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有這麼一個科普的機會。問題有一個不對,應該是春分。

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曆法而言是陰陽合曆。立春立冬和春分等的節氣是太陽曆,以太陽光對地的傾角確定的,中國人很聰明,在水平地面上面南背北立一塊石碑,石碑向北是不同刻度的「尺子」,這個就是圭表。通過每天午時圭表的影子長短來計量太陽對地球的照射角,因為照射角的不同地面上接收的太陽輻射熱是不同的,以此確定農耕不同時間的勞作。我國勞動人民把圭表影子一個周期的變化視為太陽周年。照射角每變化15°為一個節氣。冬至午時圭表影子最長,夏至午時圭表影子最短,春分和秋分午時圭表影子等長。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隨著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太陽直射面向南回歸線移動,天氣越來越冷,當直射面到達南回歸線時,我國將迎來冬至這個節氣,這一天圭表影子最長,接收的太陽輻射熱最少。因為氣溫變化和太陽照射角存在一定的延後,最冷的那天不是冬至,而是大寒這個節氣。

隨著太陽直射面的北移,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已經感覺到春天的臨近,所以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春天萬物復甦,中國勞動人民又開始一年的勞作。

這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以上是以太陽為標準的曆法,此外中國還有以月亮為標準的曆法,俗稱陰曆。看看我們把月亮的塑望定位一月。量詞也是月,和月亮有關。

現行的曆法,也就是所謂的公曆和太陽月亮都沒關係,只和西方神話有關。


我只知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說。氣象的編排是神龍,黃帝定下的一年四季指導農民下種,養育,收割,冬藏的極其寶貴的數據鏈。為了四季多少能巧匠費盡精力一點一滴的集合的文化精華。你的體目重編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