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太康二年,汲郡縣有個叫「不準」的盜墓賊,幹了件「不準」的事。他盜了一座戰國時期的魏國墓葬,期望中的財寶沒發現,卻意外發現了一批震驚了世人的竹簡,足足裝了十車!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

在《春秋左氏傳》、《列子》和《史記》中,都有傳奇天子周穆王西遊的記載,具體情節卻不得而知。《穆天子傳》則詳細描述了周穆王西遊的經歷,令人咋舌的是,他竟然與西王母相會於瑤池!

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西王母又為天子吟曰:「比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羣,於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天子遂驅升於弇山,乃紀丌跡於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這段神奇的描寫,讓周穆王的身上,被籠罩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那麼,這段描寫到底有幾分可信度,它講述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正史記載的周穆王傳記

周穆王叫姬滿,是西周第五代王。他所在時期正是西周由鼎盛,轉向衰敗的過渡期。周穆王身上還有個傳奇,他五十歲才繼位,卻又神奇地執政五十五年,一直活到一百零五歲!不過他的年齡說法存在爭議,並不確切,假如是真的,最長壽帝王乾隆就得靠邊站。

周穆王有點像漢武帝,喜歡征伐。他在位期間,西征犬戎,南征淮夷、荊楚,與諸侯會盟塗山。他的征伐為西周開疆擴土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導致國力下降。

周穆王崇尚苛嚴殘酷的刑治,墨、劓、臏、宮、大辟五大酷刑,就是由他發明創造的。據說為了保證這些刑罰的執行,還制定了有三千多條細節!

周穆王還是一個旅行家,他不好姬妾,就喜歡旅遊。史書說,周穆王常常駕著八駿拉的豪車,雲遊四方,傳說中著名的馭手造父就是他的專職司機。其中游崑崙,前後花了近兩年時間。

《穆天子傳》的內容考辨

很顯然,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西王母,即使有,也不會在凡間出現。那麼這段記載可靠不可靠呢?長期以來,對於《穆天子傳》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

一種觀點認為,《穆天子傳》就是後人的偽書,可能是西漢五帝時期,也有可能戰國趙武靈王時期,為了鼓吹漢武帝和趙武靈王所作。

一種觀點認為,《穆天子傳》是真實的記載,是由當時的史官記錄的真實經歷,不是虛構。有個學者,曾經對《穆天子傳》中的地名,一一作了考證,發現這些地名都不是虛構,都是真實存在的地方。

那麼,真的是王母娘娘下凡了?還是周穆王昇仙了?學者考證認為,這段歷史記載的,很可能是周穆王在西遊過程中,遇到了西域某個國家。

按照歷程推算,這個國家大致在新疆、甘肅一帶,最遠可能達到阿拉伯地區。這是很有可能的,從記載看,西王母招待周穆王的水果瓊漿,跟古西域特點非常相像。

《穆天子傳》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由於史料的缺失,一時還無法下定論。周穆王的這個傳奇故事,卻實實在在地,給中華文明增加了神祕而又絢爛的色彩!


周穆王,是周昭王的兒子,是周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的一生很傳奇,而且有看過《盜墓筆記》的朋友相信也發現了,吳邪祖祖輩輩的宿命,也是有周穆王引起的!

那麼周穆王究竟哪裡傳奇呢?丫丫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周穆王的年齡

周穆王應該是西周統治時間最久的皇帝,同時應該也是皇帝之中,壽命最久的!

《史記》中記載:「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周穆王繼位時,他的年齡已經是五十歲了。而後面一句,是說周穆王統治了55年後,去世,也就是說在西周那個時代,周穆王竟然活了105歲!可能這在現在來說不算什麼,但是據史料記載,距離西成百上千年的唐朝人平均壽命大約只有28歲,也就是說,在西周,人的平均壽命只少不多!周穆王能活到105歲,本身就是個奇蹟。

周穆王西巡

《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十三年時,率兵西巡,率七萃之士,駕八乘,以柏天為先導,造父為御者,長驅萬裏,開始以終點為西北的西巡。而這次西巡,因為換算單位的不同,實際距離也不太一樣,一說一里和現在500米相當,二說一里大抵在周朝是77米。因為度量衡不同,周天子最後抵達的目的地也不同,若是按照500米,周天子抵達的地方大抵是在西歐,若是77米來算,大抵是在甘肅等地。

