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似乎只有福特級這樣核動力、電磁彈射器航母才能讓部分網友入眼

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下水在即,中國海軍即將擁有雙航母編隊,並且有消息說002型航空母艦可能已經開工建造,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國產彈射器航空母艦的國家。

消息傳來舉國上下可謂為之振奮不已,不過也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部分網友似乎連採用常規動力、蒸汽彈射器的航母都不放在眼裡,悢不得一步登天,設計、建造福特級這樣採用核動力、電磁彈射器航母。

遼寧艦建成列、列裝表明中國在發展航空母艦方面取得了初步經驗

筆者非常坦率的說一下,中國現在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可能還力不從心,還需要繼續積累經驗,建造技術相對簡單一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作為過渡似乎非常必要,實際上我們看一下各國裝備發展計劃,一般都不希望在單個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之中採用太多的新技術,這是因為攻克這些新技術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金,處理不好就會造成項目拖延和成本超支,美國在發展新一代航空母艦福特級的時候,最初準備採用16項先進技術,經過評估之後,出於保證進度和節省成本等方面考慮,決定減少到14項,即便這樣,福特級研製也是一波三折,成本也超過了100億美元。

由於核動力推進系統不成熟,企業號只建造了1艘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建造1艘也有核動力推進系統的原因

中國艦船工業雖然在航空母艦發展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通過設計、建造新一代核潛艇,在核動力推進系統方面也有長足進展,但是在核動力水面艦艇領域基本上還是空白,尤其是中國海軍未來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應該在8萬噸級以上,驅動這樣龐然大物,並且航速超過30節,對於推進系統要求是非常高,當年美國建造第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就發現推進系統性能功率不足,需要8個反應堆才能滿足這樣要求,結果就是推進系統太過複雜、可靠性低,成本高昂,美國僅建造1艘企業號,轉而研製新型大功率核動力推進系統,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無獨有偶,法國在建造第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時候,為了節約成本,選擇了新一凱旋級導彈核潛艇的反應堆,不過凱旋級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只有15000噸,而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40000噸,造成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動力不足,最大航速只有25節,達不到30節的要求,在擺脫核潛艇跟蹤和監視方面能力偏低,同時也不利於艦載機起降,因此法國最終取消了同級艦第二艘的建造,因此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等新一代核動力推進系統取得突破之後,再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可能更加穩妥一些。

核動力航空母艦使用成本、升級費用和退役報廢費用都比較高

核動力航空母艦建造和列裝還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成本和費用,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發展核動力航空母艦需要全新研製核動力推進系統,因此核動力推進系統研製成本也需要計入航空母艦之中,那麼航母全艦成本和費用就會迅速上升,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比較,當年美國人建造第一艘企業航空母艦,發現其建造成本遠高於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約2倍於同時期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核動力推進系統特殊性,讓核動力航空母艦不但採購成本遠高於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使用成本、中期升級乃至退役報廢費用都遠高於後者,根據美國海軍的評估,核動力航空母艦使用使用成本比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要高30%,由於涉及到核應堆堆芯更換,核動力航空母艦中期升級費用差不多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3倍,同時核應堆報廢需要複雜程序,而常規動力要簡單的多,所以核動力航空母艦報廢成本差不多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10倍。

中國下一代航空母艦採用核動力更加穩妥一些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海軍當年建造企業號之後,並沒有立即實現航空母艦核動力化,而是繼續建造小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此後再發展尼米茲級,考慮到美國擁有雄厚的航空母艦設計、建造經驗,當時又處於國力鼎盛時期,但是航母發展路線仍舊如此謹慎,中國航母發展經驗要遠遜於美國,綜合國力比鼎盛時期的美國也有差距,所以這個時候去發展一型採用核動力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的確有點勉為其難,如果能夠加強對相關技術攻關,待技術成熟,加上綜合國力更加充實之後,再去設計、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顯然更加合理和穩妥。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