放置其他葯中煎煮,往往會影響其成分,故應待其他藥物煎煮去渣取汁後再行對入服用。

    如黃酒、竹瀝水、薑汁、鮮藕汁、梨汁、蜂蜜等。

    7、沖服

    一些用量少,貴細中藥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羣葯的煎液沖服,避免因與他葯同煎而導致成分被藥渣吸附而影響藥效。

    如羚羊角、雷丸、蘄蛇、金錢白花蛇、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

    8、煎湯代水

    其目的是使藥物充分煎出,發揮療效。煎湯代水的藥物,質地泡松,用量大,一般先煎15~25分鐘,去渣取汁,再與其他藥物同煎。

    如葫蘆殼、竈心土等。

    四、用藥禁忌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蔞:全瓜蔞、瓜蔞皮/仁、天花粉

    烏:川烏、附子、草烏

    參:丹參、南沙參、人蔘、玄參、苦參

    記憶方法:當男人炫苦

    2、十九畏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荊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第八章 中藥的貯藏與養護

    一、中成藥貯存常見的質量變異現象

    1、易蟲蛀

    茶曲劑、散劑、水丸、蜜丸

    記憶口訣:我去,山蟲要喫水蜜丸

    2、易黴變

    片劑、蜜丸、膏滋

    記憶口訣:騙閨蜜沒變高

    3、易酸敗

    合劑、酒劑、糖漿劑、軟膏劑

    記憶口訣:敗了就喝軟糖

    4、易揮發

  • 芳香水劑、酊劑
  • 5、易沉澱

  • 酒劑、口服液、注射液
  • 以上就是《中藥綜合》這麼學科的核心考點,希望大家一定要掌握牢固,再次提醒大家要有目的性的複習,要懂得抓大放小!

    佛曰:「大方大圓,大舍大得」。

    馬克思說:「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我說:「抓住核心考點,對於那些佔分少又難以記憶的章節,揮一揮手,讓它去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