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著名的天文學家萊曼·斯必澤在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中,非常詳細地描述了太空天文台具備地面天文台所無法實現的幾大優勢。其中有如果將望遠鏡設於太空中,便可以觀測到被大氣層吸收完的紅外線與紫外線。萊曼·斯必澤不僅發表了這篇論文。還以空間望遠鏡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並一直致力於空間望遠鏡的發展。因此,他被人們尊稱為「空間望遠鏡之父」。

太空望遠鏡的出現,令天文學家們在對宇宙天體進行觀測的過程中打破了地麵條件的限制,從而獲得了更加清晰與更為廣泛的觀測圖像。然而,空間望遠鏡卻經歷了很長時間才得到實現。雖然20世紀20年代斯必澤便提出了空間望遠鏡的概念,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哈勃空間望遠鏡才被正式發射到太空中,並一直觀測至今。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命名來源於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該空間望遠鏡於1990年4月25日被美國太空梭發射到太空軌道,這架造價將近30億美元的空間望遠鏡長為13.3米、光學主鏡口徑為2.4米,重量為11.6噸。當哈勃空間望遠鏡被發射到太空軌道之後,它就一直以2.8萬公里的時速沿太空軌道運行,通過這架空間望遠鏡觀測到的宇宙天體的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10倍以上。

正是因為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成功建造與成功發射,使得人們對宇宙空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它已經成為世界天文史上最為重要的儀器,填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之處,並且幫助天文學研究者著解決了諸多原本無法解決的問題。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美國宇航局的下一個軌道觀測和對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對於望遠鏡來說,口徑越大,其集光能力當然也就越強,從而讓科學家們能夠觀察到更加暗弱的天體。因此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已經擁有了6.5米的驚人口徑,目前與該望遠鏡有關的全部硬體均已經研製完成,但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預計該望遠鏡將於2020年5月發射升空。


望遠鏡大家都懂,就是幫助人看清遠處東西的光學器具

望遠鏡分很多種類型,比如我們在古裝電視劇里常見的單筒望遠鏡

比如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雙筒望遠鏡

還有一種天文學家常用的望遠鏡叫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用來看星星固然好,但是有個問題,那就是大氣層的干擾

我們把人眼能看到的光叫作可見光,我們平常用的望眼鏡也是用人眼觀測,所以多是關注可見光。

但是在所有光中,可見光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下圖是所有電磁波的類型,而可見光只有其中彩色的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橙黃綠藍靛紫。其它的那些紅外線、紫外線、x光等等,人眼是看不見的。

我們呼吸的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大氣層有1000公里的厚度厚,大概相當於北京到上海的距離。

如果你用手持激光筆從上海對北京射出一道光束,北京看得到嗎?看不到的,很多光都被空氣干擾而散掉了。

1000公里厚的大氣層對於可見光和看不見的光都會有干擾,所以在地面上看星星就會受到影響。

怎麼辦呢?

那就把望遠鏡送到大氣層外面,太空裡面去就好了

所以就有了新的一種類型,叫太空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有很多種,有盯著太空的可見光的,有盯著太空中紫外線的,有盯著太空中X光的

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是所有太空望遠鏡中,最有名的看可見光的太空望遠鏡。

作為一架昂貴又龐大的太空望遠鏡,哈勃給我們貢獻了非常多好看的照片,下面展示一下:

哈勃望遠鏡雖然已經使用了快三十年,但是這麼多年一直都有在進行維修保養和升級,每次升級,宇航員都會把新的儀器、拍照設備和電腦裝到哈勃望遠鏡上。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叫作韋伯太空望遠鏡,鏡面面積比哈勃要大七倍多,目前已經設計完成,正在美國進行開發和製造。過幾年,等到韋伯太空望遠鏡完全啟用,我們應該能看到更多美妙的太空圖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