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3月18日18:30

放映电影:《地久天长》

地点:红星电影世界

主持人:藤井树

嘉宾:王景春

《地久天长》现场打分

平均分:8.7

最高分:10分 最低分:7分

[ 全场大合影]

昨晚,新科柏林影帝王景春做客藤井树观影团,陪所有观众一起畅谈《地久天长》。

当小编告诉他,现场许多观众泣不成声,他微笑着提起在柏林电影宫里,听到过一位观众发出非常大的嚎哭声。话语间没有多少得意,更多的是感慨。

这是一部真的会让人无法克制哭泣的电影,而令所有人哭泣的魔力,并非来自某些炫技的设计,而是那些来自日常的、难以抗拒的生活本身。

在电影横跨三十年的时间维度里,每个观众的哭点或有不同,有些会因为养子临行前的一跪潸然泪下,或许想起了自己曾经与父母的争执;有些则会在海燕临终前的告别泣不成声,感怀着自己的家庭曾经的苦难。

因为电影里的所有故事,都是关于我们,关于中国家庭,关于这个国家在改革开放后长达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裹挟其中的,是每个人私密却脆弱的命运。

电影的手法当然是出色的,非线性叙事的情节串联和极为克制的影像表达,都足以让该片在柏林大放异彩。但对于中国的影迷来说,更重要的,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生活。

1

极为克制的叙事

电影开始于一场灾难:少年沈浩和刘星蹲在水库边的高地,急切地劝说自己的朋友一起下水游玩。而不久之后,我们看到一群成年人哭喊着星星冲向水边,眉毛上方还有煤灰的刘耀军抱起孩子,疯狂地向医院奔跑。

丧子,是一场灾难,而电影后续的故事,讲述的是这灾难背后更为深重的绝望和人伦的悲凉。

也就是在这场戏里,有两个镜头非常明显地能看到电影叙事上很有王小帅风格的、极为克制的部分。

在拍摄刘耀军夫妇在水库见到儿子的部分,包括他们把孩子送进手术室在门口嚎哭的场面,都以较远的距离取全景拍摄长镜头,观众在一个极为客观的视角,被那些极其私密的情感冲击着、震撼着。

而下一段戏,却突然切到了刘星还活着的时候,他走进家门,和厨房里的父母打招呼。故事,跳到了悲剧发生的若干年前。但对于已经预知了灾难的我们来说,会感觉到一只冰冷的手抓住了心脏。

全片的结构,始终是在不同时空反复跳切,让我们一点一点,甚至要一直到最后,才能勾勒出整件事的原貌。但当我们已经看过了所有的结局,那个最初的开头已经具有了太沉重的意味。

非线性叙事并不好把握,但《地久天长》的完成度真的非常好,通过光感和布景的变化,以及人物肤色、发色和妆容等各方面细节,这种跳切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更有抽丝剥茧的观影乐趣。

应该说,《地久天长》是华语电影中非常少见的文艺片精品,且极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经典。作为王小帅“家园三部曲”的第一炮,他从业数十年的娴熟手法和表达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这些电影技巧,搭建了一座桥梁,让那些浩大而悲伤的情绪,汹涌地冲击着银幕前的每一个我们。

2

表演铸就经典

对于电影来说,表演的出色绝对是可以将全片提升一个档次的。而在《地久天长》里,王景春和咏梅的演绎绝对达到了这个层次。

电影的克制和平静,也凭借各位演员的精湛的演技得以进一步发挥。

包括在情绪最激烈的桥段,也就是沈浩告知刘耀军夫妇当年星星死亡真相的一段,当沈浩泣不成声的时候,刘耀军只是略显迟钝地问了一句:这事儿你爸怎么说啊。平淡的语气背后,是无处安置的悲伤。