但是不管怎麼看,周穆王都是帶著龐大的軍隊穿過蒙古戈壁、青海荒原、天山冰川,途中經過昆崙山處,還與西王母發生了一段流傳至今的佳話傳說。

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故事

而在西巡途中,周穆王路經西王母所在修鍊的昆崙山處,聽說西王母是位絕世美女,英雄愛美女天經地義,於是帶著白色的圭、黑色的壁、一百匹錦緞、三百匹白綢會見了西王母,最後西王母與周穆王一見鍾情,兩人一起遊覽瑤池,感情很好,但是後來由於周穆王身份帝王,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於是兩人約會三年以後再見,而三年之後又三年,最後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而歷史上素來對於周穆王西巡的事情爭論不下,有的說以當時西周的國力與周邊國家的戰爭來說,他是不可能西巡的,而有的則說,周穆王西巡,實際上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丹藥,最後在西王母處尋得後,一起與西王母遨遊天下。


周穆王(約前1054年—前949年),姬姓,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周穆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稱「穆天子」。

周穆王繼位之後,面對動蕩不安的政局,他重興文王、武王時期的德政,重新制定了刑法。作《呂刑》,《呂刑》是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法典。刑書制定墨、劓、臏、宮、大辟5刑,其細則達3000條之多。

但是周穆王卻不是一個能夠總攬全局、高瞻遠矚的優秀帝王,國內局勢穩定之後,周穆王就有了開疆拓土、炫耀四方的想法。

1.兩伐犬戎

從周武王始,周王朝開拓經營的重點是東方,其次是東南。到周昭王時,強盛國力,又向南開拓發展,對北方戎族採取守勢。周昭王雖死在第二次南征途中,但周仍達到向南擴張的目的。周穆王時繼續保持向外擴展的態勢,並開始對北方犬戎採取主動攻勢。

周穆王十二年,犬戎沒有及時進貢,周穆王以此為由,親自領兵對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謀父曾提出不同意出征的意見,主張實行文王時「耀德不觀兵」的政策,即以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只按時來朝拜周王,無其他義務,但穆王不接受建議,執意率軍西征,進兵陽紆,周軍大勝。此次戰爭的軍事勝利並不大,僅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而且由於穆王對邊疆少數民族採取高壓的政策,導致的後果對周極為不利。《史記·周本紀》謂:「自始荒服者不至」 ,邊遠國家不再朝見周穆王,說明周王朝在周邊外族中失去了威信。這是繼昭王南征荊楚之後,周王朝再一次征伐失利。

邊夷不朝,更加劇了矛盾,穆王重整人馬二次討伐,「廣獲其五王」,並把部分戎人遷到甘肅。此次徵戰以周大獲全勝告終,但卻加劇了與犬戎的對立。

2.說走就走的旅行

周穆王在位期間,經過幾十年的東徵西討,王朝的疆域不斷擴大,地位得到了鞏固,周穆王到了晚年,厭倦了眼前生活的苟且,一心嚮往詩和遠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喜歡旅遊的君王。有一本名叫《穆天子傳》的書,詳細記載了周穆王巡遊的故事,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是周穆王的西遊記!

穆王挑選了8匹駿馬,命造父駕車,帶了大批人馬和財寶,從京城出發,出雁門關。穆王繼續西行,穿過甘肅,到達昆崙山,穆王登上崑崙之巔,先瞻仰了這裡軒轅黃帝的王宮,之後還舉行了隆重的祭山典禮。

在向西,又經過了赤烏部落和曹奴部落。每到一個部落,周穆王都要和當地首領互贈禮品。又過了幾個月,周穆王一行終於來到了西王母之邦。

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西靈聖母、瑤池金母。是中國神話中掌管不死葯、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在道教神話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陰氣、修仙的女神,對應男仙之首東王公。在《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西王母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佩戴五行玉器,每當晨昏之時,立於山頭,狂撕吼叫。而在《竹書紀年》中,西王母又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

西王母見周天子不遠萬裏前來拜訪,十分感動,特地為周穆王舉行了熱烈隆重的歡迎儀式,周穆王為了表示友好,將玉器和絲織品等珍貴禮物送給西王母,西王母接受之後,邀請周穆王到瑤池參加酒會,宴會上,雙方就兩國友好關係交換了意見,並就「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這一點達成了共識。賓主頻頻舉杯,歡聲笑語,盡歡而散。

宴會結束之後,西王母邀請穆王登上弇yan山,穆王在山頂的一塊大石頭上刻了「西王母之山」幾個大字,還栽下了一棵槐樹作為紀念。之後周天子依依不捨告別了西王母,帶著西方各族人民贈送的珍貴禮物和友誼回到了周朝。


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西周初期,為了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又實行宗法制,保證貴族傳承秩序。周以德治天下,到周穆王,經歷武王、成王、康王、昭王,老辦法已經遇到一定困境主要表現就是兩個方面:持續分封造成的國土壓力,宗法制導致貴族分化。

