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的硝煙中,瀰漫着雙方戰士不甘、不屈、不降的精神氣息,在一場遠渡黃河向西挺進的戰役中,中共戰士堅持鬥爭到最後一刻,從出發前的幾萬兵團,到最後的400名將士存活,這期間,他們經歷了什麼?刀槍棍棒的頑強抵抗使得中共的希望之火留存下來,爲以後的燎原之勢做準備。

1936年,爲打通國際路線,中共中央組織以紅四方面軍爲主力的兩萬多人,組成西路軍,沿着河西走廊,向西部地區挺進,開啓了寧夏戰役計劃。輾轉數個月,在青海遇到裝備齊全、戰鬥力強的軍閥官兵,最終由於中共戰略錯誤,一萬餘人戰死殺場,被俘虜的士兵高達六千人,死傷無數,還有人不堪屈辱當了逃兵,剩下的區區幾百人跟隨中共領導人的指揮,終抵達新疆得以逃生。

這場戰役打得一點都不輕鬆,西路軍遭遇了前來援助的軍閥的雙面夾擊,再加上長期徵戰,糧食和彈藥儲備不足,條件艱苦,中共紅軍遭遇了史上大危機,無奈之下,只好拿起大刀長矛抵抗軍閥猛烈炮火的進攻,敵強我弱,完全不是對手,因此敗下陣來,逃離戰場,最後在抵達星星峽時,只剩下400多名士兵活了下來。

分析戰敗的原因,一是當時中共中央對當前形式的分析不明朗,決斷不果敢,導致了上傳下收的失誤。二是青海軍閥實際上是封建殘餘的家族部隊,生性殘暴,擅長騎射。因此他們無所顧忌,殺紅了眼,將中共紅軍逼近死衚衕,留下400多名戰士實屬不易。另外重要原因是他們對青海軍閥的實力預估錯誤,小看了其實力,才造成損失極重的悲慘結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