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風物記之三】佛國蒲甘: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

  伊洛瓦底江邊,幾座殘舊的古磚塔掩映在遮天的樹蔭下。臨江的草地上,搭了幾座茅草的亭子,坐在草亭裏,點一份簡單的炒飯。

  以烏鴉爲首的鳥兒們在頭頂跳躍鳴叫,還有小松鼠上躥下跳,頭頂陽光炙熱,天空蔚藍。空曠的江面上,偶爾有一艘長條貨船突突突的駛向遠方。

  這裏,就是我們入住的蒲甘古城“Bagan Hotel River View”河景酒店的河岸餐廳。

  酒店的大門外,左邊是一座高高聳立的方形佛塔,右手,是一座圓形佛塔。

  土路兩側的林間田野,不見莊稼和稻穀,卻密佈着一幢幢的大小不一的古佛塔,多以紅磚砌就,形制爲方形或圓形,塔各開有四個門洞,每個門洞裏供奉一尊或坐或站或臥的佛像,造型圓潤豐腴,長耳垂肩,朱脣紅袍,色彩強烈線條簡潔流暢,與我們漢傳佛教裝飾繁複的佛像莊嚴明顯不同。

  密佈四野的佛塔羣雖然有些已殘破成廢墟,仍然讓初見的我驚歎不已:這蒲甘的大地上,不種糧食,只種佛塔!

  蒲甘是緬甸古老的蒲甘王國的所在地,其歷史早於北宋時期,小乘佛教就已自西而來成爲國教。首任的阿努律陀國王以及後任的江喜陀國王均身體力行,興建佛塔禮佛,帶動蒲甘的百姓捐建佛塔寺廟無數。

  造塔的高峯期在11世紀至12世紀期間,小小的蒲甘地區19個村落竟然有上萬座佛塔,即使經歷數百年戰爭及地震的摧殘,至今依然留下了2000多座佛塔。其中留存至今最大最古老的佛塔,當以阿努律陀王所建瑞喜宮佛塔(ShwezigonPagoda)爲引人矚目。

  在蒲甘的一個黃昏,我專門跑去瞻仰了這座近千年的古塔,塔身渾圓飽滿,金碧輝煌,氣勢逼人,有許多緬甸人光着腳匍匐在塔前,合十跪拜。

  在這個信佛的國度,進皇宮、進寺廟、進佛塔、面佛見僧,都要脫去鞋襪赤腳相見。

  爲方便瞻仰蒲甘的萬千佛塔,我也赤腳拖鞋行走,不想卻幾次被田野中的荊棘扎穿拖腳底,鮮血淋漓。與那些赤腳奔走化緣的僧人相比,我仍需修行。

  人生不易,也是一場赤腳的修行。

  炊煙四起的蒲甘清晨,遇見了一隊身披紅色袈裟的小和尚,抱鉢挨家化緣,化緣的小僧人皆赤腳,施與者也赤腳,以示虔心敬佛。小乘佛教認爲“晨朝是諸天食,日中是諸佛食,日西是畜生食,日暮是鬼神食”,所以修行者遵行早起化緣過午不食的傳統。

  堪稱全民信佛的緬甸人,以捐建佛塔,出家爲僧爲榮,每個人有着一生必出家修行一次的習俗,入寺爲僧短則幾天數月,長則一生。緬甸人家把送孩子出家視爲最大的榮耀,給孩子穿袍戴冠披紅掛綵,騎大馬坐彩車浩浩蕩蕩的遊街送進寺廟,街坊鄰居路人則爭相圍觀祝福。

  “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正是蒲甘的真實寫照。

  可是赤腳終究走不了太遠。所以,我花一萬緬幣租了輛摩托車,開始我的蒲甘大地佛塔之旅。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我會想辦法尋找各種交通工具,來延伸自己的視野。首選租汽車摩托車自行車自駕,再次就搭出租車小火車小客車,不行就突突車、三輪車,努力去到想去的地方。

  在蒲甘,可喜到處有搭棚子出租摩托車自行車的攤點,我換上短褲拖鞋帶上口罩租摩托去騎行:蒲甘是個塵土飛揚的大村莊,不想喫土,請戴口罩。

  在關於蒲甘的各種遊記裏,衆口一辭的提到了“許三多佛塔”,其實是ShwesandawTemple(瑞山都佛塔)的諧音,建於1057年的“許三多”佛塔層高五層,位於草木繁盛的原野上,達瑪央吉塔、他冰瑜塔、阿南達寺等知名的寺塔分佈在周圍,遠近無數大小佛塔圍拱。

  許三多塔被廣大中外遊客奉爲觀賞日出日落聖地,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貢獻了無數晨曦暮靄中佛塔羣光影絢麗的美照,網上一搜比比皆是,堪稱最代表蒲甘甚至緬甸的風情形象照。

