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16-17-50-31-613_deco  

 

政治人物在選前出書似乎已成一種慣例,接二連三,把簽書會鑲嵌在競選活動中,成為新型態造勢活動。去年,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的《白色的力量》和民進黨籍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的《滴水穿石》,不管是他人捉刀還是親自操刀,都成功對媒體造成議題設定,政治人物食髓知味,連選立委的人都要出書了。

 

柯文哲是素人參政,早就因為阿扁保外就醫和誤植愛滋器官事件上過媒體,柯語錄更在網路上爆紅,但關於他的背景、家庭和成長故事在他參選之初還是相當新鮮的話題。《白色的力量》是2014年3月5日出版,當他決定參選,媒體對他的過去產生好奇,開始張羅報導材料,他已經準備好各方面的故事「願君多採擷」,因此他書中的內容常被引用在新聞中,甚至成為深度報導的素材。

 

特別是那些軟性不為人知的一面,包括「阿公遭遇白色恐怖臥病三年抑鬱而死,父親一生深受影響對政治敬而遠之,以至反對柯文哲從政」;還有「明明是同門師兄妹,柯文哲如何因著媽媽安排相親才娶到太太陳佩琪」的故事;柯文哲身邊最得力的助手「葉克膜之母」蔡璧如;還有「台大醫院葉克膜團隊成功的因素就是自動自發,這個團隊最大特色是『沒戴手表』,因為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這就是企業文化。」 電視專題報導每每提起這些橋段,鋪陳與柯文哲《白色的力量》中的敘述,如出一轍。

 

郭正亮執筆的《滴水穿石》同樣強化林佳龍「十年深耕」議題設定。2014九合一大選所有候選人中就屬林佳龍的報導不分平面、電子有著高度一致的基調,主軸不出「留學美國的頂尖高材生從政後的平步青雲,十年前參選被譏為空降部隊敗選,但敗選後決心深耕地方,從乏人問津被主持人略過不介紹,一個不太會聊天、給人缺乏溫度的智庫書呆子如今已能自在穿梭地方,掌控全場。」

 

十年深耕是真的不容易,但要怎麼詮釋呢,人各有異,出書定調還是有一定的功效,畢竟媒體工作分秒必爭,要重新爬梳一個候選人的背景和逆流而上奮鬥史,還要找畫面,還要營造高潮跌起起承轉合實在太花時間,從候選人的自傳中擷取素材變成專題報導變成常見的形式,出書就成了候選人搶話語權的戰場,不能缺席。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柯文哲也曾因為《白色的力量》中歧視女性的言論被罵翻天。「當一個行業裡女性數量在上升,那就代表這個行業在沒落了。」 「最聰明的太太知道只要子女顧好,男人去外面晃一晃,還是會回家」、「一夫多妻制是增加人口有效的制度」等等,搞到最後要重新改版。此外, 「第一流的人才讀醫學院,二流的讀工學院,三流的商學院,讀法和農的佔第四、第五,文學院差不多第六流,藝術的就根本不入流,所以我看台灣是不會有沙士比亞,也不會有米開朗基羅。」都被對手拿來攻擊柯文哲打從心底瞧不起文化藝術工作者,其文化政策根本只是買票手段。

 

在柯文哲和林佳龍之前,政治人物選前出書最有名的莫過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蔡英文的人生滋味》談的是她這個人、她的家人寵物和個人的生涯轉變,當時是2011年11月距離大選只剩兩個月,真正的效益選後才浮現直到2016都足堪使用,譬如她如何以內科療法和小額募款帶民進黨走出谷底。

 

這一回蔡英文再出書名為《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據說是記錄敗選後走遍全台的所見所聞,和各行各業的小故事,蔡英文已穩操勝算,那她圖什麼呢?大概是想把選戰聚焦政策吧,只是硬性的政策能否透過出書成功達成跨媒體的議題設定,成為眾人周知、共同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三個月的新聞報導有無跟進丶推陳出新是觀察指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