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詩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歷代以來,關於對「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的讚美之詞,一直不絕如縷,尤其是在加家受難、民族蒙羞之時,項羽簡直就如一尊戰神一樣,時時被高舉起來,成為鼓舞士氣的強心針。毋庸諱言,項羽已成為英雄的代稱。

然而,在項羽永遠閃耀的光環背後,實際上還有一個英雄在作奠基人,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歷代所敬佩的項羽。他就是項羽的叔叔項梁,可以說,如果沒有項梁,項羽就不會發達,甚至很難成為英雄。其原因如下:

一、項梁苦心培養,使項羽學習「萬人敵」。項梁是今江蘇省宿遷人,項家世代為楚將,受封項地。其父項燕,楚國著名將領,後被秦將王翦擊敗,楚國隨即被秦所滅,項梁家境衰落,但作為將門之後,文武雙全。其侄項羽,因父親早逝,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由叔父拉扯長大,項梁待他,比親子還親。項羽生性魯莽,對學習無所用心,項梁讓他讀書,他毫無興趣,要他學劍,也淺嘗輒止。項梁為此發怒,責怪項羽。項羽說,讀書無用,而劍又太單薄,要學就學「萬人敵」,即行軍布陣的兵法。因此,項梁親授項羽侄兒兵法,項羽開始學習「萬人敵」。

二、項梁起兵,組建了所向披靡的江東王牌軍。陳勝起義後,東南郡縣紛紛響應,揭竿而起。項梁在吳中的號召力極強,他借自己的威望,帶領項羽,先將會稽郡守殷通殺死,奪了印綬,項梁自命為會稽郡守、將軍,任項羽為偏將,到處招兵買馬,鼓動廣大老百姓送子參軍,又讓吳中豪強幫助徵兵,最後共募得士兵八千人,個個威風凜凜,人人豪情滿懷,這就是項梁的「江東八千子弟兵」。這支隊伍後來所向披靡,讓秦朝軍隊聞風喪膽。

三、項梁所確定的戰略思想,給項羽後來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項梁項羽帶領他們的江東子弟兵西征反秦後,一路勢如破竹,而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成為了起義軍中最有影響的隊伍。攻至薛城之後,恰陳勝已死,楚國不能一日無主,項梁便牽頭在薛城召開了一個薛城會議,提議重選楚王。會議上,大家都推選項梁為楚王,也正中項梁之意。然而,卻來了一個糟老頭范增,說不可,張楚五陳勝之所以這麼快滅亡,就是因為驟然稱王,如今若因勢利導,順應人心,必須扶立楚王后裔。

於是,項梁聽從范增的戰略建議,扶立楚王后裔、聯合天下英雄共同反秦的戰略路線。他擁立熊心為楚懷王,以盱眙為都,自稱武信君,開始了反秦復楚的大業。而這一戰略,為項羽在項梁死後,更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如果沒有項梁,項羽不會發達。


不會,雖說項梁後面死於章邯之手,但那也是一時大意,外加章邯偷襲!項梁是死了,卻沒白死,留下了一個英勇滅秦的名聲,而且還是讓秦軍懼怕的名聲,項羽劉邦滅秦,在一些程度上也是借用項梁的名聲,再加上項梁的行軍作戰經驗豐富,才能很加快滅秦步伐,也讓秦軍畏首畏尾!


基本不會。一來,項羽從小跟著叔父項梁生活,項梁指導項羽武藝及兵法。二來項羽只能說是將才,打戰勇武一流,戰略不足,一開始跟隨項梁起兵,只管衝鋒陷陣。如果沒有項梁,項羽能不能成長起來都難說,就算成長起來,起兵時起點可沒跟著項梁那麼高。

可以說,項梁培養成就了項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