应该说,王景春和咏梅的夫妻戏,是近年来所见的最好的一部。是对话的状态,是彼此的情感碰撞,但更可贵的,是那种永远同步、感觉真的需要一生才培养得了的默契。

这真的是妙不可言的,甚至如王景春和咏梅两位出神入化的演员,能做到这一步也令人兴奋。当他们在儿子死后招待茉莉时,分别坐在饭桌的一边,那个画面,就是家庭。

特别喜欢的还有他们在老年和沈浩说话时候的感觉,会微微擡高语气,带着小心和喜悦,仿佛他依然是个孩子般的呵护和爱,很像那些永远把我们当孩子的老人们。

但我们明明知道,那个孩子,就是当年一手造成了悲剧的存在啊。情绪的累积到了这个时候,真的会让小编听到他们说话都止不住流泪。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王源的那场告别戏,看似面无表情,但每一个动作的小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这个一直绷着脸的孩子,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

而如赵燕国彰饰演的新建,当听到老沈说跟刘耀军已经找不到话说的时候,眼眶突然一红,然后微微侧头举起酒杯,分寸感实在是太煽眼泪。

如果柏林有这个奖,《地久天长》绝对值得再拿一个最佳群戏。

3

属于每个人的史诗

电影长达三十年的叙事跨度,囊括了包括严打、下岗、计划生育、南下淘金潮等非常经典的历史时刻,却以一对夫妻的角度加以展开,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就此拧在了一起。

他们经历了时代所带来的悲痛,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工作,又在南方经历了实质上的第二次失独,当我们看到年老时两张麻木的面孔,累积的痛苦甚至让我们根本无法承受。

而泪水,也是在这种不断累积的巨大悲痛中如期而至。

这并不是一个狗血故事,“失独”作为两位老人人生悲剧的开始,其实是写好了他们即将面临的种种。失独让他们无法面对亲友,让他们决定离开故乡,也让他们决定再收养一个孩子。

但真正令人落泪的,是两位老人对这一切的反应。他们几乎麻木地面对着生活的一切。当茉莉为刘耀军提供了第二种可能,刘耀军拒绝的话特别令人心酸:丽云只剩下我了。

哪有什么地久天长,走到最后的,居然只是相依为命。

在飞机上,突然的气流波动让众人紧张不已。风波过后,两位老人略带尴尬地松开了彼此的手,王丽云说:真奇怪,我们俩居然还会怕死。

他们的一生,经历过太多比死更沉重的压力。

而那些带有强烈生活质感的画面,实在是让人太容易代入父母为我们讲述的往事,而彻底击溃我们将其仅仅看作故事的心防。我们慈祥的父辈、祖辈,那些温和的笑容背后,在同样的年代里又曾有过多少不堪重负啊。

这部中国人的家庭史诗,无比诚恳地写给走过中国近四十年时光的每一个人。

带上父母,去看看这部电影吧,然后看完之后抱抱他们,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 藤井树和嘉宾王景春]

3月18日晚上,观影团带着团友打卡了《地久天长》,这部今年柏林同时拿下影帝、影后殊荣的佳作,真的让全场所有观众无法控制泪水!

近300名观众参加了昨晚的观影活动,一部文艺片能够获得如此的关注和期待,也绝对让人对该片充满期待。

观影结束,当灯光亮起,许多人匆匆擦拭着脸上纵横的泪痕,藤井树小姐开始说话时,也带着鼻音和哭腔。在这个影厅里,我们共同分享了刘耀军夫妇的人生,更沉浸于自己和家庭的往事。

这是藤井树观影团成立以来看过最长的一部电影,加上映后对谈,整个活动时长将近4个半小时,结束的时候已经接近晚上11点。

因为一些观众后来要赶末班地铁,不得不提前退场,但大部分朋友依然兴奋不已,纷纷发言和王老师讨论那些剧情里让他们感动不已的点。而王景春老师也毫无保留,分享了许多或有趣、或感人的幕后故事。

真的非常感动,为所有爱电影的你们鼓掌!也感谢王景春老师,您对观众的真诚和对表演的热爱,值得一个大写的“服”!

