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美贸易战僵持难解,中国官方密集出台新开放政策。当地学者称,中国已进入深化对外开放新阶段,扩大开放表明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方向发展。

中新社报导,中国官方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提出一揽子扩大开放措施,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上半年完成负面清单修订,降低进口关税等新政策。

为此,中国官方于6月28日起连续发布新开放措施,并于7月1日起实施。报导引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表示,近期开放政策出台频率「在改革开放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足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扩大开放。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称,「中国已进入深化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此阶段意味著中国不再满足于开放本身,而是要提升开放的品质,实现与世界经济更高层次的互动。

苏庆义指出,在深化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将更注重贸易平衡,更注重通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高水准外资

报导称,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日趋升温之际,中国进一步主动扩大开放,也是向全球传递清晰信号:「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开放合作道路,为面临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与贸易注入新动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表示,当全球化遭遇波折,中国扩大开放「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方向发展。

报导汇整近日的新开放措施,包括:6月28日,中国发布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投资限制基本取消,金融、交通运输、能源等多个领域市场准入也大幅放宽。

6月29日,外企备案管理新规出台。全球投资者来中国开办企业,可同时线上办理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手续,不用跑两个部门,也不用重复填写资料。

6月30日,2018年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新清单比2017年版缩短一半以上,取消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等多项限制,开放程度较全国版更进一步。

7月1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化妆品、水产品等一大批商品进口关税大范围下调。其中,日用消费品最惠国平均税率从15.7%降至6.9%,平均降幅达55.9%。

报导称,今后中国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步伐将进一步提速。日前发布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指出,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准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