  遺憾的是,當我騎摩托車找到許三多佛塔時,入口卻被腳手架告示牌圍住:許三多塔正在封閉修繕中。

  說到修繕,蒲甘的幾千座古老佛塔都被不同程度修繕過,在一些佛塔的前面,豎立一塊高約60公分的石碑,刻着出資修繕人的名字,仔細一看,多爲日本人。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佔領了緬甸,奴役緬人多年。戰後,日本人以各種方法出資修繕了蒲甘大部分瀕臨毀壞的佛塔。不僅如此,日本人還承接了緬甸的大量公共設施建設、修學校設工廠,緬甸大街上跑的都是日系的汽車,據說,隨着在緬甸日企的增加,當地人學日語的熱情也高漲起來。雞賊的日本人如今棄武改文攻了。

  叢林荒草地裏,那些豎了石碑的一座座佛塔,乍看之下彷彿是年代久遠的墓地,類似前年在西夏王陵遺址所見塔墓。

  夜間,騎着摩托車返回的時候,路邊佛塔在暗夜裏黑影瞳瞳,越發給人陰森的感覺,以至於我竟然迷路了,在縱橫交錯的古塔叢林中左右奔突,兜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回酒店的路。

  晚上會迷路的蒲甘古城其實不大,古城牆內重建了一座“王宮”供人買票參觀。城門外就是小村莊,村舍間散落着古塔,緊挨着佛塔,村民們搭起了竹籬茅屋開起酒吧餐飲店,做起了遊客的生意。

  我們遍尋中國餐廳未果,最後光顧最多的是一家叫THE MOON素食餐廳,喫了兩次,炒飯太鹹,最後喫的最滿意的是椰漿咖喱豆腐和南瓜湯。

  行前,在許崧的《不去喫會死》一書裏,讀到在緬甸必喫一道“燉雞”,在他看來,那是久違的真正有“雞味”的雞,勝過廣東人推崇備至的清遠“走地雞”。於是我們執着的去尋找那碗傳說中的燉雞湯,在蒲甘村口,一家據說會做中國菜的店裏點了這道菜,喫完砸吧半天嘴,始終沒有想象中的美味。倒是店裏懸掛的人偶,讓我看見了緬甸傳統木偶戲的樣子。

  蒲甘是傳統手工藝的集中地,我的摩托車穿行在良烏、新蒲甘、老蒲甘的路上,隨處可見掛着牌匾的手工藝作坊。

  在新蒲甘的路邊,我們遇見了一家油紙傘作坊。幾個赤膊的黝黑漢子埋頭削傘骨、刷漆、穿線,做好的油紙傘大如街上交警用的遮陽傘,小如兒童舉的小紙傘,圖案簡單,顏色偏暗,全無去年在四川瀘州分水所見的油紙傘那麼清新文藝。

  不能免俗的,我們也去看了蒲甘佛塔的日落日出。

  “許三多塔”上不去了,我們很快發現了一處新的觀賞點,那是距離許三多塔約百米外的一座三層小佛塔,有極窄而陡的門洞,磚砌階梯可供爬上塔頂,等我揹着沉重的相機包氣喘吁吁的光腳爬上去的時候,已經有十幾位外國遊客如壁虎般攀附在陡峭的塔身上,專心的等候着太陽即將落下的西邊。雖然這座塔的高度明顯不如五層高的許三多塔那樣視線開闊,登高遠眺,也能望見漸次綿延到天際線的佛塔羣。

  我以往旅行的習慣是不起早、只摸黑。就爲蒲甘日出美色誘人,這次破例了,凌晨5點起了個早。

  天色未明,伊洛瓦底江還隱沒在混沌之中,我們的摩托車車燈劃開薄薄的夜色,沿着叢林佛塔間蜿蜒的土路前行。

  忽然半路鑽出一位染着黃毛的黝黑小哥,酷似《泰囧》裏的王寶強,竟一路騎摩托車尾隨我們,非要帶我們去一處登塔點看日出,跟去一看該塔不高,周圍佛塔稀拉且被樹木遮蔽,根本不宜拍照。

  彼時晨曦已現,時不我待,我們果斷返回前天觀落日的古塔。

  我爬上塔頂,舉目四周遠山綿延,晨霧氤氳,尖塔靜謐林立。此時已日出東方,衆人翹首天邊,朝霞燦爛,恍如佛光天降,普照大地。

  很快,太陽就脫去了炫彩迷人的外衣,一躍成了高懸直白的日光。

  一朵坐一次300美金的熱氣球孤零零的從遠處飄來,晃晃悠悠的飄過霞光裏的萬千佛塔,慢慢的消失在伊洛瓦底江邊。

  世間的美好往往來之不易,而消逝只在瞬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