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生活似乎在不斷促使著我們向胸部塌陷的狀態「進化」:整日伏案辦公對電腦、上下班通勤長時間駕駛、休閑娛樂時也是手機不離手……這些都在無形之中造成了我們肩膀內扣和頸部前伸,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現代人普遍存在的胸腔塌陷狀態

圖源:dmke.pixnet.net

從解剖學層面看,我們的胸腔是由兩側肋骨、前方的胸骨以及後方的胸椎連接構成的骨性胸廓,肋間肌填充於肋間隙內,而胸腔的底部則是橫膈膜,心臟與肺部這兩個重要的器官正位於我們的胸腔之內。如果胸腔長期處於塌陷狀態,胸腔就會變小,胸椎後凸曲度也會逐漸變大,心肺活動空間因之受限,就容易導致人體供氧不足、胸悶氣短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身體也是儲存我們情緒的重要載體,心理學家Wilhelm Reich、Alexander Lowen等通過研究身體姿勢與情緒感受之間的聯繫,發現塌陷的胸部和抑鬱失落的感受有著重要的關係,固化呆板的性格也與僵硬的胸肋相關。所以,打開胸腔對於釋放我們悲傷、哀痛、憤怒以及沮喪的情緒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越能有效擴展胸骨、胸腔以及肋腔,就越能促進身體中血液、氧氣以及神經系統的循環,當然也就越能夠振奮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那麼,我們究竟應當如何正確地打開胸腔呢?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孫小宇老師通過一組康復訓練,抵抗現代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這種不合理「進化」吧!

孫小宇

女性私密瑜伽創辦人;中國瑜伽之愛聯盟會講師團成員;脊美運動康復高級瑜伽總監;回瑜伽·李氏整脊學院副院長。從事瑜伽教學至今近20年,現致力於女性瑜伽的推廣和傳播,特別是女性私密(痛經、漏尿等)康復的傳播與推廣。

1 牛面式

方法:右臂由前向後畫一個半圈,在身體後方轉動手腕,手背貼背部,指尖向上;左手臂向上伸展,轉動手腕,曲手肘,手背貼背部,可以的話,雙手指尖搭扣。隨後換另一側練習。

注意:雙手間可以抓住一個毛巾;頸部保持中立位;保持的過程中,注意呼吸時關注腹部。

功效:拉伸胸大胸小肌;調節情緒。

2 胸椎旋轉運動

方法:身體側躺,屈膝夾磚,大腿與小腿呈90度夾角,上半身保持中立位,雙手抱頭,手肘靠近;呼氣時,胸椎旋轉帶動手肘向後向下靠近地面,頭部隨之轉動;吸氣,身體回歸中立位。重複5-10次呼吸。

注意:胸椎旋轉時,腰部和臀部要保持穩定,骨盆保持中立位,不要隨之移動;旋轉時,以舒適耐受為度,不要過於勉強自己,更多關注胸部的伸展和擴張。

功效:擴展胸腔,改善胸椎曲度;拉伸背部肌肉,緩解背部疼痛;鍛煉頸部力量,使頸部更加靈活柔軟。

3 點贊式

方法:保持身體中立位,雙臂展開,五指微握,大拇指豎起;吸氣的時候背部用力向內夾緊,呼氣帶動肩胛骨向後向下內收,同時帶動手臂微微畫圈,動作中保持自然呼吸。

注意:雙手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轉動手臂時,背部不要彎曲,盡量內收。

功效:緩解肩頸僵硬,靈活肩關節;激活背部肌肉力量、擴展胸腔。

4 貓抬膝式

方法:雙膝跪地,雙手與肩同寬,大腿內側夾磚,貓式進入,手臂、大腿保持垂直地面;吸氣放鬆,呼氣膝部微微抬離地面,保持背部頸部平行地面;吸氣腹部放鬆,呼氣骨盆微微後傾。保持3次呼吸,不要過多。

注意:保持穩定的時候,可以咳嗽一下,感受內核微收的感覺;生理期期間不要練習。

功效:刺激脊柱神經,穩定脊柱;強化腹部力量,穩定核心。

5 移動蛙式

方法:雙手手肘支撐地板,手肘與肩膀同寬,手臂垂直於地,內收肩胛,下巴回收,放鬆雙肩和頸部;雙腿屈膝,雙腳打開,延展脊柱向前,保持脊柱中立;雙腿髖部盡量往兩側打開,保持髖內側有拉伸感。前後輕輕平移,關注胸腔的展開、背部的伸展和髖內側的拉伸,在整個練習中保持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配合,保持自然呼吸。

注意:坐骨神經痛患者在做此體式時要慎重柔和緩慢,如有任何不適或疼痛請立即停止;動作過程中,脊柱始終保持自然生理曲線,不能塌陷或拱起。

功效:增加內收肌彈性,穩定骨盆;加強肩膀,穩定性骨盆回歸中立位,促進骨盆區域血液循環,緩解坐骨疼痛。

6 開胸腹壓練習

方法:背部傾斜靠在抱枕上,屈膝夾磚,前腳掌踩實地板;肩胛骨內收,手臂伸展,十指相扣,下頜微收,縮短腹直肌;吸氣用鼻孔,呼氣時手臂向兩側打開,同時用嘴巴發出「哈」的聲音,直到感覺呼乾淨,腹部由內向外收緊。

注意:可想像手臂和腿部之間有一個大球,每次呼氣的時候,向內夾球;可配合收盆底。

功效:啟動腹橫機,穩定核心;收肋骨,保持骨盆穩定。

體式內容節選自2018年7月刊專題

體式演示及說明 / 孫小宇

編輯 / Aries Lv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