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謝邀。哈哈。每個寺廟都有個故事。每棵古樹又有它的故事。釋迦牟尼都是在講故事。講述的是成,住,壞,空。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有緣者學之。有福報者學之。


天下名山僧佔多。寺廟非常注重與環境的融合,建廟之時多植樹,既美化環境,又寓含棟樑之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其重視並保護,多有樹木能存活百年之久。

同時風水上講地脈,有古樹者,地氣未失,該廟香火當旺。


先說為什麼寺廟一般都有樹,其實這個問題在禪宗是有答案的。

臨濟宗義玄祖師當年也在寺周圍種了許多樹,人問:「深山裡種許多樹榦嗎?」義玄答:「一為山門添景緻,二為子孫樹榜樣。」 

中國的寺院又稱為叢林,和樹有密切的關係。《大智度論》卷三:「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後泛稱寺院為叢林。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說:「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唸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極樂世界的樹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

寺院常建在山勢奇特、林深木茂的幽靜處,一方面利於僧人修行,另一方面僧人又認為可以超脫「紅塵」,甚至還包括希冀延年益壽的生理需求在內。除此之外,禪宗禪師常常沉浸在青山白雲、流水清泉之中,領悟生命的真諦。

與樹有關的最著名的公案就是五祖弘忍門下神秀和慧能的偈頌。弘忍禪師準備傳法給門人,驗其功夫,於是就命大家寫出體悟的境界。神秀大師寫的是: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六祖感覺悟禪不徹底,於是他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再說寺院中都有什麼樹,這個佛經中是有答案的。

雖然很多寺院以樹命名,如廬山「五大叢林」中的萬杉寺,重慶雙桂堂、廣東六榕寺、河北柏林寺、長沙松柏寺、石家莊白果寺、天津薊縣桃花寺、成都白楊寺等。但是寺院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樹叫菩提樹。

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菩提」意為「覺悟」。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紀唸佛祖,希冀證道。

最主要的,佛教的修行也和樹有很密切的關係。僧人們習慣在樹下經行,樹下打坐,甚至睡覺。

另外,南傳佛教中,「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裏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五樹就是指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和糖棕。

為什麼寺廟裡的樹一般都「古」。

有古樹必須得有個前提,就是古寺。鑒於以上的諸多觀點,寺廟中樹多成為必然,那麼沿襲下來,古樹便也多了。佛教的教義中有主張不破壞植物,所以主動砍伐幾乎沒有,大多的寺院古樹自然死亡或毀於戰亂。


某些宣稱百年千年的古樹,實際上不敢找專家測一下樹齡的

和尚們在樹的年齡上也是撒謊成性的


有歷史且沒被完全破壞的寺院


謝邀。

首先沒有古樹的寺廟太多了,因為歷代戰亂社會動蕩時期,寺廟破壞焚毀造成的。

其次還能保存下來的,一般都是沒遭到破壞的,因為寺廟跟普通住宅不同,中國歷史上以佛教為國教的時期很多,在全民信佛的年代,遇到情況重點保護寺廟是正常現象。


因為寺院裡面有古樹,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座寺院歷史悠久,靈氣十足。

善信來上香祈福的話會有一種神祕的氣息。


應該是先有樹後建寺廟,或者很多年前就是寺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