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角的缺點

人是不完美的,現在部分玄幻修仙小說的主角都缺少一個缺點,他們多數顯得有點完美,或者有少部分有比較飄忽的缺點即雖然有缺點,但是行動上不太體現得出來

但是《哈利波特》中,由於兒時在姨父姨母家受忽視,哈利會在向他人求助方面非常固執:第二部進不去站臺不用貓頭鷹向學校求助反而選擇開汽車,這對於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可是十分危險的,而很快羅恩的魔杖也就被打人柳打斷了,第四部三強爭霸賽不用說,而他的缺點引發的行動也令他嘗到了苦頭:第五部由於盲目自信帶著小夥伴就跑進魔法部

2.配角的人生

《哈利波特》中配角雖然故事不多,但是是有自己的人生,不會天天圍著主角轉,這一點應該少部分優秀的玄幻修仙小說也能做到

但是前段時間比較有名的比如女頻向修仙小說《花千骨》裏惡毒女配霓漫天,至少小說裏我就只知道她家住哪,然後幾乎沒看到她跟別人互動過,除了她喜歡女主的血養出的蟲子的男人,但就算她喜歡這個男人,也還是沒看到她互動。

人生理想似乎就是害死女主,從來沒有休閑活動

有人說你別光提差的啊我們有好的故事啊,這是當然,比如很多人給我推薦貓膩的小說,我暫時還沒有看,但是看傳播力度,貓膩的故事僅有兩部拍成電視劇,沒有電影。

要注意《花千骨》這電視劇曾經風靡一時,後來還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算造型再辣眼睛也是有電影的。

這估計就要提到娛樂導向問題,觀眾就只想看這種傻傻的全世界都喜歡女主,我女主害全世界都是被逼的。那導演編劇多簡單,隨便找找網紅小說一拍又火了

觀眾對於劇情的選擇低齡化,導致編劇導演的隨意,導致好故事漸少,快餐文化滿大街

所以觀眾的熱情對於誕生一部優秀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3.臺詞的時效性

現在部分網路小說,會選擇網路用語、口水話或者當下比較火的動漫中人物名字等放在小說中,這種故事就很明顯是適應時代的快餐文化,當下時興的網路用語可能令人接受度高,看得很輕鬆一下子就讓他的小說火了,但是長久來看,過幾年這種臺詞也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既失去了興趣也沒有傳播意義

4.翻譯

相對來說我認為玄幻類作品更容易推廣出去,而非修真類。現在大部分修真文都是道教文化,道教不似佛教,走出國門就很難,那些結丹、得道成仙、五行八卦是沒辦法翻譯的,但要說用拼音卻又少了一層含義

而古代的自稱,如帝王的「朕」,世外高人的「孤」,太師「老衲」,方丈「老朽」全部用「I」來代替B格瞬間下跌萬丈有木有(這曾經也是《甄嬛傳》的問題,華妃娘娘那句「賤人就是矯情」多驚艷,可這怎麼翻?)

詩歌,這個想都不用想,翻譯難度相當大

5.文化風俗

本來這個不是問題的,可是偏偏我國軟實力文化不夠強,外國人雖然對我們很感興趣,但他們理解的中國,錯誤相當的多。

比如國外影視作品中中國女性形象都是以包子頭出現,然而實際上,我們就算是古代也沒那麼多見,而且就算是包子頭,也不會像雙馬尾一樣有兩條長長的頭髮垂下來,而應該全部盤上去

比如《西遊記》是國外很喜歡的故事,我們且不說某些魔改的故事,但他們似乎都認為《西遊記》的大boss就是牛魔王(如哆啦A夢《西遊記大冒險》

然而對於我們來說,白骨精的百變使師徒決裂更勝純粹的純粹的武力對決

如果我們拍古裝劇,主角按照真正古代的髮型,外國人會不會覺得奇怪、不好看、這什麼玩意兒和我以前看的不一樣、魔改的吧?

外國推廣故事進來卻容易很多,他們的龍我們很自然地就接受是那個形象,日本的風俗更是因為日本動漫在我國的影響力使我們易於接受,但要是我們的麒麟、貔貅、饕餮、窮奇、檮杌、朱雀、鳳凰、中國龍一起出現在熒幕上,別說外國人,我們自己都不一定分得清楚誰是誰

6.文筆問題

咱中國千年文化下沉澱文筆肯定是不會差滴

可是偶爾會有一兩個圖效率不圖質量的作者拉低了水準

比如在我初中時期霸屏的《鬥羅大陸》《神印王座》《鬥破蒼穹》,基本上身邊同學都在看的男頻向小說,但是高中再翻《神印王座》,病句是真的很多

鋒芒畢露

【解釋】: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

【出自】:華而實《漢衣冠》二:「黃熙胤奉承地解釋,想借著師友淵源、故舊情誼來籠絡這位鋒芒畢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將。」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人好表現自己