國土壓力和昭、穆的方案

以德治天下,武王時期開始,拿著別人的地盤封自己的親戚、功臣,封的很爽快。本來,諸侯是沒有繼承權,死了,周天子重新封。但是周天子只給了一個營業執照,業績是人家自己打下來的,太過分了沒人去做苦差事,於是默認諸侯繼承封地。到昭王、穆王的時代,再分封,無主之地基本都是當時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後來的分封都是封自己兒子,也不能讓孩子去受苦不是,就得拿出周自己經營的地盤去封。照這麼封,早晚一天非得把周天子玩兒死不可。昭王意識到這個問題,去南邊跟楚國爭地盤,掉河裡把自己餵了王八,不過確實得了些好處。

穆王上任,繼續老爹的辦法---有不服的諸侯就去搶人家地盤,尤其是那些不是老姬家心甘情願封的那些地盤。一有機會就去練兵。

原來的時候,很遠的地方,文王都是拿出『以德服人』的金子招牌晃瞎他們的老眼,保持個雙方和氣。現在政策變了,穆王是誰不服就打誰,要搶地盤做大蛋糕。打犬戎,好處不多,但是東面的徐國,原來是東夷人的國家,周公輔佐成王時就不老實,現在周穆王把徐國揍了,搶塊地盤兒把自己兒子封那兒。

周穆王搶地盤還很認真仔細,四處轉悠,看看哪兒適合搶哪兒不適合搶,所以說,他常常巡遊天下。

一直壯碩的大狗熊到處溜達,周邊的國家壓力還是蠻大的,所以很多派使臣來探看,給地稀奇股改的物品和人物就順便來到周的都城。包括一些變魔術的藝人,那時候的人哪見過這世面,就以為是神仙下凡呢。所以,這一期間神奇的事兒非常多。

對內開始拿法律說事兒

前面說了,到穆王,宗法制已經執行到五代。文王的後代,如果有數代資歷平庸的庶出子孫,已經淪落到最低級的士。爺爺的爺爺是文王,老姬家有人做天子--周穆王,有人已經得離庶民只有半步。這個差距,就是這麼大。本來都是老實人或許沒事,有些半瓶子不滿的文化貴族淪落成底層貴族。話說最怕流氓有文化,這些人就開始想辦法撈便宜、瞎倒騰。這麼一來,原來的規矩就要收挑戰。於是,穆王搞了個《臩命》,這個變態字讀囧。以此來強調保持隊形,沿用老規矩,警告那些不安分的選手。

後來,穆王又命令官員做《呂刑》明文發布。表明不但堅持道德天命,更注重利用治理國家的具體方法。開始注重形而下的具體措施,也顯得王權沒那麼神聖了。這個刑法,主要針對的就是落到大夫以下(不包含大夫)的貴族和百姓,天子、諸侯、卿、大夫還是主要以禮來約束。所謂刑不上大夫,就是這一時期特點。相當於先搬出狗頭鍘。等到再後來,才輪到他們頭上。給高級貴族帶套子,給底層動刀子,這麼一來,很多貴族自然不太舒服,一有穆王的花邊兒新聞,他們就傳的起勁兒而且有些貴族是有文化的,那就容易留下記錄。

簡單說這麼兩點,純屬扯淡。


我是 夜航船水手,喜歡分享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關注。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羶惡而不可親。穆王乃為之改築。土木之功,赭堊之色,無遺巧焉。五府為虛,而臺始成。其高千仞,臨終南之上,號曰中天之臺。簡鄭、衛之處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澤,正蛾眉,設笄珥,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佩玉環,雜芷若以滿之,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月月獻玉衣,旦旦薦玉食。化人猶不捨然,不得已而臨之。

居亡幾何,謁王同遊。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數十年不思其國也。化人復謁王同遊,所及之處,仰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視;音響所來,王耳亂不能得聽。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請化人求還。化人移之,王若殞虛焉。既寤,所坐猶曏者之處,侍御猶曏者之人。視其前,則酒未清,餚未昲。王問所從來。左右曰:「王默存耳。」

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復。更問化人。化人曰:「吾與王神遊也,形奚動哉?且曩之所居,奚異王之宮?曩之所遊,奚異王之圃?王閑恆有,疑蹔亡。變化之極,徐疾之間,可盡模哉?」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遊。命駕八駿之乘,右服[插圖]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插圖],主車則造父為御,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馳驅千里,至於巨蒐氏之國。巨蒐氏乃獻白鵠之血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飲而行,遂宿於崑崙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詒後世。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

——《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原因之一就是傳說他曾經見過西王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