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當一座城市只有幾十個人的時候,可以由那些居民來決定城市的模樣。

可當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突然有一個規劃師覺得自己更聰明,他跳了出來,說讓我來幫「你們」規劃這個城市。


漸漸地,城市規模越來越大,科技越來越發達,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秩序混亂……城市“病”了,她爲什麼會生病?她究竟病在哪裏?


當設計師、城市規劃者、決策者都想要去管理好這座城市時,或許他們會發現,各自都只是觸摸到了城市這頭巨象的一隻象腿!


全球16個美如畫的色彩城市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如果你也關注這些話題,請你收看本期造就#城市規劃#專題。


01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文章

爲何在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

人口、住房、交通,一個都沒解決? | 湯舸


作爲一名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研究城市和數據的工作者,湯舸想要和我們探討城市規劃這個話題。他說,其實我們都不瞭解城市規劃這個專業,就像我們都不瞭解城市一樣。


我們有許多閃亮的科技,有各種各樣的數據,還推動了那麼多智慧城市的項目,我們可以解釋城市的人口、住房、交通等等問題,但我們卻沒法從根本上解決那些問題。對此,湯舸表示,在城市裏面去研究任何問題,都要從時間及空間上去做切分,切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方式和數據去回答,否則會得到一系列很荒謬的結論。


他曾懷疑過自己從事城市數據研究工作的意義,直到他看完一部科幻片《黑豹》後才意識到,並不是城市的科技越發達、財富越多,城市的問題就越能被解決。


要真正去解決城市問題,需要思考科技和組織的關係,需要進入到組織內部,去優化組織的工作,否則你只是在外圍吶喊,起不到任何作用。


02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文章

我相信,

所有的城市問題都是規劃出來的 | 王堅

作爲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的主席,王堅堅信,今天城市的所有問題,都是被人爲規劃出來的。


王堅表示,沒有一個所謂的規劃師能夠傾聽到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聲音,也沒有一個規劃師可以瞭解這座城市中每一個人的酸甜苦辣。


當城市越來越大,我們依然希望城市能夠考慮到每個人的活動與想法——這是城市規劃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只能靠每一個“居住在城市裏的人”所產生的那個新資源來解決,那就是數據。


王堅坦言,自己並沒有對規劃師不尊敬的意思,他認爲城市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規劃師想到數據時,都是爲了用數據去證明規劃的正確性。如果從城市大腦角度來看,這是不對的。規劃師應該做的是,當居民通過數據告訴城市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時,規劃師要用數據去證明這些人是正確的。


03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文章

對規劃者來說,

我們有時也感到很無知 | 屠啓宇

從城市發展史可以看到,城市的發展或者說知名城市的崛起同創新完全分不開。創新直接支撐了一批城市成爲世界名城,但同時,創新也深深影響了一座城市的崛起。


作爲一個城市研究者,特別是“2040上海市總體規劃”的參與者,屠啓宇表示,他們在研究城市創新方面發現了一些規律。簡單說:第一,城市要能培育或吸引創新人才;第二,城市要能夠推動科技創新;第三,也是對城市規劃者來講最爲關注的一點,就是城市要具有包容性。


他感嘆道,這三條當中最難的就是最後這一條,即怎樣去塑造一個很好的創新的安樂窩?現在,不僅僅是上海,環顧整個世界的主要城市都有很多的遺憾。城市研究者要回答,城市空間該怎樣爲創新塑造一個最適合的安樂窩?


同時,屠啓宇也表示,事實上對於城市規劃者而言,有時候他們也感到很無知。


04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文章

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是北上廣深,

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要思考「未來」 | 龍瀛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員、博導龍瀛跟我們分享了他眼裏的“未來”城市。他說,未來城市註定是極化的而不是扁平的。中國有資本思考未來的城市,可能是個位數。


龍瀛每年都會花很多時間去到那些沒有人的、或者很少人去的城鎮做田野、數據調查,每次他都會感慨:中國城市化轟轟烈烈,非常繁榮,但其實,這是虛胖。


人口收縮是宏觀層面,空間破敗是在微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龍瀛表示,城市和人一樣有生命週期,會生老病死。我們應該尊重城市的發展規律。


就像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都會長成一米八的個子。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是北上廣深,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要開始思考「未來」——很多城市,有着當下就急需解決的問題。


05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文章

偉大的城市是管出來的嗎?

這位臺北的講者讓我們茅塞頓開 | 劉維公

城市的發展,科技創新很重要,但城市還是由人居住的,而人是跟“心”有關的。所以來自臺北的前“文化局”局長劉維公教授想要問問,我們爲什麼要創新?我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他告訴我們,城市創新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一個理想,在當前世界整體環境之下,它極具迫切性。


如今,全世界每年新增6500萬人,科技以指數倍快速變遷,人口老齡化加劇,全球連接更加密集,這些都在實實在在地提醒着我們,城市治理需要改變思路。我們所熟悉的城市治理模式是利用科技、資金,大氣魄、大手筆、大規模,然後把一個藍圖畫得非常的漂亮,好像一座城市樓越高,就表示這個城市越有競爭力。


但事實上,我們還可以有不一樣的發展模式,我們要比的是溫度,是深度,更重要的是態度。劉維公呼籲,城市的發展要回歸到人文價值,一個城市的偉大,其實是來自於人文價值。


一個城市真正的進步,在於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是我們渴望的生活,什麼是我們所認爲美好的生活。


城市的創新,不可能只仰賴政府,或者科技、城市的進步,這需要每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城市,爲自己的城市做一些事情,這樣它纔會進步,纔會變得美好。


文字 | 方芳;校對 | 其奇


互動話題:

現在你在什麼城市生活?想去哪個城市嗎?

每週評論區,被zan最多的評論者,將獲得造就送出的禮品一份



  點擊閱讀原文,看「造就」更多演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