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剛過去不久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有多少人在那一天做到了早睡?

不管你相不相信,電視、手機、電腦、外面世界的燈紅酒綠等等一切事物,都是人們早睡的“攔路虎”。爲了能更理直氣壯的熬夜,有些人甚至還給自身貼上了“報復性熬夜”的標籤。所謂的“報復性熬夜”就是在白天時過的不好或沒有得到滿足,只能在晚上尋求補償。但這種“報復性熬夜”最終害的只能是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長期熬夜不僅容易長痘、免疫力下降、易肥胖、影響視力等,還脫髮嚴重,更有甚者,熬夜還會引發猝死。不管是此前春節期間,一女子因熬夜追劇,導致視網膜脫落;還是不久前的二胎媽媽熬夜玩手機猝死事件等,都爲以上言論提供了很好的證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睡眠障礙的人數佔到了總人口數量的27%。而由中國睡眠研究會公佈的睡眠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存在睡眠障礙的人數遠超3億人,其中,成年人的失眠率佔總人數的38.2%以上,且至少有6成以上的90後覺得睡眠時間不足。在這些驚人的數據下,隱藏着巨大的商機。

睡眠產業市場規模巨大,科技巨頭紛紛入局

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能誘惑人們熬夜的因素是越發多。而睡眠不足不僅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拖慢經濟的發展進程。

由蘭德公司的一項報告指出,日本每年因爲睡眠不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138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美國會因睡眠不足,造成43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不止美國、日本,每個國家都會因爲睡眠不足而導致經濟的損失,且隨着睡眠不足人數的增多,經濟損失會越來越大。在此情況下,睡眠不足已然成爲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大問題,爲了減少經濟的損失,企業對睡眠的重視程度在加大,這便催發出了助眠市場的發展。

由此可見,睡眠不足給睡眠產業帶來了不少市場,睡眠產業市場規模也在各種刺激下不斷擴大。

根據《2018-2023年中國睡眠醫療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公佈的數據可知,2017年,我國改善睡眠產業市場規模高達2797億元左右。其中,睡眠器械用品市場規模爲2500億元,睡眠保健品市場規模爲128億元,睡眠藥物市場規模爲134億元,還有市場規模爲35億元的睡眠服務等。且根據社會情況與人們生活習性來看,這些數據在後來的發展中,只會不斷往上漲。

睡眠產業擁有如此大的市場規模,引得各行業的巨頭們紛紛下水佈局,如在2015年時,三星對以色列睡眠監測廠商Earlysense進行投資;2016年,諾基亞將法國的健康設備廠商Withings收歸旗下;2017年,蘋果將芬蘭睡眠監測廠商Beddit收歸所有;2018年LG U+與Sleepace享睡合作,推出不少與助眠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還有亞馬遜、華爲、小米、科大訊飛等企業也在睡眠市場上不斷佈局着。

在這些科技巨頭的推動下,睡眠產業在發展上有了質的飛躍,市場上更是出現了不少助眠產品項目和服務等。爲了能讓人們睡個好覺,睡眠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助眠產品,有智能音箱、智能手環、智能牀墊、無線耳機、智能控溫毯、智能止鼾枕、智能鬧鐘、遮噪睡眠耳塞還有考拉睡眠APP、蝸牛睡眠APP等。且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與高科技創新技術的不斷升級,人們對睡眠產業市場越發地看好。

不過,對於有些行業來說,不是說市場越熱鬧行業發展就一定會越好。社會睡眠不足情況加重,市場助眠產業市場規模壯大,這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但問題出就出在,市場上不少企業都是在渾水摸魚,推出的產品數量在增多,質量卻不怎麼見漲,仔細來看便會發現,助眠行業表面看起來熱鬧繁華,實際上只是表面風光,強顏歡笑。

助眠行業:豐滿的理想,現實的骨感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需求越大市場越大,睡眠市場就是如此。隨着時間的推移,睡眠不足人羣規模越來越大,入局者越來越多,睡眠產業市場規模也在隨之擴大。由公開資料數據顯示,中國睡眠產業企業數量已經遠遠超過2000家。

市場擁擠、競爭激烈,各家企業爲了能儘快在市場中“露面”,不少企業在發展中逐漸脫離本心,“速度”成爲企業間相互較量的關鍵,“質量”反而被忽視了。如據瞭解,目前在市場上,僅睡眠監測手環不下200個品牌。可是,大多數睡眠監測手環在功能、效果、外形等方面均沒有太過明顯的優勢,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難有新突破。

