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運會到現在為止中國奪得金牌最多的項目是舉重但這個項目既無高觀賞性也無高顏值選手註定成為一個冷暖自知的項目4個湖南人在裏約北京時間8月11日凌晨,90後湘西妹子向艷梅剛結束她的69KG級決賽。她低聲向教練抱怨著砸到臉的傷痛,喃喃地道:「我現在蹲還蹲不下呢......」教練周繼紅摸著她的背輕聲說著:「拼下了就好,拼下了就好!」臉上的淤青讓向艷梅的金牌成色十足。比賽抓舉第三把時,小姑娘上舉失敗,槓鈴砸在腦後,又壓著頭部滾過頭頂落地,臉磕到了膝蓋上。現場一片驚呼。她緩了一下,順利完成挺舉,並且拿下了本屆奧運會舉重項目的第四塊金牌。這也是向艷梅的第一枚奧運金牌。賽後向艷梅對記者說:「當時有點暈,旁邊有星星的感覺。倒是現在感覺有點疼了。」做客直播間的時候,她告訴主持人,第一次失誤之後,她要求降重量,但裁判不讓。主持人問為啥不讓降,她說她也不明白,別人可以降,但她不行。

裏約奧運會艷梅驚險奪金在這種情況下奪了一個冠軍,已經是最大的運氣。同為湘籍運動員,侯志慧和諶利軍就不如向艷梅,以及同樣奪金的龍清泉幸運。侯志慧本來已經入選奧運名單,卻因為7月初在訓練中的一次意外扭傷,加之泰國選手塔娜桑從53公斤級降到48公斤級,被中國舉重隊臨時撤下,換成75公斤級選手孟蘇平。官方理由是「讓侯志慧帶傷參賽,我們做不出來」。侯志慧馬上就崩潰了。是那種眼睜睜看著命運之門鏗然合上的崩潰。她哭了一個中午,然後繼續練習。沒辦法參加奧運會,她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師兄姐們加油,不過訓練時心情好像更難受了,因為他們都有目標,而她的目標瞬間就沒了。對於她來說,雖然才19歲,但未來是怎樣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告訴她。

19歲的侯志慧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未來諶利軍則在男子62kg級舉重決賽中意外抽筋,遺憾放棄比賽。他是哭著接受採訪的:「對不起教練,對不起領導,對不起祖國,我辜負了大家!這種情況從來沒遇到過,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諶利軍本該是穩拿金牌的選手更殘酷的故事發生在32年前1984年,舉重運動員趙培順如願隨國家隊來到洛杉磯,他實力比隊友曾國強更好,不過為了達到奧運會「體重低於52公斤」的標準,他要比曾國強多減1-2公斤。比賽當天,兩人稱重,對話經典得猶如老電影:「你夠了沒?」「夠了,還輕一點呢。」說這句話的是趙培順,他51.8公斤,比曾國強還少了0.2公斤。兩人稱完走回宿舍,要經過食堂。也許是因為對自己的體重已經很放心,也許是因為肚子有點餓,趙培順突然提出「我們去喝點東西吧」。曾國強搖搖頭說:「我體重剛剛夠啊,不敢再喫了」、「我要回去休息一下。」於是兩人在飯堂門前分手,曾國強回奧運村午休,趙培順自己去了飯堂。多年以後,曾國強都說不上趙培順那天中午前到底喫了什麼。對於趙培順來說,那個決定則是他人生中最不經意也是最糟糕的決定。到了12時比賽前組委會正式稱重時,趙培順比曾國強重0.05公斤。本來兩人在比賽中以235公斤的總成績並列第一,但因為這0.05公斤的差別,趙培順屈居第二,從此永遠被塵封在了歷史中。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曾國強獲得中國第一枚奧運金牌舉重工廠裏的孩子們舉重運動員經歷的艱辛,超乎人們想像,但成功卻如流星稍縱即逝。所以當機會失去,對他們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關於舉重訓練的嚴酷,2014年有媒體探訪過著名的石龍體校,可以說明。因為前文提到曾國強成為中國第一個奧運舉重金牌得主,此前更有陳鏡開創造中國第一個世界紀錄,他們的家鄉東莞小城鎮石龍成為中國舉重之鄉。

