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作曲家都是浪漫派的大師,其實並不是肖邦要比李斯特更出名。拿練習曲來說,肖邦的音樂性更強一些,大眾可能更能接受或者欣賞。

而李斯特的練習曲更張揚外放,會給人「炫技」的感覺。李是匈牙利的,所以有些曲子兼具民族風。

因為是「社會上大部分人」沒有學習鋼琴的經歷,李斯特的曲子更是在學習的前幾年幾乎不會接觸到,大多數學習者正是在此時淺嘗輒止,放棄學習。而肖邦圓舞曲等在鋼琴五級考級曲目即會出現,更易被鋼琴學習者了解到

另外肖邦的曲子我覺得明顯比李斯特更易與欣賞,柔和的夜曲等對未學習過的人也易於欣賞,而李斯特,無論是他的超練還是旅行歲月等等樂曲對小白和初學者很難理解,甚至會覺得「難聽」,相比之下,這兩個好基友肖邦會比李斯特作品更廣為大眾接受了

從難易度上來說肖邦的技術難度確實也要低於李斯特,所以更容易被大量業餘學琴的愛好者認識,而且音樂優美旋律性強容易引起共鳴。李斯特的曲子雖然更容易讓人有一種「刺激感」,但需要克服的技術太多,對初學者或者愛好者來說並不友好。

而且肖邦練習曲op25no2還是考級考學萬能曲。。


肖邦和李斯特同為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鋼琴演奏家。當時李斯特在巴黎受到群眾追捧之時,肖邦也僅是個籍籍無名的小鋼琴師,肖邦的名字鮮少人知。

據傳有一場音樂演奏會上,李斯特把音樂廳的燈全關掉了,說是為了更好的感受音樂帶來的旋律。當燈光關閉悠揚的音樂迴旋在大廳里,人們沉寂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當音樂嘎然之時掌聲如雷響起,但大家發現演奏的不是李斯特本人,而是一張陌生的面孔。這個人就是肖邦!李斯特把肖邦音樂帶到了巴黎,這樣也就促使了李斯特和肖邦的情義更加濃重。

李斯特在鋼琴演奏上極力追求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性的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他的這種演奏風格同樣令當時的人們為之陶醉。這種輝煌浪漫、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了歐洲鋼琴演奏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他因此被人們譽為「鋼琴之王」。

肖邦創作的練習曲完全突破克萊門蒂、車爾尼、莫謝萊茲以來純技術性練習曲的創作手法,不刻意突出華麗的炫技性,讓音樂傳遞出更深刻的感情。

因肖邦的鋼琴曲更易於彈奏,流傳更廣。旋律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所以大家都覺得肖邦名氣更大。其實,兩位大師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中都有重要的貢獻。


從難度來說,肖邦的技術難度也要低於李斯特,所以更容易被大量業餘學琴的愛好者認識,而且音樂優美旋律性強更容易引起共鳴。李斯特的曲子雖然更容易讓人有一種"刺激感",但需要克服的技術太多,對初學者或者愛好者來說並不友好。

而且肖邦練習曲op25no2還是考級考學萬能曲。


我認為這是完全不對的,據我所知,李斯特有很多歌劇改編曲如《瑭璜》等,《雄牙利狂想曲》約十首,最為稱奇的是竟把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全部成功的改編為鋼琴曲,其藝術技術含金量極高,工作量之巨大,自不必說。另外什麼練習曲等等不記其數,功夫,技巧難度之大,150多年至今無人能敵。有鋼琴之王之美稱。大慶馬樂評


肖邦練習曲系統性很強,現在的鋼琴家大部分都是通過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出名的。李斯特的鋼琴作品難度大,一般人接觸不到,對他的了解就顯得少了。


肖邦的歷史地位決定後人只可仰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