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強:文博經濟航母巨艦搶攤中國當代藝術2017-08-05 20:50 來源:南方網 馮善書?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馮善書)葉建強位於深圳奧林匹克大廈的辦公室逼仄簡單,甚至有點不起眼。日前,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博經濟航母——深圳文博會的大掌柜,深圳報業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委員、深圳文博會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和藝術深圳組委會秘書長的他,接受南方網記者專訪,針對國內藝術品行業發展過程中熱點和敏感話題對媒體首度開腔。在談到行業轉型、市場交易和藝術收藏等問題時,葉建強的觀點真實、深刻、解渴。 深圳文博會全稱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由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貿促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歷經十三屆的積累沉澱,深圳文博會成長為展覽規模達105000 平方米,交易額超2240億元人民幣,累計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單屆分會場 達68 個的文博航母巨艦。 談行業 南方網:當前的行業大調整給藝術家、經營者和收藏帶來了哪些啟示?您對當前國內藝術品行業的總體趨勢和走向有什麼判斷? 葉建強:藝術行業不是孤立的行業,和整個大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目前的調整期,對於從業人員來說,最根本的,恐怕還是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做好自己的事。調整期也是大浪淘沙的過程,更考驗從業者的專業性、創造力和進取精神。 至於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在我看來,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深入調整後的藝術品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黃金周期,藝術品金融化、資產化、大眾化將成為藝術品發展的主要方向,未來市場的規模、專業的程度都將遠遠超越以往的任何時期;隨著市場的國際化、資訊的開通,藏家的視野也在擴大。越來越多的西方當代藝術聚焦於亞洲藝術市場,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帶來了良性的競爭;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西方畫廊代理中國藝術家,提升了中國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市場的地位。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國際化程度無疑在日益加深。 南方網:市場轉型是近兩年大家講得特別多的一個概念?您是怎麼看市場轉型的?處在產業鏈上的經營者和投資者如何從中找到機會? 葉建強:藝術品市場的轉型這個概念其實一直都有。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想不管在什麼時期市場轉型,都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是以促進市場的新一輪發展為目的的,為了在客觀上更有利於市場的優化。那麼作為經營者和投資者,率先建立配套的運營機制,尋求那些被市場低估的藝術品,挖掘具有潛質的年輕藝術家、培養新興藏家,厲兵秣馬,為搶佔新一輪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方網:鑒定和估價至今是影響藝術品收藏大眾化的難題。您認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出路在哪裡? 葉建強:事實上,鑒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古代及近現代時期的文物(包含藝術品)之中,因年代久遠及造偽者古而有之,在辨別工作中就要求具備專業的知識背景;藝術品估價不僅與作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相關,也時常受到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是一個需要綜合考量的範疇。鑒定和評估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本身並不是一個需要被大眾所掌握的技能,因此,我們在收藏藝術品的過程中更需要倚賴專業機構和專家的建議。藝術品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其獨一無二的異質性,傳統資產的評估方法並不完全適用於藝術品評估。這使得藝術品價格評估成了一個複雜的命題。我想,解決這個問題,不只是一個政策的問題,而是一個健康市場的長遠培育。通過健康的市場參照,最終形成相對統一的藝術品評估標準,逐步建立起權威的藝術品評估機構,加強培養藝術品評估的專業人才。這是一個關於鑒定和評估體系的建設,需要通過市場的檢驗和時間的沉澱,需要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不能急於求成。 談實踐? 南方網:深圳文博會已是全國文化藝術類型展會的翹楚,為什麼還要投入成本開發藝術深圳這樣的子品牌?這意味著你們在轉型還是在延伸? 葉建強:藝術深圳作為文博會"1+N"的新型品牌展會,在2015年實現對於當代藝術的全面轉型,並在2016年獲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更是受到業界專業人士及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我們投入成本舉辦藝術深圳,只是文博會"1+N"的新型品牌展會的開始,伴隨博覽會的專業化精細化進程,未來我們還將會開發同類型的定位精準的品牌博覽會,來滿足大眾對於不同文化藝術的需求,促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我想藝術深圳的舉辦不單單只是某一方面的改變,它也不僅僅只是文博會系列展會的延伸,也是我們對未來博覽會視野的新探索。 