陳鏡開首次打破舉重世界記錄當地在2006年修建了國內首座舉重博物館,館內展示著石龍舉重的羣英譜;有周恩來接見陳鏡開、薩馬蘭奇與陳鏡開的合照,陳鏡開、陳滿林、葉浩波先後16次打破世界紀錄的歷史照,曾國強、陳偉強、賴潤明在奧運會上獲獎的照片,戰績顯赫。沿著博物館旁邊的僻靜小徑,走進一棟不起眼的紅色小樓,那就是「石龍體校」,也是石龍舉重隊的訓練基地。

舉重之鄉石龍2014年,有50多名小隊員在此訓練,早上5:50分被鈴聲叫醒,簡短熱身之後,開始跑步,隨後是約1小時的舉重訓練。紮好腰帶,雙手擦滿防滑粉,雙腳微微叉開站穩,雙手抓起80公斤的槓鈴,調整好呼吸,發力將槓鈴舉過頭頂,隨後將槓鈴放下。這是完整的抓舉動作,他們每天要重複幾十次。晨訓結束,所有運動員的衣衫都被汗水濕透。下午3點到5點是日常訓練時間,舉重館內槓鈴「哐當哐當」砸地板的悶聲此起彼伏。隊員們各自在一塊不到2平方米的地面上重複抓舉動作,隨著訓練的加深,槓鈴的重量也不斷增加,直到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小男孩吳浩章4年前被父母送到石龍體校,沒來多久雙手起水泡,疼得連槓鈴都抓不住,這對舉重的孩子來說是必經之路。一臉稚氣的吳浩章偷偷對記者說,剛練的時候每天都累得喫不下飯,回到宿舍倒頭就睡,自己還偷偷哭過。「不過父母堅持要我練,加上教練經常開導我,就這樣一直堅持下來了。」在這裡舉重的孩子,大多來自窮苦人家,找一個機會出人頭地,似乎是家長唯一能想到的門路。但培養一個優秀的舉重運動員需要10年左右週期,孩子們很可能經受不住煎熬,當了逃兵。石龍體校的教練何星亮說:「練舉重是苦力活,而且過程十分枯燥,沒有堅強的意志很難堅持得下來。」全校50多名學生,幾乎沒有當地人,東莞也只有一人。石龍體校只能到內地去「買」苗子,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訓練、喫住以及文化教育。儘管如此,被孩子父母拒絕也習以為常。每年教練跑遍廣西、湖南等省份,僅能收集到不足10人的名單,從中能挑選到的好苗子可謂鳳毛麟角。而體育產業逐漸轉型成市場化運作,講究「出成績有影響」。這些年從石龍體校走出的運動員,不說登上世界舞臺,能在省隊、八一隊等專業隊留下來的都不多。曾有一批13人的小隊員同時進入石龍體校,但不到半年就走了一大半。有個女隊員在前一年參加過省隊的集訓,又因為跟不上訓練節奏從省隊退役。成為冠軍的過程如大浪淘沙。

石龍體校的學員在訓練

為了祖國,放棄冠軍吧

前女子舉重冠軍陳小敏曾經回憶,為了取得全國比賽的第一枚金牌,三天三夜不喫不喝減體重。要減掉多餘的水分,晚上必須在溫度高達90℃的蒸氣房裡進行桑拿浴。北京的氣候異常乾燥,連續幾天的禁水使嘴脣都乾裂了,唾液也變成了粉狀的白沫,喉嚨像火燒般難受,經常半夜裡被渴醒,只能到衛生間打點自來水漱漱口。到了最後一天,陳小敏的體重還超出0.5公斤,只有忍住口乾舌燥的痛苦再進行桑拿浴。難熬的高溫使人頭暈目眩,最後連坐起來的力氣也沒有了,於是躺在蒸汽房的木板上,任身體的汗水慢慢流淌,堅持到看見自己的體重為54.2公斤時,她纔在隊友的攙扶下慢慢走回賓館休息,等待一晚過後,把最後的0.2公斤體重消耗掉, 才能取得參賽資格。在中國女子舉重項目中,還有過策略性地放棄冠軍的「國策」。因為中國是開展女子舉重項目較早的國家,為了使該項目早日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中國舉重協會從1993年開始「讓金牌」,實施辦法是在9個級別中,中國隊放棄3個級別的金牌,目的是為了提高全世界女子舉重隊伍的積極性,起到推動女子舉重早日加入奧運會大家庭的重要作用。在1996年的世界舉重錦標賽中,陳小敏被安排作為犧牲個人金牌的隊員,在本次安排中,組織上只允許她打破一項抓舉世界紀錄和取得抓舉、總成績金牌 而讓出挺舉的金牌。在陳小敏打破抓舉世界紀錄後,為了按計劃把挺舉金牌讓給對手,她需要和教練周密地計算如何安排重量來輸給對手。為中國奧運事業作出犧牲的,並不止陳小敏一個,他們錯過創造輝煌的機會,就可能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

