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以色列特派記者 黃培昭 甄翔]一邊是手持石塊、燃燒的輪胎和憤怒的巴勒斯坦人,另一邊是裝甲車、催淚瓦斯掩護下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士兵--在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揭幕的第二天,發生在80公里外加沙地帶的這場"不對稱戰爭"中,傷亡人數仍在增加。據英國《衛報》援引加沙衛生部門的數據報道稱,以軍從14日開始針對加沙地帶示威者的行動已經造成6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5月15日是巴勒斯坦人的"災難日",他們除了抗議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也紀念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數十萬巴勒斯坦人被迫流離失所70週年。以色列媒體此前預測,15日巴勒斯坦人"迴歸大遊行"的規模和範圍可能會擴大。據美聯社15日報道,在約旦河西岸,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向以軍士兵投擲石塊、焚燒輪胎,以軍則以催淚瓦斯迴應。目前尚無人員傷亡的消息。

以軍方15日表示,以軍戰機對哈馬斯軍營發動了空襲,共襲擊哈馬斯軍營11處目標。此外,以軍還出動坦克襲擊了加沙地帶兩處哈馬斯據點。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話稱,以軍14日對哈馬斯極端分子開槍自衛,後者以毀滅以色列爲目標。內塔尼亞胡爲軍事行動辯護稱:"每個國家都有保衛邊界的義務。"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質疑以軍濫用武力。法新社稱,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發言人科爾維特在日內瓦表示,示威者接近巴以隔離柵欄的行爲對以軍並非致命威脅。"似乎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槍殺,"他補充說,以色列應遵循國際法,將"致命武力"手段作爲最後選項,而不是第一選擇。他舉例說,被以軍打死的人中有雙腿截肢者,"一個雙腿截肢的人在隔離欄的另一側能造成多大的威脅?"

BBC稱,作爲"災難日"抗議活動的一部分,哈馬斯策劃的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示威活動已經持續了7周。這一活動在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在耶路撒冷揭幕這天達到高潮。以色列方面稱,14日,約有4萬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東部與以色列邊界隔離柵欄的13處地點製造"暴力騷亂"。巴勒斯坦人試圖靠近邊界圍欄,投擲石塊和燃燒瓶。以軍狙擊手向示威者發射實彈,並使用無人機釋放催淚瓦斯驅趕示威人羣。

14日午夜,加沙和耶路撒冷悲喜兩重天。耶路撒冷老城城牆上,投影出美國和以色列國旗以及"謝謝特朗普總統"的字樣。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慶祝美國大使館開門的酒會和派對還沒結束,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已經開始着手安葬58名遇難者--其中57人被以軍打死,另有1名嬰兒因吸入催淚瓦斯而死亡。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稱,和平進程已"被埋葬"了。

巴勒斯坦《日子報》稱,對阿拉伯人來說,14日是一個"沉痛和悲傷"的日子。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重申,不再接受美國作爲巴以和平調解人的角色。阿巴斯抨擊美國使館遷址與以色列建造猶太人定居點沒有區別,是對巴勒斯坦主權的侵犯。阿巴斯還宣佈巴全境開始爲期3天的悼念。"我們今天清楚地向全世界表明,巴勒斯坦人民的和平遊行招致敵人流血打擊。"哈馬斯高級官員哈利勒·哈耶亞說。哈馬斯誓言將抗議活動繼續下去。

還有巴勒斯坦媒體評論稱,穆斯林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神聖而吉祥的齋月,美國和以色列選擇在此時間節點上遷移美駐以使館,是故意讓阿拉伯人難堪,破壞齋月喜慶氣氛。"中東在線"網站評論稱,"美國駐以使館遷址已成爲巴以新一輪衝突的導火索,中東局勢將再陷入動盪和不安,形勢岌岌可危,卻沒人能夠阻止"。

聯合國安理會15日就巴以衝突召開緊急會議。此前,美國否決了安理會呼籲對加沙地帶人員死亡展開獨立調查的聲明。法新社稱,德國、英國等均表態支持對加沙暴力事件展開獨立調查。美國支持以色列的說法,白宮發言人夏哈表示,"哈馬斯應當對整個局勢負責"。

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15日表示,克里姆林宮對以色列打死數十名巴勒斯坦示威者一事深表關切。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等都呼籲以方保持克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15日呼籲巴以雙方、特別是以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

" 以色列是一個恐怖主義國家。"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4日說,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爲是"國家恐怖主義"和"種族滅絕"。法新社稱,繼前一天宣佈召回駐美國和駐以色列大使後,土耳其15日通知以色列駐土大使,要求後者"暫時回國"。土耳其還敦促伊斯蘭國家重新審視與以色列的關係,建議伊斯蘭國家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商討應對巴以緊張局勢。伊朗外交部15日表示,因爲對加沙抗議者進行"野蠻屠殺",以色列官員應該作爲"國際法院的戰犯"出庭受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