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是晚清書畫界最後一座高峰。

吳昌碩詩、書、畫、印風格突出,與任伯年、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1913杭州西泠印社成立,被推為首任社長,足見其篆刻藝術的代表性,影響力遍及整個篆刻界至今一百多年,日本稱吳昌碩為印聖。「吳昌碩篆刻刀」已經是一個著名品牌。

篆刻的核心是篆書,吳昌碩書法中篆書最為著名,所寫石鼓文參以金文及秦代石刻,筆法遒勁拙樸,金石氣息濃郁。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其所寫國畫花卉也以篆書筆意為之,中鋒用筆,古色古香,為齊白石所追摹,還有我鄉賢前輩陳大羽也是一脈相承,廣受教益。

他的篆刻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上取鼎彝,下挹秦漢,以「出鋒鈍角」結合切、沖兩種刀法治印,饒有筆意,刀融於筆,常常表現出雄而媚、拙而朴、變而正的特點。輔之以敲、擊、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釘頭等,極大地豐富了篆刻藝術的表現手法,並創造性地將篆刻藝術中刀石效果產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殘缺美的審美新境界。也受同時代大家影響,集大成終成為一代宗師。

著有《缶廬集》、《缶廬詩存》、《缶廬印存》及書畫集等。

回答完畢! 汕頭~~馬添俊 20190713凌晨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篆刻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影響,善於留白,或對角欹斜,氣象崢嶸,構圖塊面體積感極強。刀融於筆,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變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漢,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

吳昌碩在繼承前人沖刀法和切刀法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融諸家之長,在大量的篆刻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將沖刀和切刀兩種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沖切結合的刀法。這種刀法靈活多變,或沖中帶切,或切中帶沖,甚至切中帶削……這種多變的刀法,把沖刀的猛利、挺勁、爽快與切刀的含蓄、渾樸融為一體,將書意和刀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渾樸茂中寓秀逸的個性化特點凸現了出來。

殘缺刀法是吳昌碩篆刻創作中的一種常用手法。

吳昌碩善於巧奪天工,在傳統的沖、切刀法的基礎上,輔之以敲、擊、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釘頭等,極大地豐富了篆刻藝術的表現手法,並創造性地將篆刻藝術中刀石效果產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殘缺美的審美新境界。


這個印章書法。


作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吳昌碩篆刻仿爛銅印,雄渾無比,又受鄧石如、趙之謙「印外求印」的啟發,遂取石鼓文的封泥、瓦壁、碑碣之意,融匯貫通,自成一格。又將其書法、畫理特色融入印中,使其篆刻獨具跌宕氣勢,神出無窮!


畫技,印技皆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