悉尼奧運會冠軍陳小敏但冠軍,可能是另一個悲劇但成為冠軍不是舉重運動員的歸宿,反而可能是另一段悲慘人生的開端。體操和舉重兩個項目,雖然在參加奧運會時是以團體的形式組織的,但是運動員在成長訓練的過程中,基本都是自費進行的。相比之下,他們退役後的獎金也十分微薄。很多人曾被2003年刊登在《南方週末》上的一篇「舉重冠軍之死」震撼過,在這篇報道里,記者李海鵬記錄了亞運會冠軍才力毫無尊嚴的死亡過程。作為「亞洲第一力士」,才力收入最多也就是亞運會獲得的2萬元獎金。大級別運動員,長期訓練的後遺症,才力身體勞損非常厲害,並患有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退役之後變成了一個整天昏昏欲睡的胖子。按照當時遼寧體院的制度,他被分配到瀋陽市公安局當警察,公安局長想親自見見這位亞運冠軍,結果聊了兩分鐘才力就睡著了。他沒辦法做警察。才力無力謀生,最後被死於貧困與疾病,去世時年僅33歲,桌子上是一碗沒喫完的白菜湯和半瓶蝦醬。陳小敏身上留下的舉重後遺症是這樣的:三節脊椎骨壞死,站立不能超過10分鐘,不然會身體發麻。但陳小敏比才力幸運太多。退役之後,她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擔任團委書記,隨後有經營頭腦的陳小敏藉機買房炒股,最後轉行從商,現在已經移居澳大利,成為一家移民投資公司的合夥人。2016年,整容後的陳小敏晉級第十屆中國胸模大賽10強,以另一種身份回到媒體視野。這簡直是舉重運動員退役後的人生巔峯。

如今的陳小敏,是成功商人女子舉重運動員黃艷蘭,在退役後多次求職無門的情況下,與丈夫開了一家燒鹵店。她自認為這是最好的生計。2001年,備戰第九屆全運會時,黃燕蘭在訓練中不幸受傷,被鑒定為九級傷殘。缺席了九運會,黃燕蘭又堅持帶傷訓練了4年,但一直沒有起色。隊醫對她說:「你絕對不能再練了。如果再練,你不僅出不了成績,而且很可能半身不遂。」黃燕蘭說,她只要同一個姿勢保持時間長一點,腰就會很痛很脹。2005年,時年23歲的黃燕蘭拿著隊裏發給她的4萬元退役金,離開奮戰了2000多個日夜的舉重隊。當時,她是舉重隊第一批買斷工齡自謀出路的退役運動員之一。

黃燕蘭「拿殘疾證退役開食店,靠國家養不現實」的勵志形象曾感動國人另一名舉重運動員鄒春蘭,則在2006年爆出了舉國震驚的大新聞:她在公共浴室為人搓背,以每月500塊的收入為生。鄒春蘭在運動生涯中獲得9塊金牌,但退役之後,一直經濟窘困。她只讀到小學三年級,除了體力活,幾乎不會做別的。1987年進入吉林省第一體工隊時,鄒春蘭剛滿16歲,從那天起,她就開始服用「大力補」,每天1粒,直到1993年退役,達6年之久。「只有到比賽前的半個月,才停止服用,並打『掩蓋劑』。」正因如此,她的身體出現了很多男性體徵。對於澡堂能僱傭自己,她覺得非常滿足。

鄒春蘭拔掉自己長出的鬍子就在今天,男子77公斤級選手呂小軍,眾目睽睽之下被裁判誤判掉一塊金牌,但也說很滿足。他的滿足,意思大概是:來路不堪說,前途又迷茫,但此刻能站在賽場上,已經是一個舉重運動員最好的時光。EN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