那么,王景春老师在现场讲述了哪些幕后故事?又是什么,让藤井树老师无法克制地流泪?让我们听听他们关于电影,都有哪些亟待分享的话题吧~

1

王景春说

【克制的表达】

这次特别棒的是导演的选角,对整部戏表演风格的把握,都要求走心,不要外放。我们的理念很相近,整部戏下来大家的表演风格是一致的,所以效果特别好。

当时拍的第一场戏,就是星星十二岁那年,四个大人、两个小孩一起在公园拍合照。在此之前我没有和咏梅合作过,只是听说过,但就是有默契。

生活中很多人经历痛苦的时候,不会去呼爹喊娘,反而更会去压抑。这是中国人对于悲剧、伤痛、压力时,典型的处理方式。所有的事都埋在心里,很难受,但不会说出来。尤其是以前的年代,是离我们都有点远的。

刘耀军他们应该是50尾、60初,经历返城下乡、招工,这批人是咱们国家发展史上,挺难的一批人,什么都赶上了。计划生育、下岗、南下淘金、严打等等。

在时代的大潮,这一代人是完全在经历冲洗。小帅是想通过这一代人,把咱们三十年的变化,都给呈现出来。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一切朝前看,因为信息来的太快。忘掉伤痛,大步流星,但现在返回头看看以前的事,历史应该是被铭记的。

【拍摄中的情绪崩溃】

在拍摄过程中当然有经历过情绪崩溃。当时在拍耀军(在车里)目送茉莉离开的时候,拍了几场不一样的戏。第一次是我说再见,第二次又拍了一条,我觉得很憋屈,就有了看到的这种状态。

导演挺喜欢的,但我说了一句骂人的话,导演有点纠结。但其实那时候,刘耀军就应该是再也忍不住了。

在拍摄第十天的时候,沈英明跟刘耀军说“一命抵一命”那场戏,第一条的时候我已经快不行了。但这场戏你们看到了,我很平静,眼泪没下来,可是心里特别难受。

拍第二条的时候,我先得缓缓,在外面转一圈,抽根烟,再回来拍第二条。拍完,一听到导演说“过”,我就不行了。我自己走到窗边,哭得都抽抽了。

后来我回头,朦朦胧胧看到导演身后,他看到我,一下就搂住我。我俩就在那哇哇地哭。这是我第一次情绪崩溃,也是导演第一次。自那以后我把导演带坏了,之后他好多次都是拍着拍着哭了,我就去坐在他旁边,陪他坐会儿。这样大概有十次。

拍这部戏导演和我们都是压着的,每天拍完都挺难受的,回到家里还得覆盘,想想明天怎么拍,一想心里又很难受。

【关注失独群体】

我们去调查、采访过很多失独家庭,这是人生很大的悲痛。很多家庭离婚了,老死不相往来;再有就是两人相依为命一辈子,但也走不出悲痛。导演还是关注了大时代的这个群体,这些人真是不太容易的。

2

藤井树说

【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部片子中的每个人物的经历都是波澜壮阔的,然而所有一切都隐于表面的平静,这是最难演的。没有控诉,没有歇斯底里,人生最大的苦痛在他们面前好像被化解过去了。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方法,同时又很“中国”。

电影貌似在讲两家人的变迁,但背后能感受到芸芸众生。一张张脸,一个个家庭,叠加起来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国家。

这是这部电影独特的魅力,它可以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爸爸妈妈经历过什么。

你看到很多具体的脸,但不是脸谱化,那些事都是大家听说、经历过的。这些事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大银幕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值得在最好的影院来看。

去看一部跟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命运有关,关乎每一个个体,关乎我们的现在和过去。

【复杂的观影情绪】

但是我也很想感谢主创,拍的是这样的节制。节制到有时让我感到很憋屈,就像耀军在影片里只有两次爆发,一次是老婆被拉去强制流产,第二次是在车里抱着方向盘哭了一次,仅此而已。

