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工作的空窗,在这个32岁的暑假,我造访了台东的鲁拉克斯部落:「樟树很多的地方」,用四天三夜的时间,深度感受部落文化,除了带回了一块纪念性质的樟木片,还有更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回忆,就像樟树的气息一样,越是细究越能感受其芬芳。

部落迎宾 水火体验

抵达历坵的第一天,迎接我们的是倾盆的大雨,午后抵达金仑火车站,接驳的小巴行驶不过二十余分钟,就见到了历坵部落的大门,大大的「欢迎回家」四个字在雨中显得有点落寞,好在迎接我们的佩玉,黝黑面容下的灿烂笑容,点亮了整个气氛,大伙也就撑著雨伞,在雨中为火堆增添柴薪,被烟熏过的树枝轻轻拍打著,向祖灵敬告我们这群客人的来访。

这一梯次工作假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搭建「达而达」,一种以原始工法建筑的工寮,就地取材以石砌墙,竹编棚顶再铺上茅草,整个活动分为两个梯次,前一个梯次已经完成了徒手砌石墙的工作,我们负责后半段的搭建。

抵达后的第一日下午,在简单的自我和环境介绍后,开始动手将前两天部落耆老去割回来、晒得半干的白茅草,一一捆起。有人忍不住发问了,「像这样的茅草可以撑多久啊?」「2年。」「蛤,这么短呀!」「对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嘛!」

事实上历坵部落里头,有为数不少以非传统形式的铁皮工寮,漫步在部落之间,也看得到大型机具出没,让人忍不住还是会思考,我们这些门外汉所搭建的工寮,真的可以遮风避雨吗?更不敢想要是遇上台风的摧残了!

部落青年会的圣华说,茅草为顶的「达而达」不但可以提供更凉爽的庇荫,而且下大雨的时候,屋顶也不会乒乓作响,且使用的多是来自大自然的素材,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透过这样的搭建工作,除了让部落耆老传承智慧,也希望让更多人可以认识部落文化。

从原本只有石砌短墙,以及光秃秃到水泥柱,看著梁一根根的安上,剖半的竹片排列整齐为棚顶,最后再绑上一束束的茅草,凭良心说,虽然我们以「志工」之名而来,但我感觉自己帮倒忙来的多,令人感动的是,带领我们的杜爸爸和罗爸爸,却总是非常有耐心的指导我们,「做得很漂亮!」「你很厉害捏!」在工作之余,也不吝惜给予赞美,让我们有信心继续一起把工作完成。

或许是怀抱著来自都市的习气,在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讲究速度、绩效的思维之下,搭建达而达的工作,让我重新思考了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除了「效率」之外,似乎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价值存在,在体力劳动之余,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反思和学习。

小米文化 部落珍藏

「很感谢部落里的长辈,还持续种植著小米,希望这种对于土地的情感和技能,能够重新被看见。」身为社区总干事的佩玉,谈到小米,言语间总是流露出浓浓的情感。

历坵部落所在的南回地区,是台湾生产小米最多的地方,我们造访的这个季节,早就已经是采收小米的尾声,但为了让我们能够体验,还保留著几亩未采收的田地。

圣华说,台湾小米有100多个品种,目前部落保留有11种,虽然台东农场改良过的小米,重出来又大又饱满,但部落里的老人家,还是觉得原生种的小米最好吃,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也仍坚持采用原生种的小米。

部落采收小米时,会多人站成一排,然后逐步推进,每个人都要确认负责的区块没有小米遗漏,一开始,我们也尝试这样做,但我们杂牌军很快就乱成一团,走在小米田中,虽然不时感受到虫吻,但拿在手中的小米稻穗,越来越沈重,却似乎也沾染到丰收的喜悦。

造访以学校教室改建的小米文化馆,才发现这小小谷物却有大大学问,丰富的品种一字排开,叫人很快能够感受到独特性。像是「毛毛小米」,顾名思义,整个稻穗上都长满的细毛,杜爸爸说,「种在小米田的周边,小鸟就不会想要来吃小米啦!」是一种可以保护小米的小米。另外,在部落里,还有给上山前的男孩吃的小米,或是女生坐月子吃的小米,针对小米本身的特性做最适当的使用,真的是先人们的智慧啊!

吃在部落 作客原乡

在部落生活的这几天,活动团队的安排每天由不同的家庭负责我们的餐食,用餐时间一到,感觉就像是到朋友家里作客,感受部落家庭餐食中的异与同,品味当季的部落家常风味。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也是鲁凯族代表的「摇摇饭」,是用刺葱、山莴苣和小米混合煮食而成的大锅饭,过程中必须不停的在大釜中划圆搅拌而得名。圣华说,早期的摇摇饭都是菜比饭还多,而且取食有讲究,一定得从外围开始,「除了维持餐食的美观可口之外,这样蔬菜也比较不会出水。」

没有任何调味的摇摇饭,用我们现代都市人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健康又养生,搭配自家腌渍的生姜,或是咸鱼、豆腐乳,会让人忍不住多吃好几碗。

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罗爸家,体验制作小米奇拿富,罗妈妈事先为我们备好所需的材料,只见罗妈妈在月桃叶上,背面朝上摆上两片假酸浆叶,舀一勺泡过的小米,铺上两三块猪肉,俐落的扎起一颗颗的小米粽,怎么轮到我们上场,不是这边流汁、就是那边露馅,场景变得很不堪,只想草草结束这一切。

但在离开历坵的那天中午,坐在台东火车站里面,细细品尝奇拿富的滋味,因为加热而变得柔软的假酸浆叶,包覆著柔软的小米和咸香的猪肉,让人好后悔没有细细地学习奇拿富的制作过程,以后吃不到了怎么办哪?(只好再回历坵部落了@@)

文化体验 假期生活

名为「工作假期」,除了工作之外,假期也是重点。不工作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用一种很「自然而然」的步调,融入部落的生活。

还记得第一日的晚上,在晚餐过后,圣华半分享半强迫的教我们学唱名为「欢乐舞」的鲁凯族歌曲。初来乍到,对于伙伴们也不是太熟悉的状态下,蛮免有点歹势歹势,我也只是勉勉强强的开口唱和著。

直到离开前的庆功晚会宴上,在学校的操场上,维持营火,所有的伙伴、在地的部落孩子们,一起手拉著手,反复的唱颂著这个旋律,跳著基础的四步舞和八步舞,在那一刹那,感受到一种群体声音的交融、身体律动的和谐,部落里的其他人们,不知是好奇还是被熟悉的曲调吸引,也加入我们唱和著,内心一阵澎湃,那种感动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部落里的传统歌曲和乐舞,总是可以紧紧的系著每一个族人。

结语

我必须承认,在抵达的第一个晚上,在下榻的民宿天花板漏水滴到我的床上的那一刻,我一度想逃。结束了一场四天三夜的工作假期,还拿了一张志工证书,接下那纸证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汗颜的,汗颜的理由太多了。

在某些工作的片刻,我内心不时会出现觉得作法太过于土法炼钢而内心有所怀疑的时候,但最后的结果都会证明,耆老们的智慧和技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

说实话,这张志工证书太汗颜,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比付出的还要多出很多。我也相信,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或许你需要的只是给自己一个假期,短暂出走,换个地方上工,体验纯粹的生活。

如果你想去

●台东县金峰乡历坵社区发展协会 总干事杜佩玉089-771328、091199208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