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一句話總結:之所以現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在往三四線城市跑是因為需要獲取更多的流量

三四五線城市大家通常會稱之為下沉市場。

主流市場流量紅利消失

1.一二線城市市場飽和

在這之前,各大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抓戰場在一二線城市。但是將近二十年的發展後,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基本飽和。

互聯網科技公司發展到今天,現有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各大科技互聯網公司的發展需求,目前各大互聯網科技公司也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市場搶奪流量。搶奪流量就意味著此消彼長,就必定有失敗的一方退出市場,這對於各大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後果。因此為了進一步增長,就勢必要拓展新的市場。

2.三四五線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中國14億人中,一二線城市中共計有約3.9億人,也就是說,下沉市場中有將近10億人的發展規模。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減去已經飽和的一二線城市人數,下沉市場至少有將近4.3億互聯網用戶,而下沉市場中的全部人口將近10億人,也就是說,下沉市場還有將近6億的可增長人口。

同樣,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預計2020年下沉市場中將逼近6億互聯網用戶;在移動設備的數量上,下沉市場人均只有0.5臺,具有巨大的可增長空間。三四線城市的增長速度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層也將成為未來佔比增長最快的羣體,預計2022年能夠達到達40%。

小鎮青年機會大

1.空閑時間多

無論是在哪個時間段,下沉用戶都更活躍。並且下沉用戶的周工作時長遠遠低於一二線城市,也就意味著下沉市場的用戶中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

2.娛樂消費以線上為主

由於下沉市場的城市基礎建設還不完善,基礎娛樂設施相對匱乏。這也意味著線上娛樂在下沉市場用戶的娛樂有更高的佔比。

所以基於這幾個原因,互聯網科技公司更想要向三四五環的市場發展。畢竟科技的進步迅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佔領市場。

希望能夠幫到你

歡迎關注@王的互聯網筆記

#互聯網# #我要上頭條# #科技# #用戶# #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快速壯大,主要還是有幾個要素

一、商業模式角度

1、用戶痛點 2、是否高頻 3、傳播速度以及流量。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春晚上播淘寶廣告,一度導致用戶訪問激增。中國的人口結構,很多人第一次瞭解淘寶通過的是電視。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的人口結構,幾乎人人可出大觸達網路。並且由社交關係裂變傳播快(微信的功勞)。

用戶痛點往往是同樣的,高頻的人口由於觸網模式不一樣,1,2線已經不再是頭部。

3,4,5線城的流量傳播速度會更快,更活躍。

所以,相對於傳統互聯網,現在的互聯網,流量獲取的成本在3,4,5線城市會更低。流量、活躍是檢驗商業模式的重要標準。

典型的拼多多。

二、成本因素

一線城市,各方面成本在不斷增加。而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 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三塊。

人力成本,流量成本,和模式支撐所需要的供應鏈成本(往往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較多)

如管理門店,車輛,投放廣告,人力等等這些重要成本,一線城市已經遠遠高於3、4、5線城市。

典型的「運滿滿」

三、人才與機會的角度。

互聯網領域,競爭最為激烈的就是人才。由於1,2線城市競爭非常激烈,成本很高,並不是所有學有所成的人才精英都會選擇留下。。在中國城市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很多3,4,5線城市迴流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下沉市場佈局,能從人才中進行藍海戰略。

而對於,3,4,5線城市的房價,生活相對穩定等因素,相比1,2線的流動性問題會相對好一些。

現在90後成為主力軍, 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相對追求個性化,獨立化。。對一線平臺,和一線城市的附庸和追逐感沒有那麼強烈。

現在3線城市,同樣誕生出很多頂尖高手。

「抖音」 為代表的內容平臺,出現了很多3線城市的優秀創作者。

教育類也誕生了很多獨角獸。


很多獨角獸往三四線城市跑的原因很簡單,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企業投資成本低

不要說一些獨角獸,像華為這種大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都能出走東莞,何況是一些剛剛起步的獨角獸公司呢?

其實我們看看華為出走東莞的理由,就可以明白獨角獸的想法。眾所周知華為基地一開始在深圳坂田,但是目前已經大部分挪到了東莞松山湖。

華為任正非在一次講話中曾經"炮轟深圳」: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企業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路、高速公路,活力分佈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任總對講話剛好道出了獨角獸公司出走二、三線城市的直接原因:成本

這就是一線城市最大的問題,一線城市目前地價、房價基本上被炒房者和政府推波助瀾到了離譜的地步,新公司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在場地和公司運營方面的開支巨大。而且一線城市的員工在房子車子孩子的壓力下,對工資薪酬的要求也非常高,高高再上的用人成本進一步加劇了新興公司的負擔

企業總是要賺錢的,員工都是要喫飯的,這是企業生存的基本準則。尤其是一些獨角獸公司,很多公司前期還是依靠投資,所以更加看重成本方面的因素

因此,我認為,三四線城市對獨角獸的吸引力主要有兩個

首先是招商引資政策相對寬鬆,對企業的扶持比一線城市更好。一線城市招商引資已經成熟運作多年,除非是知名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也過了紅利期。所以三四線城市的政策上有利於獨角獸公司降低運營成本,尤其是場地租賃成本

其次,三四線城市員工生活壓力較小,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和一線城市相比非常的低,而且獨角獸企業的待遇在三四線城市的性價比非常高,員工生活比較愜意,員工也更容易在企業穩定工作,進一步降低獨角獸企業的人力成本

所以,獨角獸企業遷移到三四線城市是一個雙贏選擇,獨角獸企業獲得政策的扶持,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三四線城市獲得新興企業的入駐盤活了城市經濟

尤其是在我國大建高鐵的前提下,三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往往會歸屬於同一個一小時都市圈,比如安徽某些城市到南京只需要半小時不到,比南京市區到江寧的某些住宅小區還近的多,這就進一步解決了獨角獸企業所需的人才引進的後顧之憂

所以高鐵的都市圈效應,也讓獨角獸企業更傾向於去一線城市周邊二線、三線城市


現在互聯網的普及,已經不是一二線城市的專利了,且一二線城市的競爭也白熱化,那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基數更是一二線不可比擬的,所謂農村包圍城市,借得就是這人口基數,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業,所以當互聯網產業不再只是高端使用產品時,走入三四五線城市,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


稅收優惠,一線城市生活成本壓力太大,而互聯網行業的特徵決定大城市也不是必須品。小城市照樣能滿足互聯網行業的需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