2017藝術深圳(Art Shenzhen 2017)將於9月15日至18日於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舉行。我們在招展策略上,更重視開闊視野、放眼國際,注重展會的開放性、創新性與國際化,將借力國家重點推動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充分發揮深圳毗鄰港澳、背靠珠三角、地處亞太主航道的地緣優勢。作為珠三角地區唯一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深圳將堅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方向,堅持優化參展機構的結構,堅持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積極拓展收藏者群體,持續不斷的提升藝術深圳的品質。 2017藝術深圳擬邀請畫廊數量在去年基礎上擴容,學術委員會對提交參展申請的105家藝術機構進行了嚴格評選,最終甄選出參展畫廊、藝術機構60家,並會陸續公布獨立策劃項目。本屆「藝術深圳」不僅得到了往屆參展機構的持續支持,更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首次加入的27家藝術機構將為「2017藝術深圳」增添更多吸引力。 值得期待的是,藝術深圳的展出作品將涵蓋多種創作媒介,不僅形式多樣,亦充分考慮市場定位,參展作品價位將呈現出階梯式與多樣化,兼顧不同藏家群體的需求。2017藝術深圳在畫廊板塊以外還將設立影像空間、公共藝術單元,並舉辦相關的論壇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動;博覽會期間,深圳各重要機構亦將同期推出重要展覽,博覽會和專業展覽的配合及合作將為城市藝術生態的有益發展營造更加濃厚的氛圍。 南方網:就目前而言,當代藝術板塊的市場份額在國內並不大,您看好它的依據和邏輯是什麼? 葉建強:的確當代藝術板塊在現階段國內的藝術市場份額所佔的比重相對傳統書畫要少的多,特別是拍賣市場遠遠低於傳統書畫和瓷器雜項。 首先,中國的整體藝術品市場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根據由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和Artprice聯合推出的《2016年度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純藝術拍賣總成交量為9.14萬件,總成交額為47.92億美元,以38%的市場份額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重奪回全球純藝術市場的主導地位。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跌宕之後,目前我們正處於在上升、調整的過程中,藏家與機構對當代的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變化。經過前一次的調整,藏家會更加理性與冷靜地思考中國的當代藝術應該是怎樣的,藝術市場也會隨之更加規範和穩定。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持續的新藏家入場,許多老藏家返場以及私人美術館、博物館的加入,也為一個更加利好的當代藝術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當代藝術整體價格處於相對保守的情況,也許從另一方面表明市場正在往理性的方向發展。而今年多件重要作品的成交也表明市場在重新啟動:當下缺乏的不是市場,而是精品。當代藝術經過這麼多年的淘換,由大面積的供貨,到現在出現供貨緊缺的狀況,因此不一定有那麼多的精品來刺激這個市場。所以只要有好的作品回到市場,我相信市場的反應還是會非常積極的。 其次,伴隨70、80後藏家的進一步成長,他們對於當代藝術的接受程度要遠遠大於他們的前輩,當代藝術通過30年的發展及沉澱,迎來的新階段,大大的超出我們原有的預期,湧現出一批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我想當代藝術的發展是未來的一種趨勢,當代藝術品市場也將朝著一個健康、良性並且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南方網:當前廣東區域性的展會並不少?藝術深圳的定位與其他展會有什麼不同? 葉建強:就目前來說,藝術深圳是南方地區十分重要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其實附近城市從做雙年展也好、藝博會也好,都遠遠早於深圳,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當然也包括嶺南畫派的集中綻放的區域,當代藝術的發展依然缺乏群眾基礎,在藝術審美的引導上也偏重於傳統藝術,所以近幾年我們看到的各種類型的藝術展覽會的面貌也是和這個狀態對應的。深圳作為一個特大移民城市,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包容性與創新性,再加上其國際化程度、發達的產業和人才群體,成為深圳發展當代藝術的優勢。而我們藝術深圳的產生與發展,正是基於這個現代化大都市的城市本身對當代藝術的需求,所以我們的定位就比較的準確,堅持做當代藝術的博覽會,我們對於專業的要求、對於參展商的優化、對於當代藝術市場平台的搭建及專業服務,都在逐年的提升,我想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打造一個和深圳這座城市匹配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南方網:很多搞當代藝術的名家身上都有明顯的資本運作的痕迹。為什麼當代藝術這麼依賴資本運作,這是否與其「人人都是藝術家」的主張矛盾? 葉建強:從藝術市場的整體來看,當代藝術家真正參與資本運作的比重和體量都很小;現階段來說當代藝術至少還談不上要依賴資本運作,更多的是大眾的一種文化藝術需求;至於「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只是藝術家博伊斯對於藝術提出的一個觀念和態度,和資本運作基本是沒什麼關係的。 南方網:大眾普遍對當代藝術的認識是水很深,您認為要獲得更多的收藏者認同,藝術家和經營者應該怎麼做? 