要知道,現在市場上的助眠產品與相關服務有不少,按理來說,高質量睡眠人羣應該有所增加,睡眠不足人羣應該有所減少纔是。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由市場情況可知,睡眠不足的隊伍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可見,助眠行業的發展並非如市場所說的那樣成功,更多時候不過是企業爲了拉動市場,提升產品價值的虛張聲勢而已。睡眠產業市場雖大,但產品質量不太給力。

除了市場上的助眠產品不太給力之外,用戶本身也很關鍵。市場上不少助眠產品要麼只是對用戶的睡眠、深睡程度、淺睡時長等起到監測作用,並對用戶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要麼就是讓用戶在難以入睡或睡眠淺的時候,加以輔助,讓用戶能快速入睡和加深睡眠。

且不說,監測出的數據是否合理、產品的輔助能力強不強、是否有用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產品只有用戶想睡覺的時候纔有用武之地。但現在不管是受工作的影響,還是人們自身的“報復性熬夜”行爲,熬夜已經成爲大多數人的常態,有些甚至已經嚴重到不到那個點就睡不着的地步。所以,這個時候,不管助眠產品的作用如何,熬夜所造成的傷害已經形成。

此外,現在在睡眠市場上有成百上千種助眠產品,各個助眠產品品牌的說辭、功能基本相似,用戶難以選擇。不管是能利用聲音緩解人們的緊張感,讓用戶能更加快速入睡的無線耳機,還是能監測用戶睡眠質量的智能手環等產品,市場上的睡眠產品層出不窮,加大消費者選擇難度。加上有些與智能相關的助眠產品價格過於高昂,基本在萬數以上,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不利於睡眠行業的發展。

如今,睡眠產業市場規模隨着市場需求的增加也在不斷擴大。但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並不能說明睡眠市場已經足夠成熟。在看似繁華的睡眠市場上,仍舊存在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品牌間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阻礙着睡眠市場進入下一個新經濟增長階段。

嚴重“欠眠”的時代,睡眠產業未來可期

“從明天開始我不會再熬夜了,每天都要在11點之前睡覺。”有多少人說過這句話,做過這種保證?可又有多少人的做到了?

說實話,能真正做到的人絕對寥寥無幾。在當下這個正嚴重“欠眠”的時代,睡眠生意倒是做得風生水起。根據相關研究調查公佈的數據可知,我國睡眠產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千億級別,在市場的大需求下,市場規模仍舊保持着高速增長的發展趨勢。不過,在高速發展中的睡眠產業市場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若是不能將這些問題解決,將會成一大隱患。

有時候,在商業世界中,“多”這個字帶來的不一定是好事。睡眠市場入局者多,產品多,容易營造出一種繁華熱鬧的景象。但隨着企業將重心放在產品推出的“速度”上,而不是“質量”上之後,給整個助眠市場帶來不少不良影響。由此,對於睡眠市場來說,最重要的是將產品質量提上去。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與各種高科技創新技術都有了很大的升級進步。企業可針對難入睡、睡眠淺、醒得早等問題,推出與之相對應的產品,並引入人工智能和高科技創新技術,強化產品的助眠能力,提高用戶對產品的期待值,讓用戶能更好地體驗助眠產品帶來的舒適感。

在睡眠市場上,助眠產品的價格相差懸殊,從十幾塊到上萬的都有。而市場上絕大部分消費者所能接受的價格在中下部分,高價品市場難打開。當然,若是質量好、功能多、效果顯著,在這個近乎全民“缺眠”的時代下,就算產品價格高昂,也會有人願意爲睡眠買單。

此外,除了讓人們快速入睡、加深睡眠深度,讓用戶有高質量睡眠之外,在前期,如何讓人們有早點睡覺的意識也很重要。關於這一點,助眠產品可連接相關APP,並圍繞睡眠這一話題,在APP中開展各種相關打卡活動,並設立起嚴格的獎罰機制,用戶可視情況參與進去。打卡時間一到,產品會自動提醒用戶已經到睡覺的時間,並自動打開能放鬆人們神經的催眠曲等。實現了助眠產品的價值最大化,能給睡眠市場帶來更多可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睡眠市場之廣闊,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科技巨頭們的進入更是將睡眠產業市場推上了下一個臺階,睡眠產業市場規模越發壯大。但市場存在的大大小小問題仍舊威脅着助眠行業發展。若不盡早處理,時間一長,不僅會拖慢睡眠產業市場的發展進度,小病痛也會長成致命毒瘤。只有將這些麻煩一一剔除,並不斷往更高級的方向靠攏,助眠市場才能迎來更輝煌的時刻。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