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本报讯 张祈╱花莲报导】

前言:台湾地狭人稠,粮食自给率仅3成,经常发生农产品产销失衡,导致农民血本无归。如何透过新科技、新商业模式,鼓励消费者「买在地、吃在地」,发展循环新农业,促进在地经济,本报采访国际名厨、青农、产官学界,提供进步的解方。

张祈╱花莲报导

返乡近10年的「农夫博士」卢纪烨,天马行空的思想为传统农村注入新生命,从一开始的鹰猎米、小农平台等,总是以出乎意料的思维慢慢改变农村,近年来,他在前行政院长张善政指导下,朝向科技农业前进,与伙伴研发「空拍机巡田」,卢纪烨说,过去西瓜收成,7甲地光是清点就要2、3天,现在只要20分钟。

「想法很多但口袋很空!」卢纪烨表示,返乡务农最大的考验就是「没有资源」,当时要入手一台空拍机、电脑都犹豫不决,直到去年9月正式上路后,伙伴陈哲铭、叶佐斌一同向张善政请益。卢纪烨说,张院长给了不少方向与建议,让计划更快步上轨道。

以自家的7甲西瓜田为例,卢纪烨与伙伴开发「高空影像盘点农作物技术」,从拍回来的照片中就可看出西瓜叶子生长情况,黄的、卷的一目了然,有问题的西瓜一眼就能认出,过去巡田要好几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能解决。

卢纪烨说,天马行空的想法集合科技,解决农业困境,省工还是重点,过去最头痛的盘点问题,工人下去盘点也要2、3天,算到头晕火气又大,盘商要来收西瓜,多以经验评估今年瓜果数量跟品质,这根本是身心煎熬。

他指出,「高空影像盘点农作物技术」从种植过程、采收到最后出售,通通可以把关,资讯公开化也可减少在最后销售端与盘商的争执,有图有真相让交易更便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