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八一評論

近日,某連隊接到通知,上級將組織軍容風紀檢查,於是要求所有戰士統一理髮。然而,有的戰士剛理完髮沒幾天,覺得沒必要重新理一遍,因而發起了牢騷。連隊幹部瞭解情況後,決定理髮不再搞“一刀切”,這一做法受到官兵點贊。

關於理髮,還有一則故事。在保衛南疆作戰期間,遲浩田同志赴前線慰問,發現戰士們的頭髮很長,全無軍容風紀可言,故而心裏不高興。可與戰士交談後他瞭解到,不理髮是有原因的:一是山上山下溫差大,留着頭髮,在山上就暖和些;二是對方看到我們的戰士頭髮長,知道他們在陣地上待得久,會心生忌憚……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打仗,如果從戰士的角度看,一些看似不正確的事情或許就有了合理性。這件事讓遲浩田很受觸動,他感到,這是一次“實事求是的教育課”

對現在的一些領導幹部而言,這何嘗不是一堂“實事求是的教育課”?試想,如果在軍容風紀檢查中發現戰士頭髮過長,是會耐着性子摸清實情,還是劈頭蓋臉批評一頓?對於那些“刺頭兵”“個別人”,是會與其深入交流、搞清箇中緣由、力爭對症下藥,還是“吹鬍子瞪眼”“得理不饒人”“恨鐵不成鋼”?

如果是爲了維護紀律、真的出於公心,倒也罷了。問題在於,少數領導幹部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對下屬缺乏應有的尊重,喜歡吆五喝六耍威風,不分青紅皁白就罵人。特別是在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誰要是來“撞槍口”,一場“狂風暴雨”“狂轟濫炸”是在所難免的。究其實質,他們不是爲了真解決問題,而是爲了圖一時之快。

上述種種做法,不僅難以讓官兵解開思想疙瘩、真正心悅誠服,還容易使大家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情緒日益悲觀、怨氣越積越深,甚至走向“破罐子破摔”的極端。正如某心理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所稱:領導經常指責下屬,會對組織產生“不易覺察但卻具有毀滅性”的影響。

“花爲什麼謝了呢?我的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琴絃爲什麼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節,因此琴絃斷了……”這是泰戈爾筆下的名句。對於有些領導幹部,也應當捫心自問:戰士爲什麼不願跟我說心裏話呢?爲什麼見了我總是繞道而行呢?爲什麼我看見問題就批評,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呢?

再遇到戰士“不理髮”的現象,不妨想一想當年遲浩田是怎麼做的。靜下心來、俯下身來,問問戰士有什麼原因沒有,有什麼苦衷沒有。如此,才能走進戰士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消除隔閡、化解矛盾、推動工作。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