7.定位

有些故事,雖說是智鬥,偏偏「智」沒體現出來,感覺就是主角光環籠罩下的不平等對決,比如《錦繡未央·庶女有毒》,女主後期有了男主的逆天「暗衛」,這幫「暗衛」可以進皇宮放火,可以探查別人家(將軍家)的機密,但是反過來,其他人來探查女主的機密,都會被女主的暗衛發現。我的天你的暗衛咋這麼牛逼呢?你咋不去當皇帝呢,靠這些暗衛都可以稱霸天下了

《哈利波特》則一開始就定位為童話,因後期的黑暗現實也可稱為「黑童話」,要問「為什麼霍格沃茨分院只分四個啊,好簡漏,有些人分錯地方了吧?」那就是在找事兒,人家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四種品格簡單易懂,偶爾分錯了就分錯唄

8.主角喜好不改變他人

以前比較多,現在好像少了點的套路:

男頻向:和男主搶同一個女人的男人下場一定不咋滴

女頻向:和女主搶同一個男人的女人下場一定不咋滴

難怪我家大師兄這麼吐槽「跟主角搶妹子我不想活啦?!」

但是《哈利波特》就算哈利視海格如父,也改變不了羅恩完全不想喫海格做的東西,以及,三人組一個都沒去海格的班

就算哈利和德拉克是死對頭,德拉克後來過得挺好的

就算全校都討厭死烏姆裏奇了,也沒見她怎麼著了(僅指原著)

金妮的男朋友那麼多,也沒見著誰因為跟主角搶妹子就變成食死徒了

9.現實

《哈利波特》第四部伏地魔重現江湖,為了平穩的生活,魔法部部長決定——把哈利波特和鄧布利多一起封殺了

10.歷史

這點《哈利波特》都做得不夠好,不過好歹是有歷史的,我們可以知道有人踏遍世界寫下《神奇動物去哪兒》,歷史上有個逆天的黑巫師格林德沃被鄧布利多擊敗

《冰與火之歌》裏的歷史感相當鮮明,影響最深的是艾莉亞用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阿梅利亞為冰原狼命名

現在也有很多小說開始注重世界觀的構建,觀眾的品味其實還是在漸漸上升的~~

一個世界,是不可能缺少歷史而獨立存在的,即使是架空的世界

再次提名幾萬年只談戀愛沒有內容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11.信仰

這點尤其推崇《冰與火之歌》,北境信仰舊神,君臨信仰七神,淹民信仰淹神,紅女巫信仰拉赫洛,而且他們自己信仰就算了,還要互相嫌棄別人的神(*ˉ︶ˉ*)其中還有無神論者,每個人物都很鮮活

《哈利波特》裏巫師們有時候會說「梅林的鬍子」等,麻瓜你會說嗎會嗎會嗎

12.填坑

《哈利波特》裏的坑雖說也蠻多的,但怎麼說也算填了一下,第五部碎一地的時間轉換器

@《盜墓筆記》小哥爬進去的隕石出來怎麼就「沒有時間了」,吳邪家地下住了十幾年那個神祕人什麼玩意兒?我知道等十年確實很感人,但青銅門到底是什麼真的沒搞懂

@《龍族》尼伯龍根到底是什麼,奧丁?那不是北歐之神嗎

暫時先寫這些

實名反對所有說《魔戒》不好的所有答案,《魔戒》的世界觀是我見過最完整的,有各地氣候、風俗文化、歷史長河、甚至還有獨創語言


現在的網路小說已經主動拋棄了「教」,成為單純的「娛樂」產品。

抱著娛樂讀者的心寫作,是基本出發點。

可以參考郭德綱的相聲與傳統相聲的區別。


我覺的不少玄幻修真小說早就超過哈利波特了。。。。

原因是因為………………我至今也不喜歡哈利波特,全本哈利波特,幾乎沒有任何吸引我的點。哈哈。


丟失了創造力。

現在的網路小說,永遠都是看「哎!那個人寫XXX寫紅了!那我也照這個套路來吧!」然後競相模仿。

數萬人,寫出來小說內容格式系統有如一人不斷變換著筆名和身份,有前途纔怪。


相差多遠我不知道,但是絕對沒有題主想的那麼遠。

很多說玄幻修真不行的,一來只是沒看太多玄幻修真小說,二來也許是因為新鮮感吧,畢竟魔法這東西,還有一些歐洲的神話傳說,中國人不熟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