但这个男人的青春、他的不甘,都在沉默里。到最后才知道,他一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已经处理好了所有的苦痛。

这部电影里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事情,但每个人都承担了最痛苦的后果。

我最后崩溃的点,是海燕最后对丽云说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决堤了。包括浩浩对他们的告解,所有的台词都是戳心的,像用钝刀子割肉一般疼。你一想他们这辈子的经历,他们的憋屈,想到我们的父母,是怎么过来的。

3

与观众互动

【三种结尾】

问:听说电影其实拍摄的时候,准备了三种结尾是吗?

王:第一种是两人上完坟,远远看着雾霾的包头市,在那打点也挺好的。

另一种导演想的,他们在家里吃饭,耀军说“我做了一个梦”,丽云问“梦到啥了”,“我忘了”。然后两口坐在那吃饭,这时候小刘星跑进来了,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小刘星跑了一圈走了,老两口继续坐在那吃饭。

不过导演还是喜欢最终的版本,我也是。最重要的是解决了茉莉的事情,大家都释怀了。抱孙子是多高兴的一件事。最后电话响了,养子刘星回来了。

有时候我觉得,如果不是三个小时的电影,是四个小时、五个小时、六个小时呢?点打在某处也不见得是结束,也可能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关于片名】

问:片名是来源于《友谊地久天长》吗?

王:电影名字本来就是《地久天长》,后来是有《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也很契合,就用了。

但可能影片的英文名“So long, My Son”其实更好,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好久不见了我的儿子”,另一个是“再见了我的儿子”。英文名是最最贴题的。“地久天长”相对的更大,涵盖的意思更多。

【跟王源的合作】

问:您如何评价王源的表现?

王: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孩子。我们在片场很少交流,这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因为片子里两个人物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当时跟养子告别的那场戏,我跟咏梅在一个屋子坐着,王源主动过来说“爸爸妈妈能不能跟你们对一下戏”,很用功好学。我跟他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开始问他很多问题,台词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一起分析台词、人物的关系,把整场戏说透。

拍摄的时候他真听进去了,我觉得那一条拍的最好,我能从他眼睛里看出来他听进去了。他后来听完,起身转身,向我磕了三个响头,后来又到妈妈躲在门后的屋子,又磕了三个响头。不过导演把前面的三个剪了,只保留了后面的,可能是不想重复吧。

【和王小帅的合作】

问:您觉得和王小帅导演的合作有火花吗?

王:小帅一直是一个个人风格很鲜明的作者导演,他以前也很先锋,很愤怒,很有力量。我跟他合作过两次,10年拍的《我11》,我演他父亲。那部电影是讲他父亲的事情。两部影片的两个父亲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我们基本上不争执,表演上他给我很大空间。我们也聊戏,聊结构上的。他有时候会说哪哪需要加戏,有一场加戏他拿掉了,这两天他很后悔。那场戏是我给小刘星洗澡,洗完澡给他擦干、玩闹,非常温馨。但最后因为时长拿掉了。

有时候我会让道具准备个什么东西,小树枝什么的。道具跟导演说,导演就说“他要你就给他找”,很多都是即兴的。上坟那场戏,二十分钟一镜到底,当时没有排练,只有我去小山坡上探了探路,然后就拉着咏梅上去了。

4

现场评分

本场观影活动,《地久天长》的全场平均分高达8.7分,绝对是少有的高分。观众们对于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喜欢。

正如藤井树小姐所说,这部时间跨度极大的电影,真的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关,更关乎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这样的电影,绝对值得走进电影院二刷、三刷!

也要感谢王景春老师的精彩分享,期待您再次到观影团做客!

最后提醒各位影迷,这部从柏林载誉归来的佳作《地久天长》,绝对是本年度不能错过的华语电影,如果想看,还请于本周五之后到影院支持哦!

电影《地久天长》

将于3月22日上映,

请去影院支持!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