葉建強:水深是一種誤解,相反,當代藝術市場應該說是目前相對規範的市場;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大多在世,極少存在真偽鑒別的問題;二是當代藝術市場擁有相當規模的專業畫廊和從業者,他們所具備專業的素養,成熟的運營模式和對藏家、藝術家高度的責任,是相關同類型市場所不能媲美的。之所以大眾對當代藝術會產生誤解,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審美教育還停留在「美」和「像」之上,相反,當代藝術所強調的創造性、實驗性和前瞻性往往不被理解。事實上,當代藝術創作反應當下、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特徵。因此,經營者更需要注重的是對當代藝術相關知識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以更加多樣和新穎的方式幫助大家認識藝術發展的規律和方向。 談收藏 南方網:很多展會開始主打藝術品消費的概念,把大眾作為其目標消費群體。在您看來,藝術品消費與藝術品收藏有什麼不一樣? 葉建強:其實藝術博覽會主打藝術品消費的概念本身是沒問題的,很多時候藝術品收藏都要經歷藝術品消費的階段,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降低博覽會的品質,在參展商的質量上一定要嚴格把關,門檻不能低,不能因為一些消費群體的定位摒棄專業性。我想藝術品消費可以看作是藝術品收藏的初級階段,怎樣把藝術品消費群體引導成為真正的藏家,需要博覽會、畫廊等專業機構的持續培養。我們做博覽會一定要同時抓住藝術品消費與藝術品收藏兩個客戶端,現階段國內的專業藏家是極其有限的,我們只有通過對於中產階級的藝術品消費普及,才能達到一定的市場預期;同時這也是我們開拓新的專業藏家的人脈基礎。 南方網:過去幾年行業調整讓不少激進的投資者資產面臨縮水,這說明藝術品投資不像有些人所說是低風險的。您認為,投資者應該如何去有效把控自己的投資風險? 葉建強:任何行業只要出現泡沫,資產必定面臨縮水,不單單是藝術行業;藝術品投資肯定是有風險的,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專業博覽會和藝術機構存在的必要性了。在這裡我給藝術品投資者的建議就是,購買藝術品一定要選擇專業規範的博覽會、畫廊和拍賣行,因為這些專業的機構可以為投資者進行嚴格的篩選、評估和市場培育。 南方網:雖然藝術品市場的需求群體日益擴大,但上游的藝術家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市場上的交易標的那麼多,我們應該如何去挑選有價值的作品? 葉建強:首先,我認為藝術家數量的增加並不會對藝術品的選擇增加難度,因為不論歷史上的哪一個時期,藝術創作的從業群體是否龐大,最終呈現出的作品都是有優劣之分的;相反,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數量上的增加,客觀上提升了更多優秀作品產生的基礎和概率。 那麼,對於「如何去挑選有價值的作品」就要從收藏的動機出發。如果收藏者出於藝術品消費的需求,我們建議根據他從個人的喜好著手,喜好也是一個重要前提。只有我們先喜歡某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我們才會有深入了解的慾望,收藏其作品之後,他的作品才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收藏者從投資的角度出發,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比如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具有創造性的思想觀念、作品對於市場的稀缺性,甚至其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定位等等都應該考慮在列,這就要求收藏者具備較為全面和專業的知識背景。在某種程度上,通過品牌畫廊、專業博覽會的購買渠道不失為一種捷徑,因為已經有專業的從業人員進行了專業判斷和遴選。 南方網:當代藝術作為全新的藝術品種,又該如何去判斷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葉建強:大家可能覺得「當代藝術」的概念很陌生很疏遠,因為當代藝術形式多樣,所表達的觀念也十分多元,顛覆了以往看待藝術的角度和方法。其實我們現在通常說的「當代藝術」是藝術家基於當下社會生活感受所表現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當下的環境,面對的是當下的現實,他們更多地致力於表達對當下發生的問題、現象的思考,所反映的是當代的時代特徵,所以這些「當代藝術」作品恰恰和我們的生活最為貼合和密切。 中國當代藝術這些年的迅猛發展,受到西方當代藝術觀念和實踐的影響很大,湧現出影像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現成品藝術、觀念藝術等新門類。但是對於收藏市場來說,如何判斷一件當代藝術品能否收藏,是否值得收藏,肯定有一個價值判斷標準,長期搞收藏的人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標準,絕對不是用時髦、新潮、前衛、先鋒等詞可以糊弄,必須是從其收藏性和收藏價值來判斷。當代藝術品的總價較近現代藝術品低很多,藝術品真偽辨別也相對更容易,適合於新入市的群體收藏投資,也或許是大家都意識到了這點,近年來現當代藝術品佔據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多。在這裡我想在收藏上給大家幾點小建議:1、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收藏著名藝術家的經典作品;2、挖掘那些在市場上被低估的藝術家作品;3、收藏優秀的年輕藝術家作品,與其共同成長;4、收藏藝術品一定要選擇專業規範的博覽會和藝術機構。 最後,我想談談除了作為裝飾、愛好的滿足、資本運營等等意義之外,收藏本身所具有的時代參與和時代締造的力量。歷史上很多收藏家,都對他所在時代的藝術史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梅第奇家族,現代藝術時期如古根海姆、路德維希,著名的美國和義大利古根海姆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就是以藏家名字命名的,他們的收藏,不乏藝術史上熠熠生輝的佳作。由此看來,收藏也是一種具有影響力和創造力的文化活動,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